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桥之美》课文分析语文

发布 2021-04-01 17:21:28 阅读 6077

《桥之美》课文分析。

、字词积累:

美感: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驻足:停止脚步。

史诗: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意思是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2、文章导读:

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文章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文章通过四个例子加以说明。

第一个例子,是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第二个例子,是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

第三个例子,是写长桥之美。第四个例子写的是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作者没有明言桥所起的作用,但是只要结合我们欣赏国画的经验,可以想像到,桥面上有廊和亭,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随后,作者概括地写桥普遍具有的形式作用:

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这是对作者眼里的“桥之美”的进一步补足。

第1页。本文与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不同。如在举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气向读者作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3、结构**:4、要点详析:“桥”美在何处?

桥”美,是因为它与周围的环境配合和谐。

例如,密密的苇丛,出现一座石桥,这座石桥使原本狭窄拥挤、令人憋闷的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又如江南乡间,细柳飘丝,石桥与细柳合作,产生出令人销魂的动人美景。还有苍茫的湖面上,水天一色,长桥横卧水上,使单调明亮的背景富有生命。

另外,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的风雨桥,桥面上有廊和亭,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

桥”美,从作者(画家)的标准和眼光看来,它起到了“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的形式作用。5、释疑解难:

学习本文之后,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桥,在我们周围随处可见,人们习以为常,或许不以为美。但作者却探寻和发掘出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这当然与作者的职业(画家)有关,摄影家和画家善于在生。

第2页。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另外,还与作者热爱生活、留心生活有关。

的确,生活周围并不缺少饱含画意的景致,并不缺少美的事物,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美的心灵。热爱生活,留心生活,也就具备了发现美、感受美的可能。

第3页。

2019《桥之美》重点语句分析语文

桥之美 重点语句分析。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这句话出现在文章的结尾处,起到总结全文的作用。凡是 一词拓宽了桥的范围,通常人们认为桥与水相联,起到方便交通的作用。但是作者这里所提及的桥,不仅包含了与水有密切联系的桥,也有虚幻的桥,如鹊桥,当然还包括其他类型的桥,如立...

八语文桥之美

桥之美 学案。年级 八年级科目 语文主备人 许麒麟。教学目标 1 把握说明对象特征 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2 理清说明结构说明顺序。3 品味说明文语言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4 通过学习 桥之美 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用 美 的眼睛去欣赏,用 美 的心灵去感受,最终成为一个有品...

2019《桥之美》讲学稿语文

桥之美 讲学稿。一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 流利 有感情地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过程与方法 把握行文思路,理清说明顺序 品味作者优美又富有意味的语言,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作品的方法。比较阅读,体会两文的相异之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在文中渗透的作者对桥的赞美之情。二 学习过程 一 预习导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