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审定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端午粽》教学设计。
肥城市穆庄小学张春玲。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要求准确读准字音,读熟文中的长句子并能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1.制作多**课件。(教师)
2.平板进行课前预习,课上跟着平板朗读。(学生)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老师听说同学们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带来一则谜语,大家一起来动动脑筋。
出示谜语:一个白胖子,裹着绿毯子,腰里系根细绳子。(打一种食物)老师边动作边提示。
生:粽子。随即出示粽子的**。教师渲染气氛,这么多品种的粽子看着都流口水了。
师:知道粽子是什么时候吃吗?生答:
端午节。随即板书课题并引导学生认识课题,教会学生用汉字加减法来认识“端、粽”两字,引导学生比较“午”字和“牛”字,并指导书写及识记方法:模样像头牛,近看没有头。
师:解题。端午粽:端午节的粽子。认识并指导“节”字的识记方法:卫字少一横,草头飞上来。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通过猜谜看**,层层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又通过认识课题,利用汉字加减法、谜语和顺口溜识记田字格中的两个会写生字“午、节”。
识字方法多样,增强了学生识字兴趣。
过渡:今天我们就随作者一同走进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认识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并标记自然段。
2、跟随老师再读课文,正字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3、指四名学生读范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
三、字词检查。
1、**车读“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
2、词语检查。
四、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1. 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知道读第一段。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引导学生体会“总是”一词的意思。
2) 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齐声朗读。教师提出问题:外婆的粽子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啊?
3)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配图认识: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再读: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4)教师追问: 外面包着“青青的箬竹叶”、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嵌着“红红的枣”,这样的粽子看起来怎么样啊?好看吗?(十分好看)
5)外婆的粽子闻起来又怎样呢?(一股清香)追问:都有什么味道呢?竹叶的清香和糯米的米香,还有红枣的香味。
6)外婆的粽子吃起来又怎样呢?(又黏又甜)。还有什么东西又黏又甜?(糖果、年糕、拔丝地瓜……)结合实际让学生触觉上感受“又黏又甜”的粽子。
设计理念:通过读带动学生从视觉、嗅觉、味觉上体会姥姥包的粽子十分好看(颜色)、十分好闻(一股清香)、十分好吃(又黏又甜)。让学生深入体会粽子的色香味美,仿佛让人品尝到了粽子香甜的味道。
2、略读第三自然段。
1)了解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多。体会外婆是一个善良,懂得分享的人。
2) 指导学生用“除了……还……”写句子。拓宽知识。
除了苹果,我还喜欢吃西瓜和葡萄。
家里除了爸爸妈妈和我,还有可爱的小弟弟。
春天到了,除了迎春花开了,还有桃花也开了。
过渡: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3.品读第四自然段。
1)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带着对屈原的崇敬与怀念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了解屈原的人物事迹,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3)讲解端午节吃粽子的故事。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吃粽子的习俗,是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相传几千年前,屈原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但意见没有被采纳,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楚国快要灭亡时,他所有的救国救民的理想都破灭了,于是农历五月五日这天,屈原投江自杀。
人们为了不让江中的鱼吃屈原的尸体,就包了很多粽子投入江中,所以吃粽子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五、了解端午习俗,拓展延伸。
1、赛龙舟:因为人们为了防止水怪伤害屈原,就把小船装扮成龙的形象,水怪以为是龙王来了,就会被吓跑,这就形成了赛龙舟。(配赛龙舟**)
2、戴香囊,拴五色线: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
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也有的说可以让五色丝线扔到河里后变成龙,带走瘟疫和疾病。
小结: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饮雄黄酒、游百病、悬钟馗像等。
六、总结全文。
中国传统的端午节,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我们要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我们这个民族。
我希望从我们学了这篇课文之后,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板书设计:10 端午粽。
好看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端午节吃粽子好闻一股清香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爱国之情。
好吃又黏又甜
花样多。课后反思:
由于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连,所以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端午节和屈原的材料,在课堂上交流、反馈,加深本文了解,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
同时,在教学时我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从带着问题读到读通、读顺,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让他们屈原的一腔爱国热情和人们对屈原的思念和尊敬。
但是,由于实际情况不能现场让学生学习包粽子,成为了本课最大的遗憾。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课前准备。1.制作多**课件。(教师)
2.平板进行课前预习,课上跟着平板朗读。(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课件****,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预设1:我们家人会煮美味香甜的粽子吃。
预设2:我们家人会起早去山上采艾蒿叶、挂香囊。
预设3:还有一些地方举办端午节赛龙舟活动……
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预设:水果粽、豆沙粽、红枣粽、肉粽……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设计意图: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1)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
2)多**课件出示生词: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3)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正确的小组得到词卡,并且领读,得到词卡最多的小组获胜。
4)齐读课文,注意生词在课文中的读音。
设计意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三、再读课文,练习书写。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学生逐段汇报朗读,把句子读通顺。
3.教师指导学生多种方法朗读。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说一说课文共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
2)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把长的句子画出停顿。
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叶。
1)课件出示:箬竹叶的**。
2)学生观察**,从颜色、形状上来描述箬竹叶的样子。
3)多**课件出示生字--叶,看图学习生字。
4)师生共同书写生字,比一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真。
1)观察生字结构,总结书写规律,学习书写。
2)巧记生字:笔画中横最多,中间三横才封口。
6.研读课文第。
三、四自然段。
1)教师提出问题: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预设:外婆包的粽子有: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7.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豆。
1)**演示法,理解字义。
2)书写方法:上横短,下横长,中间一口要扁些。
设计意图:本环节运用了多种方法阅读课文:自由朗读、创设问题情境朗读、合作读等。识字教学与阅读相结合,体会汉字在文中所表述的含义。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端午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 端 粽 等生字,认识新偏旁立字旁 米字旁。会写 午 节 叶 米 4个字。2.读好长句子,知道停顿,明白介绍粽子时按一定的顺序 从外到里 介绍。3.感受传统节日的习俗,浓浓的亲情。教学重点 学习第二自然段,读好长句子,知道介绍粽子的顺序。教学难点 尝试用一定的顺序介绍事物,读好长句...
端午粽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 端午粽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认识 端午节 粽子 总是 糯米 中间 十分 鲜肉 带回去 知道 据说 纪念 等生字。2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 难点 1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2 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课前准备。...
端午粽教学设计
10 端午粽。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感受叠词美。2 初步了解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物品。3 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 味道等。4 了解有关端午节的由来。第二课时。1 忆习俗,启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端午节是在每年的 五月初五 还知道了有关端午节的一些习俗,你还记得吗?找一找,这些习俗中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