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了解人体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水平。掌握机体的内环境、生理功能调节方式以及体内的控制系统,特别是内环境的稳态、反馈、正负反馈等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水平::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的三个水平,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急性实验及慢性实验方法。
机体的内环境:体液的分布,内环境及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反射与反射弧、激素、旁分泌、神经分泌。
体内的控制系统:反馈调节的概念,反馈信息,正反馈与负反馈,前馈。
授课方法]应用多**理论讲授。
授课学时] 2学时。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目的要求]掌握细胞膜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的原理、方式、特点;生物电产生原理;兴奋性、兴奋、抑制、刺激、阈值、阈电位等基本概念以及兴奋性与阈值的关系;细胞间信息传递及原理。了解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教学内容]细胞膜的基本结构与跨膜物质转运功能: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液态镶嵌模型,被动转运,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包括载体、通道的作用)。主动转运,钠泵的作用,继发性主动转运。
出胞和入胞。细胞膜受体及跨膜信息转导,受体-膜通道转导系统和受体-g蛋白-第二信使转导系统。
细胞膜的跨膜电变化:神经和骨骼肌的生物电现象,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兴奋性和兴奋,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锋电位和后电位,极化、去极化、复极化、超极化。生物电现象的产生机制,浓度差电动势和平衡电位。
组织兴奋恢复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离子通道的概念及研究方法(电压钳和膜片钳技术)。
动作电位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的传导:局部兴奋和阈电位在兴奋引起过程中的作用。阈强度(阈值)与兴奋及阈电位的关系。
局部兴奋的特性。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导原理,局部电流学说和跳跃传导。
骨骼肌的兴奋和收缩: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ach的自发释放和诱发释放,ach受体和终板电位。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和收缩的分子机制,兴奋-收缩耦联,肌肉收缩的滑行学说。
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肌肉的单收缩和复合收缩、强直收缩。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前负荷(初长度)和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肌肉收缩能力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授课方法]平滑肌的结构和生理特性部分自学,其余应用多**进行理论讲授。
授课学时] 10学时。
第三章血液。
目的要求]掌握血浆的理化特性、红细胞的功能、生成及调节、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红细胞血型、输血原则。熟悉血细胞的生理特性。了解血液的组成,造血功能和造血功能的调节,血细胞的破坏;纤维蛋白溶解;rh血型及意义。
教学内容]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血细胞比容,血量。血液的功能:
维持内环境的稳态,防御功能,运输功能。血浆的主要成分及功能:血液的理化特性,比重、粘滞性、血浆渗透压、血浆的ph。
红细胞生理:红细胞的数量、形态,红细胞生理特性与功能,红细胞的通透性,红细胞的可塑性变形性,红细胞的叠连、悬浮稳定性和红细胞沉降率(血沉),红细胞渗透脆性与溶血,红细胞的生成调节:生成原料、调节因子;红细胞的破坏。
白细胞生理:白细胞的数量与分类及其正常值,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各类白细胞的功能,白细胞的生成调节。
血小扳生理:血小板的数量与功能,血小板生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血小板的生成与破坏。
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过程,血小板在生理止血中的作用:血小板栓子的形成, adp、血栓素a2、前列腺素、凝血酶的作用。
血液凝固与抗凝:凝血因子和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过程。抗疑系统:抗凝血酶ⅲ、蛋白质c抗凝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肝素的作用。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
血型和输血:abo血型系统、 rh血型系统,输血原则。
授课方法]血细胞生理特性、功能部分自学,其余应用多**和相关病例进行理论讲授。
授课学时] 6学时。
第四章血液循环。
目的要求]掌握心肌生物电及心肌生理特性;心脏泵血功能、动脉血压形成原理及影响因素、静脉血流、微循环的生理功能、组织液的生成及影响因素与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熟悉心脏和心肌细胞的结构特点,心音的产生,正常心电图各波的意义,冠脉循环特点。了解心泵功能的储备,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肺循环和脑循环的特点。
教学内容]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周期性活动,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的泵血过程(心脏的舒缩、压力变化、瓣膜开闭、血流方向间的关系)和机制,心房、心室在泵血过程中的作用,心音的产生。
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和心指数,心脏作功。
心脏泵功能的调节:每搏输出量的调节:自身调节-starling机制(前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心肌收缩能力对搏出量的调节、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心率对心泵功能的影响,心力储备。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心肌细胞的分类(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心室肌细胞(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离子基础,心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心肌的兴奋性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心肌的自动节律性和潜在起搏点,影响心肌兴奋性、自律性及传导性的因素。体表心电图的测定及各波的意义。
血管生理: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弹性贮器血管、阻力血管、交换血管和容量血管的概念。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动脉血压的形成和正常值。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动脉脉博的波形及成因。
静脉血压及中心静脉压,静脉血流、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微循环的组成、血流通路及功能。组织液的生成及有效滤过压。
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作用,递质及心肌细胞膜受体。
交感缩血管神经的作用,递质及血管平滑肌细胞膜受体。心血管中枢,心血管反射,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化学感受性反射及其它心血管反射。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内皮舒张因子,内皮缩血管因子。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心房钠尿肽,前列腺素,阿片肽,组胺。
局部血流调节,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器官循环:冠脉循环的特点,影响冠脉血流量的因素,神经和体液因素对冠脉血流量的调节。肺循环和脑循环的特点,影响肺、脑血流量的调节,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
授课方法]动脉脉搏的波形及成因,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弹性贮器血管、阻力血管、交换血管和容量血管的概念,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肺循环和脑循环的特点,影响肺、脑血流量的调节,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等部分自学,其余应用多**和相关病例进行理论讲授。
授课学时] 12学时。
第五章呼吸。
目的要求]掌握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原理,气体在血液中运输形式,呼吸运动的神经和体液调节;熟悉呼吸的意义及呼吸各环节的基本过程,肺容量和肺容积;了解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和血红蛋白的氧缓冲功能,防御性呼吸反射,周期性呼吸。
教学内容]呼吸的定义,呼吸的三个环节: 外呼吸、气体运输与内呼吸。
肺通气:肺通气原理: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及其型式,胸廓、胸膜腔和胸膜腔内压形成与意义。
呼吸过程中肺内压和胸内压的变化;肺通气的阻力,顺应性,弹性阻力与非弹性阻力,肺泡呼吸膜,肺泡表面张力与肺表面活性物质,呼吸功;肺容量和肺容积: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余(残)气量,深吸气量、功能余(残)气量、肺活量、用力呼气量(时间肺活量)、肺总容量,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及最大通气量;肺泡通气量和无效腔。
肺换气和组织换气: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的扩散,气体扩散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呼吸气体和人体不同部位气体的分压;气体交换的过程,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肺泡膜的厚度和面积;通气/血流比值;肺扩散容量。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氧的运输:物理溶解,化学结合,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特征,氧解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血红蛋白的氧缓冲功能;二氧化碳的运输:
物理溶解;化学结合,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形式.二氧化碳解离曲线,氧与血红蛋白结合对二氧化碳运输的影响。
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中枢及呼吸节律的形成: 呼吸节律发生的模型、上位脑对呼吸的控制。
呼吸的反射性调节:肺牵张反射,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外周化学感受器、中枢化学感受器;二氧化碳对呼吸的调节;氢离子对呼吸的调节;低氧对呼吸的调节。
二氧化碳、氢离子和低氧在调节呼吸中的相互作用;防御性呼吸反射。
授课方法]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防御性呼吸反射。周期性呼吸,运动时呼吸的变化及调节部分自学,其余应用多**和相关病例进行理论讲授。
授课学时] 6学时。
第六章消化与吸收。
目的要求]掌握机械消化、化学消化的基本过程,各种消化液的主要成分和作用及分泌的调节;胃、肠运动的形式及其调节;主要营养物质吸收的部位和基本过程。熟悉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消化腺的内分泌功能。了解口腔内的消化,咀嚼、吞咽;大肠内的消化。
教学内容]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和电生理特性,消化腺的分泌功能,胃肠的神经支配,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胃肠激素的概念、名称及其作用。
胃液的分泌:胃液的成分和作用,胃液分泌的调节:刺激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消化期的胃液分泌:
头期、胃期和肠期;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胃的运动:胃的容受性舒张、蠕动和胃排空及其控制。
胰液的分泌:胰液的成分和作用,胰液分泌的调节。胆汁的分泌:
胆汁的成分和作用;胆汁的分泌与排出调节。小肠液的分泌:小肠液的成分和作用, 小肠液分泌的调节,小肠的运动形式和调节,回盲括约肌的功能。
大肠液的分泌:大肠运动和排便,大肠内细菌的活动。
吸收的过程,吸收的主要部位,营养物质的吸收形式和途径。
授课方法]应用多**对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其余内容自学,。
授课学时] 6学时。
第七章能量代谢与体温。
目的要求]掌握与能量代谢测定有关的概念、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与基础代谢率;体温的概念,机体的产热与散热过程。熟悉体温的测定部位与方法,体温的正常变动。了解机体能量的**、转化与利用,能量代谢测定原理;维持体温相对稳定机制。
直接测热法与间接测热法的原理。食物的热价,食物的氧热价,呼吸商。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基础状态,基础代谢与基础代谢率的概念。
生理学教学大纲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划实线部分为掌握内容,波浪线为熟悉内容,其它为了解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 掌握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概念,生理功能的调节,负反馈的概念。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体内的控制系统。教学内容 二 机体的内环境体液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血浆 组织液及其所占体重的百分比,内...
生理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一 基本要求。掌握 生理学的任务,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正反馈和负反馈概念。熟悉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正 负反馈控制系统,了解 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自身调节,前馈控制系统。二 基本概念。生理学 physiology 内环境 internal environment 稳态 homeosta...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 课程教学大纲。physiology 一 课程说明。课程编码 01110061课程总学时 理论总学时 实践总学时 48 36 12 周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3 6 3 学分 2.5 课程性质 必修适用专业 护理专科。1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见下表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