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教学大纲

发布 2021-05-14 00:14:28 阅读 2299

护理学专升本《生理学》考试大纲。

学习要求: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基本内容包括生命活动的现象、过程、规律、机制以及影响因素。通过学习认识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基本功能,机体活动的整体性以及机体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为防病治病、增进人民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学习中必须以辨证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联系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去理解和认识人体的功能,着重掌握生理学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学会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科学的思维能力。

第一章绪论。

重点:兴奋性、阈值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内环境的概念和稳态的生理意义;人体功能活动调节的方式及其特点;正反馈、负反馈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第一节兴奋性。

主要知识点:兴奋性、阈值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刺激与反应、兴奋和抑制的概念。

第二节人体与环境。

主要知识点: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稳态的生理意义。

第三节人体功能的调节。

主要知识点: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反射、反射弧的概念。正反馈、负反馈的概念及其意义。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重点:跨膜物质转运的方式;载体、通道、离子泵的概念;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和产生机制;去极化、复极化、超极化的概念;阈电位的概念;动作电位和局部电位的特点;骨骼肌收缩原理,兴奋-收缩耦联和钙离子在收缩过程中的作用;前负荷、后负荷、肌肉收缩能力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第一节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

主要知识点:单纯扩散,易化扩散(载体和通道转运),主动转运(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入胞和出胞转运及其特点。

第二节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不作要求)

第三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主要知识点: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和产生原理。阈电位的概念及其与动作电位产生的关系。局部电位及其特点。动作电位的特点和传导原理。

第四节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主要知识点:肌丝的分子组成,肌丝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调控。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和钙离子在收缩过程中的作用。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前负荷、后负荷、肌肉收缩能力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第三章血液。

重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浆与血清的概念;血细胞比容的概念;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生理意义;红细胞的正常值和功能;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及其临床意义;红细胞生成的条件和调节;各类白细胞的生理功能;血小板的功能;生理性止血的概念和过程;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abo血型系统的分型、检测及其临床意义;rh血型的分型与临床意义;输血的原则与交叉配血试验。

第一节概述。

主要知识点:血液的组成和基本功能,血细胞比容的概念。血浆与血清的概念。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血液的ph值、颜色、比重和粘度。

第二节血浆。

主要知识点:血浆的成分及主要功能。

第三节血细胞。

主要知识点: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正常值和功能。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及其生理意义。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及其临床意义。红细胞生成的条件和调节,红细胞的破坏。各类白细胞的生理功能;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生理性止血的概念和过程。

第四节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主要知识点:血液凝固的概念。凝血因子概念、种类和特性。

血液凝固基本过程、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的概念。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体内主要的抗凝物质及其抗凝机制。

纤维蛋白溶解的基本过程。

第五节血量和血型。

主要知识点:血型的概念,abo血型系统的分型、检测及其临床意义。rh血型的分型与临床意义。 血量的概念及失血对机体的影响。输血原则与交叉配血试验。

第四章血液循环。

重点:心脏的泵血功能及其影响因素,心泵功能的评价指标。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心肌的生理特性。心音的形成及其临床意义。血压的概念,动脉血压形成的原理、正常值及影响因素。

中心静脉压的概念、正常值及临床意义。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微循环的概念,血流通路及功能,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

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原理及影响因素。心血管的神经支配、递质和受体及其作用。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及其意义。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冠脉循环的特点,冠脉血流量的影响因素与调节。

第一节心脏生理。

主要知识点:心动周期的概念。心脏泵血的过程及心室内压力、容积和瓣膜活动的变化。

心音形成及其临床意义。衡量心泵功能的指标。影响心泵血功能的因素。

心泵功能的储备。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自动节律性的概念。正常起搏点、窦性心律、异位心律的概念。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心肌细胞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及其特点和意义。期前收缩和代偿间隙的概念、产生机制。心脏内兴奋传导的过程、特点、意义和影响传导的因素。

心电图各波的生理意义。

第二节血管生理。

主要知识点: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的概念。血液粘滞度、血管口径对血流阻力的影响。

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的概念。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的概念、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微循环的概念、血流通路及功能。微循环血流量的调节。

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的方式。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淋巴液的生成与意义。

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主要知识点:心脏的神经支配(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的作用、递质及心肌细胞上的受体)和作用。交感缩血管神经的作用、递质及血管上的受体。

舒血管神经纤维及其作用。心血管中枢。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及其生理意义。

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及意义。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血管升压素、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心房钠尿肽等体液因素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第四节器官循环。

主要知识点:冠脉循环的特点、冠脉血流量的影响因素与调节。肺循环、脑循环及其特点。

第五章呼吸。

重点:呼吸的概念及基本环节。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

胸内负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顺应性的概念及其与弹性阻力的关系。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每分通气量、无效腔的概念,肺活量、用力呼气量的概念和意义。肺泡通气量的概念及其与肺通气效率的关系。肺换气及其影响因素,通气/血流比值的概念及其意义。

o2和co2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肺牵张反射及其意义。动脉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氢离子浓度变化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第一节肺通气。

主要知识点:肺通气的概念,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形式。

呼吸运动时肺内压、胸内压的变化。胸内负压的形成和生理意义。肺通气弹性阻力的**。

顺应性的概念及其与弹性阻力的关系。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作用及其临床意义。非弹性阻力的概念和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

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余气量、功能余气量的概念,肺活量、用力呼气量的概念和意义。每分通气量、无效腔的概念,肺泡通气量的概念及其与肺通气效率的关系。

第二节呼吸气体的交换。

主要知识点:气体交换的原理和影响肺换气的因素。肺泡、血液和组织中气体的分压值。通气/血流比值概念及其意义。

第三节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主要知识点:氧气在血液中运输的形式,氧容量、氧含量和氧饱和度的概念。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二氧化碳在血中的运输形式。

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

主要知识点:呼吸中枢及其在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和地位。呼吸基本节律的形成。

肺牵张反射的概念、过程和意义。化学感受器的概念、分布及适宜刺激。动脉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氢离子浓度变化对呼吸运动的影响。

第六章消化和吸收。

重点:消化和吸收的概念。胃液、胰液、胆汁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

吸收的主要部位及其原因。消化道的神经支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消化管运动和消化腺分泌的影响。胃肠激素的概念和主要作用。

第一节概述。

主要知识点: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第二节口腔内消化。

主要知识点: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咀嚼和吞咽。

第三节胃内消化。

主要知识点:胃液的成份、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胃运动的形式,胃排空的概念及其控制。呕吐及其产生机制。

第四节小肠内消化。

主要知识点:胰液的性质、成分、作用。胆汁的主要成分、作用。小肠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小肠的运动形式和回盲括约肌的功能。

第五节大肠的功能。

主要知识点:大肠液的分泌、大肠内细菌的作用。大肠运动形式和排便反射。

第六节吸收。

主要知识点:吸收的主要部位及其原因。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方式、吸收形式和吸收途径。

第七节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主要知识点:消化道的神经支配、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消化管和消化腺分泌的影响。胃肠激素的概念和主要作用。脑-肠肽的概念。

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

重点:能量代谢的衡量标准和影响因素。基础代谢率的概念、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值。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和产热形式,机体的主要散热器官、散热形式及散热活动的调节。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和调定点学说。

第一节能量代谢。

主要知识点:能量代谢的概念。能量的**和去路。能量代谢率的概念、测定原理及其衡量标准。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率的概念、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第二节体温。

主要知识点:体温的概念、正常值及其生理变动。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和产热形式,机体的主要散热器官、散热的形式及散热活动的调节。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和调定点学说。

第八章排泄。

重点:肾小球的滤过功能及其影响因素。肾小球滤过率、滤过分数的概念与正常值。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的概念。肾血流量的调节。na+、cl-、水的重吸收,葡萄糖的重吸收和肾糖阈的概念,hco-的重吸收及其与h+分泌的关系。

渗透性利尿的概念。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k+、h+、nh3的分泌。抗利尿素的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水利尿的概念。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

第一节肾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

主要知识点:肾单位的构成、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的区别,球旁器及其功能。肾的血流特点和肾血流量的调节。

第二节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主要知识点:滤过膜的结构特点及其通透性,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率、滤过分数的概念与正常值,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第三节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及其分泌功能。

主要知识点: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的概念,重吸收的部位和方式。na+、cl-、水的重吸收,葡萄糖的重吸收和肾糖阈的概念,hco-的重吸收及其与h+分泌的关系。

k+的重吸收及终尿中k+的**。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k+、h+、nh3的分泌。

生理学教学大纲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划实线部分为掌握内容,波浪线为熟悉内容,其它为了解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 掌握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概念,生理功能的调节,负反馈的概念。了解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体内的控制系统。教学内容 二 机体的内环境体液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血浆 组织液及其所占体重的百分比,内...

生理学教学大纲

第一章绪论。一 基本要求。掌握 生理学的任务,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正反馈和负反馈概念。熟悉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正 负反馈控制系统,了解 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自身调节,前馈控制系统。二 基本概念。生理学 physiology 内环境 internal environment 稳态 homeosta...

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 课程教学大纲。physiology 一 课程说明。课程编码 01110061课程总学时 理论总学时 实践总学时 48 36 12 周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3 6 3 学分 2.5 课程性质 必修适用专业 护理专科。1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见下表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2.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