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掌握关键词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所蕴含的情感。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3、感悟本文所表现的父子情深。
教学过程:一、导入。
可是你不在我身旁托清风捎去安康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
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
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
我是你的骄傲吗还在为我而担心吗你牵挂的孩子啊长大啦。
—筷子兄弟《父亲》
二、整体感知设疑读课。
1、第1段中我最难忘的、第5段中“我”看到的、第6段我又想起的是父亲什么形象?用恰当一个两字词语在①②③处填写出来。“背影”在文章**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
第一次开篇点题“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第二次车站送别,作者对父亲的“背影”做了具体的描绘。
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第四次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与文章开头呼应,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2、为文章拟定一个标题,并说说原因。标题:背影。
文章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
第1页共3页。
承载了深沉的父爱,是作者情感的寄托;主要描写的父亲的形象。三、深入**情感体验。
3、用心品悟,找出本文的“泪点”,并说说为什么?泪点”一。
祸不单行”——亲人去世感到悲伤,家庭陷入困境手足无措。“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泪点”二。看到父亲穿越铁道为我买橘子费力艰难的背影时——感受到了父亲对我深切的关爱,深受感动;为之前对父亲的态度感到愧疚。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泪点”三。父亲送我上车后,在车站与我离别时,我看到父亲远去的背影——对父亲的不舍,之前抑制的情感喷涌而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泪点”四。与父亲两年余不相见后,收到父亲来信,得知父亲近况不佳——对父亲满怀思念,对父亲的身体甚是担忧,为无法替父亲分忧、回报父亲而感到歉疚。“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四、作者作品背景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曾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2024年8月因贫病在北平逝世,年仅50岁的。***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称赞他: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著有散文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背影》写于2024年10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2024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
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
背影》描述了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它是中国。
第2页共3页。
现代散文史上的名篇。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的那句话。
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的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的那一回,想起来跟在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五、课外拓展,写作练习。
你从这幅画中读出了一位怎样的父亲?父亲罗中立。
黄磊《背影》
可能再见不到你了只是那时候。
极不愿意承认这念头于是你转身后转身了以后。
那背影在这么多年以后还能够鲜活的。
在我的眼眶中微微颤抖微微颤抖。
第3页共3页。
背影 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
学习必备欢迎 背影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积累词汇,明确 狼籍 踌躇 赋闲 颓唐 触目伤怀 等词语的含义。整体感知课文,归纳中心意思。学习文章饱含深情的 朴素的语言。二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深入体会文中表现的父子情深。找出文章中描写人物的语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仔细揣摩文中行动描写的表达作用。...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背影》教案
背影 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读读写写和课文 现的重要词语。能力目标 1.学习体会通过人物动作刻画形象 展现人物心理的方法。2.散文的特点及散文的选材。情感目标 体会文中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深厚感情,理解语文与家庭生活的关系,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二 重点难点。重点 背影...
人教版八年级上《背影》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 背影 教案设计。背影 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不妨看看人教版八年级上 背影 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 掌握 狼藉 踌躇 蹒跚 颓唐 琐屑 等词语的音形义。2 领会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