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美。
吴冠中。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巩固基础知识。
2、整体感悟课文,研读课文,培养理解分析能力。
3、品味本文优美而又蕴含丰富的语言,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4、学习从某一个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培养自己的鉴赏能力。学习重点。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蕴含丰富的语言。学习难点:
掌握从某一个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桥是大家熟知的事物。
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又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桥,在诗人眼中,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那么,在画家的眼里,桥的魅力在**,今天,让我们随着画家的构图框,对“桥之美”进行一番新的审视与追寻吧!(板书课题,作者,出示幻灯片)
二: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出示幻灯片)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出示幻灯片)1、生字词和谐()点缀()煞()它风景孕()育...
美感: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
史诗:叙述英雄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驻足:停止脚步。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相差虽小,而造成的误差或错误极大。2、作家作品介绍。
吴冠中,中国现代画家,江苏宜兴人,生于一九一九年七月。一九四二年毕业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留校任教。一九四七年留学法国,在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苏弗尔皮教授工作室进修油画。
后在鲁弗尔学校学习美术史。一九五○年回国,历任**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职。曾前后在国内外举办画展数十次,获得多项殊荣。
代表作有油画《长江三峡》《鲁迅的故乡》,国画《春雪》《长城》等。四、整体感悟课文。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能体现画家爱桥的语句(出示幻灯片)不过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2、那谁能解释一下这句话的意思呢?
第1页共4页。
就是写不同环境中,桥美的形式各不相同。
3、很好,桥美在形式。在画家的眼中,形式美当然是绘画的形式美,那么什么是绘画的形式美呢?请再速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绘画的形式美就是要注意块、线、面的搭配。
4、你在哪一段找到答案的?如此专业的块、线、面知识,作者是如何介绍清楚的?
第二段。作者从我们熟知的“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入手。
出示“小桥流水人家”的幻灯片,教师指幻灯片介绍块、线、面的知识。)画面的构成要有块、线、面的搭配,桥在画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5、同学们刚才说了,文章中写了许多桥,这些桥是在不同环境中的桥,那么文中写了哪些不同环境中的哪些不同形式的桥呢?
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桥外是飞瀑流泉,桥面上有廊和亭的风雨桥;《清明上河图》中的桥;庄稼地、小径尽头的小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鹊桥。(教师展示每座桥的幻灯片。)五、研读课文。
1、桥与周围的景物相配合就形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你最喜欢哪座桥呢?是因为景物描绘得美还是因为语言美呢?请四人小组讨论。
(四人小组学生讨论,小组间交流。教师巡视。)我们组最喜欢江南水乡细柳下的石桥。
因为早春时的细柳绿而柔软,是阴柔之美,桥是有坚硬石块的石桥,这是阳刚之美。
细柳和石桥、阳刚与阴柔之美,的确美得动人。
我们组也最喜欢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因为这段文字中“销魂”这个词用得很好,表达出画家的感受。2、那“晓风残月”是何意?
这句话出自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又哪堪冷落清秋节。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首词听后,给人什么感受?(悲伤、凄清)
4、“晓风残月”这凄清的景象烘托了别后悲伤的情状,文中为何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呢?
就是说细柳和石桥所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景物来烘托,已令画家销魂。)
5、看来江南细柳下的石桥的确很美。文中有没有其它桥吸引着你?
我们组最喜欢乌镇苇丛中的石桥。因为苇丛密不透风,给人憋闷感,其间出现了一座石桥,让人感到眼前豁然开朗,神清气爽。6、其他组同学喜欢哪座桥呢?
我们组最喜欢风雨桥。因为这段话中“驻足”这个词用得好。能让欣赏者停住脚步,可见景色美。7、景色美在何处呢?
桥外是飞瀑流泉。桥上是遮雨的廊和亭,亭中有人悠闲自在地欣赏着景色;桥外是飞瀑流泉,惊险壮观。
8、那好,请同学们齐读这一段落好吗?(齐读)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见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
第2页共4页。
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9、以上,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看出文中,桥与周围的景物相映衬的确很美,那么,作者写《清明上河图》里的桥、乡间小桥、索桥又有什么作用呢?(说明桥普遍具有的作用:
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
10、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成昆路上的桥在画家眼里美不美?为什么?第6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从反面说明桥与周围景物要互相衬托、呼应)
11、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写“桥之美”时,不仅从正面写,还从反面衬托,突出了桥只有与周围景物相配合,才能构成完美的画面。(出示幻灯片)小桥、流水、人家乌镇石桥密密的苇丛桥之美,美在与江南石桥细柳拂丝周围环境和谐与长桥卧龙湖水苍茫统一,从而构成风雨桥飞泉瀑布完美的画面。画中桥街头市集铁索桥激流险峻。
六、品味语言(出示幻灯片)
本文是一篇具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作者却采用了大量描写的表达方式,用生动、蕴含丰富的语言来表现“桥之美”,请结合课后练习二体味下面几句话的情味。(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相互交流,形成答案。)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七、拓展延伸。
1、联系课文,说说我们应从哪些角度去欣赏一幅画?①块、线、面的搭配。
景物之间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
富有变化,也就是要与周围的环境巧妙组合,构成完美景致。
2、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幅山水画,请同学们结合上面的欣赏角度来欣赏。
第3页共4页。
出示幻灯片)
这幅画很美,青山、碧水、绿树、红花,具备了色彩美。
这幅画很有层次感。远处的山,近处的树,不远处的小桥,都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生活中,有有形的桥,也有无形的桥,比如课文中提到的鹊桥,有句话大家一定听过,“有情人终成眷属。”鹊桥是一座爱情之桥。那么,大家还知道哪些无形的桥呢?
学生交流回答(如亲情之桥、沟通之桥、理解之桥、)八、教师小结:是啊,正如文章最后一句说的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看来同学们已深刻感悟到桥之美的内涵。
结束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一起领略了桥的美。其实,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美的事物,正如法国雕塑家罗丹所说:“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愿同学们练就一双慧眼,用诗人的情感,画家的美感,去发现美、鉴赏美吧!
最后,让我们在欣赏一幅幅各式各样的桥的过程中结束本课的学习!(展示幻灯片)
第4页共4页。
初中语文桥之美
桥之美。教学目标 1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2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3 感受桥的内涵美。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师 我们先来欣赏一首诗,同学们,你们觉得徐志摩的 再别康桥 这首诗美吗?美 康桥在诗人的眼中是美的。那么桥在画家的眼中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画...
初中语文桥之美
科目课题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流程激情导入。语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年级八年级班级时间2011年下学期。第12课桥之美。1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3 感受语言美,欣赏中国桥之美。情感 态度 价。值观。学生自...
初中语文桥之美说课稿
桥之美 的说课稿。一 把握大纲说教材。一 教材的地位作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均与建筑园林 名胜古迹有关,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展示人民大众创造性智慧,包涵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课文,掌握说明文和小品文的相关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情趣 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桥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