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概论。
骨折定义:骨或软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破坏。
**:成因:①直接暴力 ②间接暴力 ③肌肉收缩 ④韧带牵拉 ⑤持续劳损 ⑥病理骨损。
内因:①年龄因素 ②健康状况 ③解剖结构 ④骨骼病变。
骨折的分类:
一、根据骨折断端与外界关系。
开放性骨折 ②闭合性骨折。
二、根据骨折线。
三、根据骨折的时间。
新鲜骨折 <二周。
陈旧骨折 >二周。
四、根据骨折移位
侧方移位 ②成角移位 ③旋转移位 ④缩短移位 ⑤分离移位。
对线情况:向x成角y°(x:角所指向的方向,外、内、前、后)
对位情况:向z移位(z:指远程的移位)
骨折的诊断:
一﹑受伤史。
外力﹕时间﹑地点﹑大小﹑方向作用部位﹑作用物。
坠落高度﹑地面情况﹑着地部位)
疼痛﹕部位及活动影响。
功能﹕运动﹑感觉等。
二、临床表现。
全身情况:注意并发损伤 (最常见:发烧<38℃)
局部情况:
1. 一般现象(所有外伤都可能出现的情况)
疼痛﹑压痛 (注意环压﹑纵压﹑叩击痛) ②青紫﹑肿胀 ③功能障碍。
2. 骨折特征(只要有一种就可诊断为骨折,但没有特征不能排除骨折)
畸形 ②骨擦音 ③异常活动。
三、x线检查。
骨折的并发症:
一、早期并发症。
休克、脂肪栓塞、内脏损伤 (肺﹑肝﹑脾﹑肠﹑肾﹑膀胱﹑尿道等)、血管﹑神经损伤。
二、后期并发症。
感染、缺血性肌挛缩、坠积性肺炎、褥疮、尿结石、骨化性肌炎、骨坏死、关节僵硬、骨折畸形愈合、延迟愈合和不愈合、骨缺血性坏死。
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1. 局部无压痛, 无纵向叩击痛。
2. 局部无异常活动。
3. x线片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骨痂通过骨折线。
4. 功能测定:无外固定时,上肢能平举1公斤达1分钟,3分钟内下肢能步行30步以上。
5. 观察两周骨折外不变形。
骨折的愈合:
1. 炎症期。
2. 原始骨痂期。
3. 骨痂改建期。
骨折的**:
总体治则﹕①动静结合 ②筋骨并重 ③内外兼治 ④医患合作。
具体治则:①复位 ②固定 ③功能练习 ④内外用药。
一、骨折的复位(闭合性)
复位的时间﹕骨折整复越早越好,早整复比较容易,也易得正确复位。
解剖复位﹕指完全的复位,是最有利于功能恢复,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达不到解剖复位,若强求解剖复位常需多次手法复位,其结果造成损伤更大,合并症多,功能恢复并不一定满意。
功能复位﹕努力复位﹐某种移位不能纠正﹐但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没有影响。
标准﹕ 年龄﹑职业要求。
关节内外要求。
上下肢要求。
对线**不超10°﹐儿童不超15°
骨端接触50%左右,无重迭和分离。
复位的方法:①手法复位 ②牵引复位 ③手术复位。
手法复位。手摸心会。
复位前仔细检查骨折断端的移位元情况。
结合x片。
复位后需检查复位情况,观察肢体外形,复查x光片。
复位手法基本原理:
逆骨折发生机制进行— 反暴力。
持续有力的牵拉消除残余暴力导致的移位。
外力纳正骨断端的前后左右移位。
利用远程的活动纠正肢体轴线的旋转移位。
常规为远程对近端复位。
利用关节囊或韧带的牵拉纠正骨片的移位。
易于活动端或骨块小者复位。
二、骨折的固定。
固定的目的﹕维持整复骨折使骨折断端接触,是骨折愈合的必要条件。
固定方法:小夹板固定。
石膏外固定。
牵引固定。手术复位—内固定。
其它﹕皮外固定器和外展固定架。
夹板固定。原理:
肌肉的收缩力。
扎带的约束力。
夹板的杠杆力。
压垫的作用力。
夹板使用原则:
宽度:1/4周径-1cm(4板)
长度:骨干骨折不超上下关节;骨端超关节。
扎带松紧:800g力量上提,上下移动1cm为度。
解除固定时间:骨折达临床愈合。
压垫使用原则:
加压作用维持骨断端良好位置。
不同的部位及移位而使用不同的压垫。
防止在重要神经、血管移行部位加压。
根据不同的移位元在不同的位置放置压垫。
一垫法:局部加压限制骨折移位元。
两垫法:纠正侧方移位。
三垫法:纠正成角移位。
四垫法:纠正成角及侧方移位。
夹板固定注意事项:
抬高患肢消肿。
早期自主活动骨折部位远、近端肢体,或收缩肌肉。
注意肢体远程循环和有无神经刺激现象。
防止压迫性溃疡(骨突部位放置压垫应隔离棉花或悬空)
调整扎带的松紧。
定期x线检查。
功能锻炼循序渐进,能忍受为度。
石膏固定。适应症:开放性骨折、不规则骨骨折、复杂性骨折、病理性骨折。
禁忌症:合并筋膜间室高压骨折、感染严重的骨折。
分类:注意事项:注意患肢远程循环;注意有无神经刺激现象;注意石膏松紧,骨突部位受压。
功能练习:三、中药**。
1. 早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当归、赤芍、丹皮、桃仁、红花、地必虫、骨碎补、落得打、川断、延胡索各9克、桑枝。片剂可用化瘀活血片,七厘散等。
2. 中期:和血生新、接骨续筋。
接骨片、接骨柴金丹等。汤剂可用续骨活血汤,如当归、白芍、生地、泽蓝、地必虫、骨碎补、川断、落得打、延胡索各9克、陈皮、枳壳各6克、鸡血藤、桑枝。
3. 后期:固本培源、补气血肝肾。
健步虎潜丸,或用汤剂,如生血补髓汤加减(当归、白芍、川断、狗脊、补骨脂、牛藤、杜仲、生地、熟地、桑枝,络石藤,也可用八珍汤,补中益气汤等。
脱位概论。脱位定义:构成一个关节的两骨端发生分离。
关节的结构:
基本结构: 关节软骨:关节面透明软骨。
关节囊:附着在关节面周缘的骨面上,外层—纤维层,内层—滑膜层。
关节腔:关节滑膜层与关节软骨之间所围成,内含有少量滑液。
辅助结构: 韧带。
关节内软骨。
关节盂缘。
**: 暴力作用使关节关系发生改变(破坏)
关节关系发生改变。
病理: 关节囊的撕裂。
韧带损伤。
肌肉肌腱损伤。
两骨端分离。
脱位的分类:
一、按原因:①外伤性 ②病理性 ③先天性。
二、按时间:①新鲜脱位(2 ~ 3周) ②陈旧脱位 ③习惯性脱位。
三、按程度:①完全脱位 ②不全脱位;①单纯性脱位 ②复杂性脱位。
四、按部位:①前脱位 ②后脱位 ③中心性脱位。
四肢以远程肢体移位方向,脊柱以上位椎体移位方向。
脱位的诊断:
一、受伤史。
二、临床表现:
1. 一般表现:①肿 ②痛 ③关节活动障碍 (软组织受伤的表现)
2. 特有体征:①关节畸形 ②弹性固定 ③关节盂空虚 ④异位关节头。
三、影像检查:x片、ct、mri
x线的作用:
判断脱位的程度与方向。
判断有无病理改变。
判断有无合并骨折。
判断是否复位。
脱位的并发症:
1. 撕脱骨折:韧带附着部。
2. 神经损伤:牵张和挤压。
3. 血管损伤:牵张和挤压。
4. 开放性关节损伤:导致感染。
5. 关节僵硬:损伤组织纤维化(长期固定)
6. 骨缺血坏死:血供直接或间接的破坏。
7. 骨化性肌炎:骨膜下出血。
8. 创伤性关节炎:关节软骨破坏、力学结构改变。
脱位的**:
常用方法:①手法复位 ②手术复位 ③骨牵引复位。
固定与练功:固定在关节功能位或稳定的位置,固定时间2~3周。
主动、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
药物**:三期用药,但不宜过早补钙剂,慎用补骨脂、磁石脂、海马、乌梢蛇等药物,以免引起关节软组织钙化。
手法复位原理:
欲合先离—持续有力的牵拉消除肌痉挛导致的弹性固定,消除残余暴力导致的移位。
原路返回—肢体的旋转使关节面平滑进入关节囊破口。
杠杆作用—骨的杠杆作用强迫关节头复位。
切开复位适应症。
手法失败。
血管神经损伤。
骨片嵌入关节腔者。
合并肌腱韧带断裂。
开放性脱位。
骨折/脱位的调护。
一、一般护理。
环境。 情志。
饮食。 **。
练功。避免**。
终止病理(预防褥疮、肾结石)
促进复原。二、夹板的护理。
向病人及家属作好解释。
抬高患肢以利消肿。
密切观察伤肢血运。
防止骨突**受压。
及时调整夹板松紧度。
定期进行x线检查。
及时指导患者练功。
三、石膏的护理。
石膏固定后,要维持其体位直至完全干固。
伤肢应固定于肢体关节的功能位。
抬高患肢,以利消肿。
寒冷季节应注意保暖;炎热季节应注意通风。
防止局部**受压,并注意患肢血液循环有无障碍。
定期x线检查。
及时指导患者练功。
肩部病变。肩部解剖:
肩部韧带:①肩锁韧带 ②喙锁韧带 ③喙肩韧带。
肩袖: 覆盖于肩的前、上、后方:
冈上肌 ②冈下肌 ③小圆肌 ④肩胛下肌。
联合肌腱等组织。
肩胛带的功能关节:①盂肱关节 ②肩锁关节
胸锁关节 ④肩胛胸壁关节。
肩外伤: 骨折:锁骨骨折、肩胛骨骨折、肱骨上部骨折。
脱位与分离:肩肱关节脱位、肩锁关节脱位。
筋伤:肩扭伤、肩袖损伤或断裂、肱二头肌腱损伤或断裂。
锁骨骨折。锁骨解剖:
骨干较细,呈“s”形。内侧半凸向前,外侧半凸向后。
内端与胸骨相连构成胸锁关节,外端与肩峰相连构成肩锁关节,为架于胸骨和肩峰之桥。
危险因素:高龄摔倒、骨质疏松、先天性骨病、体育运动、暴力。
锁骨骨折的原因及类型、病理机制:
锁骨位置表浅,易骨折。
间接暴力—中段斜形骨折。
手着地:地面反作用力→掌腕骨→前臂桡、尺骨→肱骨→肩胛骨→锁骨。
肩着地:地面反作用力→肱骨头→肩胛骨→锁骨。
肘着地。 直接暴力—骨折部位因暴力不同部位而异,粉碎或横形。
幼儿可有青枝骨折。
肿痛病理为:经脉受损、骨断筋伤、气滞血瘀。
中医骨伤学重点笔记
中医骨伤科学总论。第一章 发展史。1 晋 葛洪 肘后救卒方 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固定。2 蔺道人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3 宋 宋慈 洗冤集录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法医学专著。4 元 李仲南 永类欽方 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 脊柱屈曲型骨折。5 元 危...
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笔记
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笔记。第一章绪论。概念 根据中医学理论体系,运用一定的方法来收集资料,再加以分析判断从而对疾病进行辨证 诊断的一种方法。目的要求 1 掌握中医诊断学的含义 内容,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和原则。2 了解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明确学习方法。第一节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1 公元前五...
中医文献学笔记
第一章概论。一 文献的概念。1.最早指文章典籍及博学的人。2.元朝,文章典籍。马端临 文献通考 凡叙事,谓之文 凡论事,谓之献。3.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权威定义 三大要义 知识 载体 记录手段。二 中医文献。1.概念 第一章概论。一 文献的概念。1.最早指文章典籍及博学的人。2.元朝,文章典籍。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