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思维与汉英语言结构的对比分析

发布 2021-05-30 15:50:28 阅读 5200

语言应用研究.

整体思维与汉英语言结构的对比分析。口陈。屏。

摘要:思维方式与语言结构之间存在着同构关系。汉英语言都有整体思维,但其特征和方式是不同的,主汉语的“排次序”和英语的“搭框架”都是以整体思维要表现在对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认识上。

从语法结构来看,作为内部机制的。

关键词:思维方式整体思维偶对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方式是语言的内部机制。“语言结构和文化结构(主要指思维方式)之间存在着同。

构关系”(申小龙,20对各民族语言来说是一条普遍的准则。整体思维是世界各民族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普遍运思方式,但由于历史、文化、宗教、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种种差异,对所谓“整体”的认识又各有不同,在语言结构上会有所表现。

汉民族整体思维方式是从远古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根本。

运思方式,并通过前人的著书立说固化在中国人的意识中。老子最早提出的“道”的概念,是最具抽象意义的整体意识,体现了对宇宙万物的综合概括的把握。后来惠施提出“泛爱万物,天地一体”(《庄子天下》),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都强调从整体的角度观察事物,并且有意识地把“人”纳入天地这个系统中。

《吕氏春秋》则明确提出:“人之与天地也同,万物之行虽异,其情一体也”。到了汉代,董仲舒一言以蔽之日:

“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五行相生》),从而,“天人合一”成为。

汉民族稳固的宇宙整体观。整体思维主要靠直观体悟,强调“意会”,因而形成了汉语重“意合”的特点。

通常认为,英语是分析型语言,形态丰富,与汉语的特征迥异,因此英语与“整体思维”似乎没有关系。但是从宏观上来看,汉语同样有“分析”,而英语同样有“整体”。试看下面两个典型的英语句子:

我们可以看到英语的句子在形式上是自足的,句子成分完备,形态变化清晰,以连接词作为标记,形成一种严密的、相对较封闭的整体形式。这种层次分明、环环相扣。

的特征,同样是一种整体观的表现。

如果把汉、英两种语言的整体思维做一对比的话,通。

过翻译就可以明显地看出来。把以上两个例句对应地译成汉语时,若要避免语意欧化,必须转换思维,符合汉语语法规范。(3杰克搭建的房子里放着麦芽,一只老鼠把它吃掉。

了,这只猫捕杀了那只老鼠。

4)经过许多年来和外界的隔阂,现在收到了你的来。

信,我感到非常高兴。可以看到,描述事物时,汉语倾向于“从头说起”,按照自然时间顺序,或者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来说,整个句子结构呈“竹节型”延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趋向平行,层次不明显,没有逻辑严密的整体形式。英汉两种整体观的区别我们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英语的整体。

汉语的整体。

言应用研究。

英语思维和汉语思维表现为两种不同类型六种物质并不属于一个层次,但还是被与其他部分平行排。

的整体观。英语的整体依靠形式来彰显,环环相扣,层层列。五行中,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形成循环,相套,每一层意思之间都要靠连接词来连接,缺少了哪一因而无法区分高低层次。

这说明中国的整体意识并不强调。

层,或者缺少了连接词,意义就会产生断裂而不完整。有人个体,而着重强调“类”的概念,讲究“方以类聚,物以把这种结构叫做“树枝型”,因为它主次分明、脉络清楚。

群分”(《易系辞上》),倾向于用“类”来对世界做。

汉语把各部分的意义连接起来时,可以不依靠连接综合概括的把握,不会为了形式上的规整而把事物层层剥词,各部分的关系是平行排列的,像一段竹节,句子的主离。这是汉语整体思维的基本特点。反映在语言上,则不旨由各部分意合而来。

洪堡特曾说:“在汉语的句子里,讲求严密的形式逻辑,靠铺排来组词成句、组句成章:靠。

每个词排在那儿,要你斟酌,要你从不同的关系中去考“意合”来表情达意。

虑,然后才能往下读。由于思想的联系是由这些关系产生的,因此这一纯粹的默想就代替了一部分语法。”“每个。

汉语整体思维中,还有一种重要的偶对思维方式,也。

词排在那里”,这种说法很形象,准确概括了汉语的基本对汉语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形式特征。如果说汉语有“形”的话,词语或短句的铺排就是汉语最基本的“形”。当然,铺排也有基本规则,比如鲁川先生所说的“三大定律”:

时间先后律、空间大小律、语气轻重律。汉语语义变化主要靠“增减法”,把“竹节”延长或缩短,而英语则主要靠词形变化。

相对来讲,英语句的主旨较明确,而汉语句的主旨一。

般较抽象,因为它是靠直观体悟而来的。在汉民族意识里,“整体”不一定等于各部分之和,是无法量化的,句子的主旨(整体)因读者或听者的理解差异会产生较大的弹性。正是汉语的这种特征,才使得汉语言文学产生了“气、韵、神、味、境”等独特的审美范畴。

英语的“搭框架”和汉语的“排次序”体现了两种本质上不同的整体观。其区别主要在于对两大关系的认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部分与部分的关系。

在英语思维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形式上的包含关系、逻辑上的从属关系。西方哲学主张“人、物”分立,强调客观,重形式论证,以分析性的思维来观察事物,倾向于把事物层层分剥以求其本。这种思维体现在语言上,表现出严密的形式逻辑化的表述风格,各部分之间界限清。

楚、关系明确,通常有语法手段作为标记,听者或读者的理解策略是从结构到语义。

汉民族的整体观讲究的是“合”而不是“分”,是意义之“合”而不是形式之“合”,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靠意义来贯通。在部分与部分之间,汉语通常不需要做明确的。

层次标记,因为汉语思维更注重事物的横向联系,认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是网络状而非树枝状,各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联系无处不在而不必去追究层次,正如“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文心雕龙物色》)。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靠人们去感悟,若硬性地分出高低层次,就破坏了。

这个“整体”。

汉民族的这种整体观可以说源远流长、由来已久。例。

如《易经》中的“八卦说”、《尚书》中的“五行说”,都把世界看成一个由很多部分横向联合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易经》认为,天、地、雷、火、风、泽、水、山八种物质同为世界的根源,而实际上,“天、地”与其它201

偶对思维是一种联系式的思维方法,它的特点是表述一种事物时,同时对举另外一种相关事物,有呼有应,相辅相成,互文见义。它是中国先民对自然界的认知和效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习惯性思维方式。老子最早提出“高下相形,难易相生”的二元对立统一哲学观;刘勰认。

为偶对形式是这个世界最自然的形态,甚至人的言辞也是。

与造化同形、与自然同性的。他在《文心雕龙丽辞》中。

说“造化赋形,肢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

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偶对思维使汉民族形成了崇尚对立偶合的审美传统。早在《诗经》中就出现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这样非常整齐。

的对句。之后,从骈赋、律体到对联,这些独特的汉语言形式都具有上下对称、韵律和谐、内容辩证统一的特征。对汉语来说,偶对形式不仅仅是一种修辞,它对汉语的影。

响是全方位的,既在于形式,还在于意义。

在现代汉语中,偶对的形式已经退出了主流文体,但“偶意”却传承下来,在散行行文中很容易发现它的踪。

迹。例如现代汉语中独特的同义重复现象:

5)要保持警惕,决不能掉以轻心。

6)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环境,这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明显看出,例(5)例(6)中加点的两部分其。

实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只不过是从相对应的两个角度去说,通过互相补充说明来把意义表达清楚。这样的句子在用英语表达时,如果按照字面意思完整。

地翻译出来,会显得很累赘,是不符合英语思维习惯的。

翻译时只需要把一个部分翻译出来就可以了。以上两句话。

的翻译如下:

汉语句子这种“同义重复”的特点正是习惯性的偶对思维所致,正如刘勰所说:“虽句字或殊,而偶意一也”

《文心雕龙丽辞》)。但在英语中,这种思维方式是不存在的,因此汉译英的时候,思维方式的转换是准确翻译的前提。

语言应用研究。

英汉亲属名词形容词的词汇化。

及其句法特征对比研究。

口章佳敏。郭泉江董银燕。

摘要:本文基于ccl和c0c语料,分别从核心语义特征、词汇化模式、词汇化能力、句法特征等角度对英汉亲属名词形容词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1.英语亲属名词形容词的词汇化模式为“xr特征+y”汉语亲属名词都有对应的词汇化形容词“的”结构,其出现频率存在概率差异;2.大多数的英语亲属名词形容词既能作定语也能。

作表语,属于核心形容词;而汉语亲属名词形容词则具有典型边缘形容词的属性。

关键词:英汉亲属名词形容词。

词汇化。句法特征。一。引言。

词汇化承载着词汇演变发展的过程,因此其本身具有概念进行过**指出,词汇化是指。

亲属名词是指家谱中所涉及的极大的研究价值。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曾对词汇化这一家庭成员的名称,如fat父亲)、m母亲)、

on(儿子)、u叔叔)等。亲属名词形容词是指某些语义成分“包含在一起,使之能在句法。

亲属名词+1y类形容词①,如fat父亲的)、

上当作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加以使用。

oth母亲的)。纵观古今形容词研究现状,其显著547提出“石化的。

特征是:普遍意义上的研究较多,深入系统研究下位形容概念。他认为可以用这个概念生动形象地解释词汇化现词的较少,关于英汉亲属名词形容词词汇化及其句法特征象,指出当一个词形派生规律在某一语言体系的现状中不的对比研究尚属空白。

因此,加强此方面研究十分必要。

二、相关研究(一)词汇化相关研究。

再具有能产性,那么这个词就被石化了,也就是词汇化认为词汇化是由多个独。

立语素表达的不同意义经过语音以及其它变化,变成单语。

汉语的偶对思维方式不仅体现在语法手段中,也体现直接清楚地交流信息并不是说话者的责任,听众和读者有在交际手段中。王力先生在《汉语语法纲要》中提到“意责任去理解作者和说话者表达的意思。合”时,解释为“意会”,从而指明了“意合”的双重。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汉语交际中,说话者和听话。

含义:它是表达策略,也是理解策略。试想“小王有病没者(或者说作者和读者)被认为是一对互动的实体,“表。

来”这样的句子,说话者不使用任何连接词,仅仅把“小达”和“理解”也被认为是对应关系,双方“同而通理,王有病”和“(小王)没来”两件事按次序排列出来,没动而相益,顺而相受”(《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相有其它任何手段说明其关系;听话者要正确理解这个句互依存,彼此照应,意义的完整表达靠双方共同“意合”子,必须运用与说话者相同的思维机制,从两件事“位置来完成。这就是汉语的互动性特征,是受偶对思维影响的的前后”领悟到“发生的先后”,再到两件事的“因果关结果。系”。

英语就不同了。

sil少不了“fo这个表示原因的标志,同时加上参考文献:

]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词形变化,表明了“小王病了”和“小王没来”这两件事[

的逻辑关系,意思很明确,不需要听话者做任何的加工。

高本汉曾指出,汉语表义不依赖形态变化而“更强烈。

2】洪堡特.论语法形式的性质和汉语的特性【a】徐志民.欧美语言。

学简史[c】上海:学林出版社,19

地诉诸读者或听者的逻辑分析能力”。有西方学者也曾注【3】潘文国,谭慧敏.对比语言学:历史与哲学思考[m.上海:上海m]

意到,英语文化中直接清楚地表达信息是文章作者和说话人的责任,而在亚洲的某些国家,如中国、日本和韩国,教育出版社,20

陈屏郑州大学外语学院450至。

深层结构下的汉英语言思维方式对比

作者 李燕。学园 2015年第10期。摘要 通过深层结构句法,从微观角度将英汉两种语言的句法进行对比分析,以及进行两种语言思维宏观上的对比,从而使非英语专业学生能够正确表达原意,提高英语语言能力,并顺利进行研究与国际交流。关键词 深层结构语言思维。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

笔译中汉英语言句式结构对比及笔译技巧

作者 长孙馥蓉。陕西教育 高教版 2011年第01期。摘要 笔译是一种翻译手段,它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感情 风格等忠实地重新表现出来的。其目的是实现不同语言的民族思想交流和进行交往。本文通过汉英语言句式结构的差异总结出笔译中的技巧,希望加深大家对汉英两种语言的理解并进一步学习。...

笔译中汉英语言句式结构对比及笔译技巧分析

笔译的最终目的是方便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如果在翻译时所采用的方法不当,就会使所翻译的结果令人费解。英语与汉语表达上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翻译时要区别对待。一 英语与汉语句式结构上的差异 笔译中汉英语言句式结构对比及笔译技巧分析。笔译的最终目的是方便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如果在翻译时所采用的方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