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总复习之修辞专项复习

发布 2021-04-28 14:41:28 阅读 6013

小学语文常见的十一种修辞复习。

一、设问:设问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方式,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我们去思考,使所要强调的意思更加突出。

例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靠的是科学技术的力量。

例如:是怎样小的小船啊,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下第三个人。

二、反问:反问是心中没有疑问,而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它的特点是:问而不答,答案其实就在句子中。

反问如果句子形式是肯定的,意思就是否定的!如果句子形式是否定的,意思就是肯定的!它的作用在于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

例如:这比山还高比还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例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反问与设问的区别:

1、设问是自问自答,通过自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引人思考,以便进一步的做出说明;

2、反问是问而不答,答案已寓含在句子之中,目的是加重语气,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表达鲜明的思想和强烈的感情。

3、排比: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相近而语气相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在一起,成串排列,加强气势,强调内容,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修辞方式。

运用排比句时,要注意各句间的关系,如:时间的先后、程度的轻重、范围的大小,加以合理的安排,读起来才能一气呵成,表现出磅礴的气势!

例:飞机在空中灵活地做着各种动作,时而盘旋上升,时而俯冲下降,时而翻着跟头,时而侧身飞行……

例: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四、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1、正对:既上下句意思相近、相似、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2、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既流水对。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1、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而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五、夸张: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它能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1、扩大夸张:是故意把比较一般的事物往大(高、多、强等)处夸。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又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缩小夸张:是故意把比较一般的事物往小(底、少、若等)处夸。如: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又如: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3、超前夸张:是故意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或者同时出现。如:还没喝到嘴里,心就醉了。又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茵,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六、拟人: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它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1、拟人:特点是把人以外的物当人来写,但要注意抓住事物特征,比拟要恰当。如: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又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在这里弹琴。

2、拟物:是把人当物来写,运用比拟时要注意人和物一定要有相近或相似点。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嘎子竖起耳朵听。

七、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既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的关键是: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但有共同的相似点。

作用是:它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1、明喻: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常用“像”“仿佛”“像……一样”、“好像”“犹如”等比喻词。如:香港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世界的东方。

2、暗喻:有本体和喻体,常用“是”“变成”“成了”等比喻词。如: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在天空给你指引方向。

3、借喻:只有喻体,没有本体和比喻词。如: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两鬓又添了一些银丝。

比喻和拟人的不同点。

1、拟人是仿照人的特征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拟人中,本体必须出现,人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八、双关:双关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的一种修辞手法。

1、谐音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

2、语义双关。如: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九、引用:引用是说话或写文章时,引用别人的话或引用大家熟悉的成语、典故等都叫引用。引用分为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如: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接引用)“失败乃成功之母”,你不要气馁。(间接引用)。

十、对比:对比是把正反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对照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法。对比手法能更鲜明,更有力地反映现实,揭示矛盾。

运用对比手法时,必须能表现对比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是必须相反的。用来对比的词意义要鲜明,能揭示对立事物的矛盾,选用反义词或意义相反的两个比喻,更能加强对比的表达效果。如: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勤俭节约光荣,铺张浪费可耻”。

11、反复:

反复为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这种修辞手法被称为反复。如:连续反复“风!

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的咆哮吧!

”。又如间隔反复“沉默啊!沉默!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综合练习:一、读下面句子,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5、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

6、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7、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

8、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

9、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10、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

11、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1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1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5、姑娘一闪身向外跑,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

16、蟋蟀在平台上弹琴。(

17、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18、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

19、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

20、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21、小鸟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22、小青石看见了许许多多人的脚,它觉得很愉快。(

23、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24、父母的钱,难道我们就可以随便乱花,随意浪费吗?(

2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6、山风梳理着他蓬乱的头发。(

27、葛洲坝真好象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

28、苍蝇和蜘蛛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

29、是谁创造了人类的文明?是劳动人民。(

30、他们好像寄居在人家房檐下的燕子。(

31、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3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33、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4、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

35、因为红色是火的颜色,是血的颜色,是旗帜的颜色。(

36、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37、敬爱的***啊!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爽朗的笑声,难忘您那雄健的身影,难忘您那光明磊落的胸怀,难忘您那鞠躬尽瘁的一生。(

38、蓝色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的红绸子,映在小镇的江河上,像开了一朵一朵鸡冠花。(

39、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40、什么花儿秋天阵阵香?什么鸟儿秋天排成行?桂花秋天阵阵香,大雁秋天排成行。(

41、傍晚在楼台小坐,看到天上的飞鸟还巢,他会想家;秋风萧瑟,看到树木落叶归根,他会想家;每逢鱼汛,看到大海里的群鱼回游,他还会想家。(

42、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43、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44、谢惠敏的两撇眉毛险些飞出脑门,她瞪圆了双眼望着张老师。(

45、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46、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47、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48、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修辞专项复习

了解比喻 拟人 夸张 排比 对偶 反复 设问 反问等的修辞方法,能在文中辨认这些修辞方法。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用某一种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境。作用 运用比喻能够在叙述或描写时更加生动形象 在议论时能够使比。较复杂或抽象的道理更容易被人理解接受。比喻的分类。明喻,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比...

修辞专项复习

即 打比方 用一种事物或情境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境。1 明喻 甲象乙例 共产党象太阳。2 暗喻 甲是乙例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3 借喻 甲不出现,直接把甲说成乙,也不用喻词 例 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喻 猫爪子印 作用 能使被描绘的事物更生动,更形象。说理变抽象为具体。答题模式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 ...

修辞专项复习

即 打比方 用一种事物或情境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境。1 明喻 甲象乙例 共产党象太阳。2 暗喻 甲是乙例 我们是祖国的花朵。3 借喻 甲不出现,直接把甲说成乙,也不用喻词 例 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喻 猫爪子印 作用 能使被描绘的事物更生动,更形象。说理变抽象为具体。答题模式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