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发布 2021-05-14 00:18:28 阅读 3610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讨论稿。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用)

前言。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 学习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目的是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她在医学教育中属于医学基础课程,属于基础医学的机能学科,病理生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是各专业各层次医学生的必修课。

病理生理学教学以基本病理过程和器官系统病理生理学为主,将近年来在细胞与分子病理生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融于本课程的自学内容之中。

本教学大纲将理论学习内容的目的要求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掌握”是指是对教材内容要求深入理解和记忆;“熟悉”是指对教材的内容要求基本理解,并记住其中主要内容;“了解”是指对教材内容能一般理解。

学生在学习中不但要注意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更新还要注意培养自己利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思维能力。传统的病理生理学教学还包括实验课学习,现在病理生理学有关的实验教学内容已与其它机能学科融合成一门独立的机能学实验课程。

本课程计划理论讲授46学时。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熟悉病理生理学的学科任务、研究内容和意义。了解病理生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了解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病理生理学研究内容、目的,在医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及与各学科的相互关系。病理生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动物实验、临床观察、分子生物学实验、体外实验。

学时安排] 0.5学时。

第二章疾病概论。

目的要求]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熟悉疾病发病学的一般规律和死亡的分期及标志。了解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教学内容]基本概念:健康、疾病、病理过程、发病原因、发病条件、脑死亡。疾病发病学的一般规律:

损伤与抗损伤反应、因果转化、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神经机制、体液机制、细胞分子机制。

死亡的分期和标志: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

学时安排] 1.5学时。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目的要求]熟悉水、电解质代谢的生理学基础。掌握水、钠、钾代谢紊乱概念、原因、发生机制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熟悉水肿的概念,水肿的发生机制。了解镁、钙、磷代谢紊乱。

教学内容]水、电解质代谢的生理学基础:体液的容量、组成、分布、渗透压,水与电解质的运动,水、电解质(钠、钾、镁)平衡及调节。水、钠代谢紊乱:

细胞外液容量不足(渗透压增高、渗透压降低),细胞外液容量过多伴渗透压降低(水中毒),细胞外液容量过多同时渗透压正常(水肿)。水肿及其发病机制。钾代谢紊乱:

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发病机制、对机体的影响、**原则。

学时安排]5学时。

第四章酸碱平衡紊乱。

目的要求] 熟悉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掌握酸碱平衡紊乱指标的变化意义。掌握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发生机制、对机体的影响。熟悉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和类型。

教学内容] 酸碱物质的**及稳态:两种酸及其**,碱的**。酸碱平衡的调节,血液的缓冲作用,肺、组织细胞和肾的调节作用。

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ph、动脉血co2分压、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碱剩余、阴离子间隙。单纯酸碱平衡紊乱:

代谢性酸中毒,原因、分类、机体的代偿、对机体的影响、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碱中毒。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三重性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

学时] 5学时。

第五章缺氧。

目的要求] 掌握有关缺氧的基本概念、各型缺氧有原因和血氧指标变化和缺氧对机体的影响。熟悉氧疗与氧中毒。了解影响机体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教学内容] 缺氧的概念。常用血氧指标及其意义:氧分压、氧容量、氧含量、氧饱和度、氧离曲线、动静脉血氧含量差。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变化:

呼吸系统,代偿性反应、功能障碍,循环系统,血液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组织细胞的变化。氧疗与氧中毒。

学时] 3学时。

第六章发热。

目的要求] 掌握发热的概念、原因和机制、各时相的热代谢特点、机体功能和代谢变化。了解发热的利与弊及发热**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教学内容] 有关发热的基本概念:体温升高、发热、过热、生理性体温升高、发热激活物、内生性致热源。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发热激活物的作用,内生性致热源的释放、升高体温中枢“调定点”的机制。

发热的时相及其热代谢特点: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

发热时机体机能代谢的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代谢变化和急性期反应。

发热的利弊观。发热**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学时] 3学时

第十一章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目的要求]掌握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概念,分期、分型和发病机制,dic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熟悉正常机体的凝血和抗凝血平衡。了解导致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的原因。

了解dic诊断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教学内容]正常机体的凝血与抗凝血平衡,导致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的原因。dic的概念及**。

dic的发病机制:凝血系统的激活(血管内皮损伤、组织损伤、促凝物质入血等),血管运动活性和血液流动性的改变,纤溶功能失调。dic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出血,休克,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微血管病性溶贫。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肝功能低下,血液高凝状态等。

dic的分期和分型。dic诊断和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学时] 4学时。

第十二章休克。

目的要求]掌握休克概念,分期和发病机制、细胞代谢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熟悉休克概念的进展过程、原因和分类。了解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教学内容] 对休克本质认识进展过程,当前休克的概念。休克的原因和分类,按**分类、按发生休克的始动环节分类。

休克的分期和发病机制: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灌流改变、微循环障碍的发生机制、微循环变化对机体的影响、临床表现。淤血性缺氧期,难治性休克期。

休克对机体的影响:细胞代谢障碍、细胞的损伤与凋亡、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概念、**、分类、肺功能障碍、肝功能障碍、肾功能障碍、胃肠道功能障碍、心功能障碍、其它。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不基础:**学防治、发病学**。

学时] 5学时。

第十三章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要求]掌握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及发病机制。熟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了解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功能代谢的变化。了解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

教学内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原因及影响因素。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自由基的作用(自由基增多的机制及自由基的损伤作用),钙超载(钙超载的机制及损伤作用),微血管损伤和白细胞的作用。

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机体功能及代谢变化:心功能变化,心肌代谢变化,心肌超微结构变化。

防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基础。

学时] 3学时。

第十四章心力衰竭。

目的要求]掌握心力衰竭的概念、分类。掌握心衰的**和机制。熟悉心衰的诱因。

掌握心衰机体的代偿机制。掌握心力衰竭对机体机能代谢的影响。了解心力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教学内容]心力衰竭的概念。心力衰竭的分类。心力衰竭的**:

心肌受损,心室负荷过重。心力衰竭的诱因:感染,心律失常,妊娠和分娩等。

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心肌收缩能力的降低(心肌细胞损伤,心肌能量代谢障碍,心肌细胞钙转运异常),心肌舒张性能异常。心力衰竭机体的代偿机制:

泵功能储备,心室重塑。心力衰竭对机体机能代谢的影响:低排出量综合征(心脏泵血功能降低,器官血流重分配),静脉淤血综合征(体循环淤血,肺循环淤血)。

心力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学时] 5学时。

第十五章呼吸衰竭。

目的要求]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及诊断标准、熟悉呼吸衰竭的分型。掌握呼吸衰竭的**和发病机制。掌握呼吸衰竭时主要代谢功能变化。熟悉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呼吸衰竭的概念,诊断标准。呼吸衰竭的分型。呼吸衰竭的发病机制:

肺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不足及阻塞性通气不足)的原因和血气变化;肺换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障碍及通气血流比值失调)的原因和血气变化。

呼吸衰竭时主要代谢功能变化: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呼吸系统变化,循环系统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变化,肾功能和胃肠变化。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学时] 3学时。

第十六章肝性脑病。

目的要求]掌握肝性脑病的概念、分类。熟悉肝性脑病的分期。掌握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熟悉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了解肝性脑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教学内容]肝性脑病的概念,分类,分期。氨中毒学说:血氨升高的原因,氨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

假性神经递质学说:概念,假性神经递质的生成和毒性作用。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氨基酸失衡的原因及毒性作用。gaba学说:gaba的生成及作用。

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氨负荷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脑敏感性增高。肝性脑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学时] 3学时。

第十七章肾脏病理生理。

目的要求]掌握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学分类和发病机制。掌握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经过与表现。了解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

了解急性肾功能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熟悉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过程、发病机制。掌握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功能代谢变化。

了解尿毒症的发病机制和功能代谢的变化。

教学内容]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学分类(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肾供血减少,肾小管损伤。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经过与表现:

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非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发病过程(肾功能不全代偿期,失代偿期,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功能代谢变化:

尿的变化,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氮质血症,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肾性骨营养不良。尿毒症的发病机制和功能代谢变化。

学时] 5学时。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医疗保险 医事法律方向 使用 辽宁医学院 教务处。二 七年六月。病理生理学 教学大纲。适用专业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医疗保险 医事法律专业方向 总学时 24 其中理论学时 24 实践学时 一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病理生理学是国家教育委员会规定的高等医学教育15门主干课程之一,专业本科...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一 教学目的与任务。一 教学目的。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 发展和转归的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 桥梁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疾病的概念 学和发病学的一般规律,熟悉 掌握人体患病时出现的功能与代谢的变化和基本机制,达到对疾病本质的认识,提高药物防治效果,促进...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以患病机体的活动规律与机制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它以患病机体为对象,以功能与代谢变化为重点,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规律与机制,为进一步学习临床各科的课程奠定基础。一章疾病概论。目的 1 掌握健康 疾病的概念,疾病的 学 发病学 疾病的转归。2 熟悉死亡 脑死亡的概念以及脑死亡判别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