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课堂是向未知方面挺进的旅程;课堂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比手的怀抱;课堂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一直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及师道尊严的影响,学生的课堂权益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许多孩子失去童年的欢乐和自由,失去了全面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可以说:
让数学课插上“快乐翅膀”,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活质量,已成为教育界士的共识,也是每一个数学教师的追求。
一、挖掘教材中“快乐”因素,实现教学资源趣味化。
1、枯燥单调的内容———编故事。
数学知识虽然单调枯燥,但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我们将枯燥单调的内容编成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儿童小故事,讲给学生听,那就别有一番情趣。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可编一个“猴王分饼”的故事:
有一天,猴王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小猴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分成四块,分给小猴甲一块,小猴乙见了就吵着说“太少了,我要两块!”猴王就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八块,给了小猴乙两块。
小猴丙更贪了,它闹着:“我要三块!我要三块!
”于是猴王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切成十二块,给小猴丙三块。然后提问:“你们说哪只小猴分的饼最多呢?
”学生听完故事后,既困惑又怀有极强的好奇心,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
2、难度较大的内容———巧设问。
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注意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循循善诱,方能鼓起学生的信心,通过分层启发,才能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提问难度大都巧设在学生“跳一跳,摘到桃”的层次上,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想象思维引入最佳状态。如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首先提一个问题:
“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1厘米,宽减少1厘米,所得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的长方形面积还是一样大吗?”学生很容易认为“一样大”。因为“增加1厘米和减少1厘米”的表象易掩盖“面积的增减变化”的本质。
在学生思维受挫的转折处,再设计一问:“增加的面积和减少的面积相比,哪一个大呢?”学生受到启发后,很快就找到了正确答案。
3、规律明显的内容———巧猜谜。
数学知识中含有各种规律,这些规律为教师所熟悉,对学生却陌生。这许多的规律如能为教师所用,编成一个个谜语,则能化平淡为神奇。例如,在教学“能被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报一串多位数,我一一猜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那些数能被5整除,再由学生笔算验证;又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先让学生量出两个角的度数,教师猜第三个角的度数。
这快速而准确的回答,深深吸引了学生,学生也就因奇生趣,因趣激思。
二、优化课堂结构,突出“快乐”功能。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问,本身不具有快乐的因子,但构思教学过程时,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巧妙地安排教学结构,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可以克服学生的厌烦情绪。
1、把游戏引进课堂,使课堂动静结合,活泼有趣。
心理学的实验表明,小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不长,而且不稳定,有趣的东西常常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于是我在教学中想方设法把游戏引进课堂,根据教材的内容,不断调节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兴奋与抑制的不断变换之中,使课堂里动静结合,即有节奏,又有乐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例如:
教学完的乘法口诀后,学生对背口诀已经感觉到枯燥无味、兴趣不高。因此,我设计轮流让九个学生扮演青蛙,戴着头饰从座位上依次跳出来表演,全班同学边看表演边编歌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三只青蛙……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记住了口诀,学会了知识。
小学生对故事、童话听得高兴,学得有劲,我就把枯燥无味的算式编成小故事、儿歌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概念法则。
2、创设模拟生活场景,激活发散思维。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让学生真切地置身于生活场景中,不仅有利于学生解决生活问题,而且,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我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创设了一个“小小营业员”的情景,模拟买卖物品的生活片段,让学生会兑换钱。
先是请一名学生充当“小小营业员”,然后我把事先准备好的毛巾、牙膏、香皂等物品摆放在讲台桌上,并标上**,让学生充当顾客,有顺序的向“小营业员”买自己要的东西。如:毛巾4元角,不同的学生使用的不一样,有的学生付两张2元,一张五角,两张2角;有的付两张1元,九张1角;还有的付一张五元,要找回一角。
这几种付钱的方法让小营业员自己做出判断,无形中增强了对元、角、分的认识。然后,让顾客和小营业员进行角色调换。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兴致高昂。
这样学生在快乐中既学会了知识,又锻炼了发散思维。
3、适当开展竞赛,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刺激学生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一般的学习竞赛对于中等的学生影响最大,因此大部分孩子会在竞赛中通过努力不断进步。若采用竞赛与自我竞赛相结合的形式就会使先进的学生更先进,后进的学生也变先进。
这样还有利于防止学生的骄傲情绪和自卑心理。
例如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复习整理课时,我采用了小组竞赛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竞赛分为三部分:口算、我当小考官和抢答思考题。
每一项均为全班参与,并从各组选出不同人次进行评判记入该组成绩。由于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以比赛的形式上复习课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安排层次性强,同学自己出题考自己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丰富课外实践,促成系统“快乐效应”。
1、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开展丰富多样的数学课外活动,可以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当学生接受一定的课本数学知识后已不满足课内的学习,希望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来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积极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它比课堂教学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
开展丰富的小课题研究活动,激发儿童的兴趣为着眼点,使学生喜欢活动,乐意参与。无论是活动的目标设计、题目拟定、内容安排、形式选择、效果评价都应体现趣味性。
2、开展数学课外研究性活动,渗透数学思考方法。
数学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需要课内的数学知识做基础,但又不是课堂教学的重复与延续。通过开展数学课外研究性活动可培养:一、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从不同角度、方向思考问题,揭示了数学与实际问题的关系,通过开展数学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材料、足够的思维空间,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让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考,使思维过程灵活。可开展如“请你辩一辩”、“趣味数学”等活动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二、思维的敏捷性。
所谓敏捷性就是思维过程敏捷、反应快。关键是做好表象的积累,表象越丰富,形象思维就越容易形成,结合研究内容,调查社会生活,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进行形象感知,感知越充分形象表象越鲜明,形象识别就越快。三、思维的独创性。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特、新颖的解题。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可开展“自编习题”“数学小报”等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概念,方法的理解进行概括、总结。
总之,“快乐教学”不是“无为教学”,要创造一个“快乐课堂”,需要我们不断的摸索,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真正的把“快乐教学”落到实处,用快乐扮靓数学课堂,这样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我想学生也会乐学不疲,从而使我们的素质教育得以更好的实施。
如何构建快乐的小学数学课堂
作者 张瑞平。快乐的数学课堂是激发小学生潜能的重要场所,是从小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重要保障。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教学策略,构建快乐的数学课堂,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愉快的童年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一 创设情境,唤醒学生。根据小学生对有趣 新奇的事物感兴趣的特点,创设各种数学情境,诱发学生积极...
谈小学数学快乐课堂的构建
作者 辛国民。甘肃教育 2018年第19期。关键词 数学教学 快乐课堂 构建。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0463 2018 19 0111 01 一直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及师道尊严的影响,学生的课堂权益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于许多学生失去童年的欢乐和自由,失...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快乐数学
摘要 小学教育处于基础教育基石的地位,决定了小学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应关注学生内在的情意,帮助学生在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快乐的体验 成功的信心和再探索的欲望。基于这点,我努力探索着一条 快乐数学 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快乐。一 以营造富有童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快乐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