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者故作疑问,自己不答,让读者去思索体会。(自问自答或问而不答)
作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折桂枝·咏史
元 ·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江东,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顶针:指上句的末字(词)与下句的开头字(词)相同。
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三四句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运用顶真手法,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用典: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诗文名句。
互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
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诗歌修辞手法
二 修辞手法。比喻 借代 夸张 对偶 比拟 排比 设问 反问 起兴 互文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 暗喻 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 议论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如 遥望洞庭山水色...
诗歌常见的修辞手法
1 比喻。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 浅显 熟知的一种事物来给另一种事物打比方的修辞方法。运用比喻能够把抽象的事物或者道理说得更具体,形象,通俗易懂。比喻的三种类型 即明喻 暗喻和借喻。明喻比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有似 若 犹 像 等。暗喻将被喻体说成是喻体。常用的比喻词有是 化为 ...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常州武进刘中凯。一 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 比拟 反问 夸张 对偶 对比 设问 反复 借代 排比 通感 反语 双关 象征 互文 用典。二 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1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2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3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4 百战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