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题5道

发布 2021-05-02 20:48:28 阅读 5214

阅读理解题。

1、(青岛)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某市根据疫情的发展状况,决定全市中、小学放假两周,以切实保障广大中、小学生的安全.腾飞中学初三(1)班的全体同学在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不忘关心同学们的安危,两周内全班每两个同学都通过一次**,互相勉励,共同提高.如果该班有56名同学,那么同学们之间共通了多少次**?

为解决该问题,我们可把该班人数n与通**次数s间的关系用下列模型来表示:

若把n作为点的横坐标,s作为纵坐标,根据上述模型中的数据,在给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各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根据(1)中各点的排列规律,猜一猜上述各点会不会在某一函数的图像上?如果在,求出该函数的解析式;

根据⑵中得出的函数关系式,求该班56名同学间共通了多少次**.

2、(2007江苏无锡)图1是由若干个小圆圈堆成的一个形如正三角形的图案,最上面一层有一个圆圈,以下各层均比上一层多一个圆圈,一共堆了层.将图1倒置后与原图1拼成图2的形状,这样我们可以算出图1中所有圆圈的个数为.

图1 图2 图3 图4

如果图1中的圆圈共有12层,(1)我们自上往下,在每个圆圈中都按图3的方式填上一串连续的正整数,则最底层最左边这个圆圈中的数是 ;

2)我们自上往下,在每个圆圈中都按图4的方式填上一串连续的整数,,,求图4中所有圆圈中各数的绝对值之和.

3、阅读下列材料:

阅读下列材料:“父亲和儿子同时出去晨练。如图,实线表示父亲离家的路程y(米)与时间x(分钟)的函数图象;虚线表示儿子离家的路程y(米)与时间x(分钟)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他们在出发10分钟时第一次相遇,此时离家400米;晨练了30分钟,他们同时到家。”

根据阅读材料给你的启示,利用指定的直角坐标系(如图)或用其他方法解答问题:

一巡逻艇和一货轮同时从a港口前往相距100千米的b港口,巡逻艇和货轮的速度分别为100千米/时和20千米/时,巡逻艇不停的往返于a、b两港口巡逻(巡逻艇调头的时间忽略不计)。

货轮从a港口出发以后直到b港口与巡逻艇一共相遇了几次?

出发多少时间巡逻艇与货轮第三次相遇?此时离a港口多少千米?(2023年大连市中考题)

4、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数学中,数和形是两个最主要的研究对象,它们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一定条件下,数和形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相互渗透.

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就是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考察,斟酌问题的具体情形,把图形性质的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的问题,或者把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为图形性质的问题,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化难为易,获得简便易行的成功方案.

例如,求1+2+3+4+…+n的值,其中n是正整数.

对于这个求和问题,如果采用纯代数的方法(首尾两头加),问题虽然可以解决,但在求和过程中,需对n的奇偶性进行讨论.如果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即用图形的性质来说明数量关系的事实,那就非常的直观.现利用图形的性质来求1+2+3+4+…+n 的值,方案如下:如图,斜线左边的三角形图案是由上到下每层依次分别为1,2,3,…,n个小圆圈排列组成的.而组成整个三角形小圆圈的个数恰为所求式子1+2+3+4+…+n的值.为求式子的值,现把左边三角形倒放于斜线右边,与原三角形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此时,组成平行四边形的小圆圈共有n行,每行有(n+1)个小圆圈,所以组成平行四边形小圆圈的总个数为n(n+1)个,因此,组成一个三角形小圆圈的个数为,即1+2+3+4+…+n=.

请仿照上述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设计相关图形,求1+3+5+7+…+2n-1)的值,其中 n 是正整数.

要求:画出图形,并利用图形做必要的推理说明)

5、(2010沈阳)阅读下列材料,并解决后面的问题:

★ 阅读材料:

(1) 等高线概念:在地图上,我们把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叫等高线。

例如,如图1,把海拔高度是50米、100米、150米的点分别连接起来,就分别形成50

米、100米、150米三条等高线。

(2) 利用等高线地形图求坡度的步骤如下:(如图2)

步骤一:根据两点a、b所在的等高线地形图,分别读出点a、b的高度;a、b两点。

的铅直距离=点a、b的高度差;

步骤二:量出ab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距离为d个单位,若等高线地形图的比例尺为。

1:n,则a、b两点的水平距离=dn;

步骤三:ab的坡度==;

★请按照下列求解过程完成填空,并把所得结果直接写在答题卡上。

某中学学生小明和小丁生活在山城,如图3(示意图),小明每天上学从家a经过b沿着。

公路ab、bp到学校p,小丁每天上学从家c沿着公路cp到学校p。该山城等高线地形图。

的比例尺为1:50000,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量得ab=1.8厘米,bp=3.6厘米,cp=4.2厘米。

(1) 分别求出ab、bp、cp的坡度(同一段路中间坡度的微小变化忽略不计);

(2) 若他们早晨7点同时步行从家出发,中途不停留,谁先到学校?(假设当坡度在到之。

间时,小明和小丁步行的平均速度均约为1.3米/秒;当坡度在到之间时,小明和小。

丁步行的平均速度均约为1米/秒)

解:(1) ab的水平距离=1.850000=90000(厘米)=900(米),ab的坡度==;

bp的水平距离=3.650000=180000(厘米)=1800(米),bp的坡度==;

cp的水平距离=4.250000=210000(厘米)=2100(米),cp的坡度= ;

(2) 因为<<,所以小明在路段ab、bp上步行的平均速度均约为1.3米/秒。

因为 ,所以小丁在路段cp上步行的平均速度约为米/秒,斜坡ab的距离=906(米),斜坡bp的距离=1811(米),斜坡cp的距离=2121(米),所以小明从家到学校的时间==2090(秒)。小丁从家到学校的时间约为秒。因此, 先到学校。

阅读理解题

江苏丰县渠英。阅读理解是近年来中考试题 现的新题型 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认真仔细地阅读材。料,弄清材料中所隐含的数学知识 提示的数学规律或暗示的新的解题方法,然后展开联想,将获得的新知识 新方法进行建模迁移 常见的主要题型有 判断概括型,即阅读所给的范例推出一般的结论 模拟方法型,即通过阅读解题过程...

阅读理解解题

记叙文往往按时间顺序展开段落,文章有明显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阅读时抓住时间这条主线,弄清who what where why与how。说明文多见于科普文章,用以解释或揭示事物的状态 特征 演变 结果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这类文体的文章,首句往往是主题句,开门见山,说明文章的关注对象。论述文的阅读难在这...

阅读理解解题

两对照识差异。说明文考题设误十二例。解读说明文选项,重要方法是对照原文找差异,要善于识别命题人设置的误区。本文将就这方面作一些 一 内容混淆。内容混淆是把文中所述的两种不同的内容混淆,或者是把本文作者的观点与文中所引的事例当事人的观点混淆。例1 作者认为 与 正式同流合污始于 时期,下面和作者的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