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句法层面下英语中动结构的认知分析

发布 2021-05-30 15:54:28 阅读 9535

摘要:中动结构是介于主动结构和被动结构中的一种独特结构,因其涉及复杂的句法、语义关系而受到许多语言学家的关注。从本质上说,中动结构具有主动的形式,被动的意义,这也是被许多学者所认可的中动结构的基本特征。

基于此,从语义―句法界面对中动结构进行了深入的认知分析,详细阐述中动结构的语义、句法特点。在句法方面,分析对中动句的主语、谓语和修饰语的限制,从而使得英语学习者对中动语态有了更全面彻底的了解。

关键词:中动结构;语义―句法界面;特点

中图分类号:h31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1-0120-02

引言 在英语阅读学习中,我们会遇到一类比较特殊的句子,从结构形式上来看,这类句子一般可以标记为:np+vp+ap,其中np为主语,通常是一个名词性成分,作为受事者,是构成中动结构的必要条件。vp是一个动词性成分,v一般为不及物动词。

ap则为一个形容词性成分。这类句子在意义上表示被动,在形式上却表现为主动,如:

(1)this pen writes well.

(2)the book reads easily.

我们发现,上述句子在句法和语义上不同于其他的句子,有其自身独特的地方。这类句子被标记为中动句(middle)或中动结构(middle construction),其中的动词称为中动词(middle verb)。如(1)(2)所示,这类动词都有及物动词的用法。

与主动句和被动句不同,中动结构一般是说明句子中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的某种内在属性。由此我们看到,英语中动结构因其独特的句法和语义特征,可能会给二语学习者的习得带来困难,所以中动结构不断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从理论研究来看,不同学派的语言学家们致力于**英语中动结构的生成机制,也就是研究中动结构是如何派生出来的。

从实证研究来看,近年来关于英语中动结构习得的调查研究不断涌现并呈渐增的趋势,但是可惜的是这些研究都没有将其习得的难点很明确清晰地表达出来。而界面假说理论的提出为研究英语中动结构的二语习得问题提供了可能。本文尝试以界面假说理论为指导,进一步对英语中动结构进行分析,从语义―句法界面的视角**英语中动结构。

1界面假说理论

界面研究近年来成为国际学术研究的一个新热点,界面假设的提出在二语习得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在不断引起国内语言学家的关注。界面假说理论认为,在二语习得中,“单纯的句法、语义或语用特征是可以被二语学习者完整地习得的,但是各个语言模块之间界面,如句法―语义界面的习得却未必可以成功完成,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困难的”[1]。white(2009)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综合的界面习得模式,她把界面分为内部界面和外部界面。

内部界面主要指语言内部各模块之间的界面,如语音句法界面,句法语义界面等;外部界面主要指语言模块与其他认知系统之间的界面,如句法语篇界面,语义语用界面等。可以说white的这项研究成果为语言学界关于界面假说理论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为研究这项内容的学者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和理论指导。

界面假设理论为二语知识的习得研究开拓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国内已有一些学者从语义句法界面的角度调查研究学习者对二语知识的习得情况。韦理、戴炜栋(2010)从句法语用界面的角度考察了中国学生在三个语用语境中英语定冠词的使用情况。

尹洪山(2012)以句法语用界面为背景,研究了语境因素对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前置句式的影响。张文(2014)从语义―句法和语篇―句法界面出发,调查了中国学习者对英语空宾语结构的习得。但是相比于国外语言学界对界面习得逐渐成熟完善的研究,国内有关界面假说与二语习得的研究还是有些滞后,尤其关于中动结构的界面习得研究也是较少。

英语中动结构是一种介于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间的特殊句式,本文以前人的界面假说理论为基础,分析探索语义句法界面下英语中动结构的特点。

2语义句法界面下的中动结构

2.1语义界面下中动结构的特征

中动结构描述主语实体的内在属性或特征(cinque,1988),具有状态性和非事件性[2]。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解释这一特征,如:

(3)the car drives fast.

(4)these flowers smell very well.

(3)(4)句是典型的中动句。在(3)句中,我们看到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是“这辆车跑得快”,就是说车好开,明显这是在描述这辆车的性能,特点就是”drives fast”;在(4)句中,我们用母语来讲就是说这些花儿很好闻,这并不是在陈述一件在发生的事,我们看不到任何的动态,句中也没有提到在做运动的物体,只是在描述一种状态,并且这是一种静止的状态。

中动结构具有情态义(fagan, 1992),句首主语的特性决定谓语事件能否发生[3]。在(3)句中,car是可以用来drive的,the car是有drive这种性能的,所以(3)句中句首的主语the car就决定了谓语drive 的发生。从反面来说,如果the car没有drive这一内在属性,就是说车坏了不能开了,那么这个句子的谓语就不会是drive,可能是look、seat等其他动词。

2.2句法界面下中动结构的特征

2.2.1中动结构中主语的特点

根据句法知识中关于题元理论的阐释,我们知道(5)(6)句中的break和open都是二元谓词,

(5)this kind of glass breaks easily.

(6)those he**y windows open hard.

句中需要出现两个论元才能保证句子结构的完整,而明显上述两个句子中各都只有一个论元,我们怀疑这样的句子违背了题元准则,不符合句法结构。经过许多学者语言学家们的质疑和讨论分析,我们发现(5)句可以理解为someone breaks this kind of glass,(6)句应为someone opens these he**y windows. someone是两个句子中被隐含了的施事者,目的是为了突出受事者,体现句子的非自主性事件。

这样分析理解就帮助我们解决了心中的疑惑。中动句与被动句不同,在被动句中,句法上允许将施事者补出来。 2.

2.2中动结构中谓语的特点

中动结构中的谓语动词是典型的表示动作的词。有些语言学家认为中动动词是及物性动词,有些则认为是不及物性的。本文所要阐释的偏于后者,即中动动词是非及物性的。

一些持中动词为不及物动词的学者认为,中动结构中根本就不存在施事者,无论从任何层面上讲,中动结构中都没有给施事留地位。我们知道,一般及物性动词后面是要加宾语的,如果把动词的宾语提前让其做主语,那动词就要变成与其相应的被动形式,句子中的施事者必要时也需要给补充出来。而不及物性动词的主语只有一个,其后不能加宾语,但是这也并不是说所有的不及物动词都能构成中动结构。

例如:(7)the rain stopped.

(8)the door opened easily.

我们看到中动动词与不及物动词还是有差别的,主要在于真正的不及物动词并不存在隐含的施事者,而中动结构中的主语为受事者,施事者被藏了起来。(7)句中的stop 为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接宾语,但是句中的施事者就是the rain,也就是说施事者并没有被隐藏起来。而(8)句中谓语动词open为不及物动词,后面没有接宾语,仍然为中动结构,the door是受事者,句中的施事者隐含了。

2.2.3中动结构中修饰语的特点

从句子构成上来看,中动句中的不及物动词后面需要一个状语来修饰,这个状语是为了将句子对事件的动态性陈述弱化为状态(徐盛桓2002:11)[4]。如:

(9)the book sells well.

(10)bureaucrats bribe easily.

(11)this bread cuts easily.

通过大量的例子,我们发现中动结构中的修饰语多为一个副词成分,而且easily是最常见的副词之一。如果去掉副词的话,句子结构就不完整了,而且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也受到了影响:

(12)the book sells.

(13)this bread cuts.

结语 本文以界面假说理论为指导,从语义、句法两个方面对英语中动结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首先,从语义上来讲,中动结构描述的是主语实体的本质特征,具有状态性和非事件性,它与说话者的认知情态有关;其次,从句法上来讲,中动结构中的谓语动词是典型的表示动作的动词,句中的施事者被隐含了。另外,中动句中的动词后需要一个状语来修饰,这个状语通常是一个副词性成分。

从语义―句法界面的视角来分析,可以帮助英语学习者对中动语态的特征有更深入清晰的了解,更彻底地认识和运用中动结构。

参考文献:

[1]sorace,a.. anaphora resolution in nearnative speakers of italian[j].second language research,2006,(22):

339―368.

[2]cinque,g.. on si construction and the theory of arb[j].linguistic inquiry,1988,19(4):

521―581.

[3]fagan s m b.. the english middle[j].linguistic inquiry,1992,(19):181―203.

[4]徐盛桓。语义数量特征与英语中动结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34―43.

(责任编辑:刘东旭)

语义句法层面下英语中动结构的认知分析

作者 刘冠华。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01期。摘要 中动结构是介于主动结构和被动结构中的一种独特结构,因其涉及复杂的句法 语义关系而受到许多语言学家的关注。从本质上说,中动结构具有主动的形式,被动的意义,这也是被许多学者所认可的中动结构的基本特征。基于此,从语义 句法界面对中动结构进行了深入...

英语动结结构的句法语义互动

第 卷第 期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年 月。口语言文学艺术研究。英语动结结构的句法语义互动。陈建华。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 摘要 英语动结结构,即 动词 名词 结果短语 结构,是目前句法 语义界面研究的热点之一。词汇语义。理论 构式语法理论 事件框架语义理论中对英语动结构式均作了较为详...

over在英语短语动词中的认知语义研究

作者 刘双。校园英语 上旬 2016年第07期。摘要 英语短语动词是动词与副词性或介词性小品词的组合,具有程度不同的语义整体性。因其在语言中的重要作用,传统语言学和近来的认知语言学都将其纳入各自的研究范围,短语动词的传统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它的句法特点的研究而没有深入 语义。本文对短语动词的语义研究以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