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桥之美教学设计

发布 2021-04-01 17:36:28 阅读 6961

桥之美。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习阐述事理的说明文的特点,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桥之美,初步了解一些美学原则,进而欣赏其他物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如何从审美的角度来看桥,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三、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收集自己熟悉的桥梁**,如丙草岗大桥、密地桥、倮果大桥等。

四、教学时数。

1课时。五、教材分析和教学构想。

本文是八年级(上)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是说明文单元,初中学生正式开始学习说明文,说明文的有关文体知识将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比如说明的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说明文的语言、说明文的结构等等,这些也是老师反复强调的重点。

本单元的文章讲解建筑园林,与第四单元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构成一个整体,让学生全方位了解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的特点。

但是,本文与第一篇文章《中国石拱桥》有一定区别,《中国石拱桥》是一篇比较标准的说明文,作者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本文则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它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我们此前虽感觉到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

所以,本文可以与其他说明文的切如点不同,暂且抛开说明文的有关文体知识学习,把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上。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请看简笔画。

作者以赵洲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具有哪些主要特点?

明确: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中国石拱桥具有形式优美的特点,赵州桥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卢沟晓月”更是北京有名的盛景。那么在画家的眼中,桥,美在何处呢?请快速浏览课文,看看画家吴冠中是怎么欣赏桥的。

二)、整体感知。

思考:在作者的眼中,桥美在何处?(原文中找句子)

作者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着迷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第三自然段),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三)、研读第四段。

1、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①乌镇苇丛上的石桥;

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

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

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

2、第四段举了四个例子,它们分别给人什么感觉?

明确:芦苇石桥——感觉舒畅;

细柳拂桥——令人消魂;

长桥卧龙——宛如史诗;

风雨廊桥——形式独特。

小结:四个例子具体而准确地说明了桥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3、欣赏桥之美。

芦苇石桥之美——无桥时空间的狭窄拥挤与有桥时的疏朗开阔形成对比,所以让人感觉舒畅。

细柳拂桥之美——细柳的弱与石桥的硬做对比;细柳的动与石桥的静做对比;细柳的阴柔与石桥的阳刚做对比;细柳的变化(柳枝年年发新芽)与石桥的不变(桥能历久不变)做对比。所以,细柳拂桥令人消魂。

长桥卧龙之美——长桥一般建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之感;同时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所以宛如史诗。

风雨廊桥之美——作者没有明言桥所起的作用,但是我们可以猜测: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比。

小结:四个例子告诉我们的美学原则是:讲究对比、变化、和谐。

四)、请欣赏攀枝花的桥。(出示****)

桥具有实用功能外还具有审美功能,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桥梁**,与同学交流,说说它美在何处。

五)、延伸训练。

1、对教室的布置进行一番品头论足。

2、或者对某个工艺品进行评价。

总结:这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它以画家的标准和眼光,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引领我们用“另一种眼光”去看我们此前虽感觉到美好而说不出好在何处的景物,这些景物此时焕发出新的灵性与生命力。

生活中,我们也要善于发现美、感受美。

七、作业布置。

收集有关桥的资料,任选下列一个题目写篇说明文。

说“桥”我喜欢的一座桥。

心灵的桥。八、信息反馈。

本文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所以与其他说明文的切如点不同,暂且抛开说明文的有关文体知识,把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上。而且对我市境内雄跨金沙江的桥也进行欣赏,再延伸到对教室布置的评价,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厚。

初中语文桥之美

桥之美。教学目标 1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2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3 感受桥的内涵美。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师 我们先来欣赏一首诗,同学们,你们觉得徐志摩的 再别康桥 这首诗美吗?美 康桥在诗人的眼中是美的。那么桥在画家的眼中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画...

初中语文桥之美

科目课题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流程激情导入。语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年级八年级班级时间2011年下学期。第12课桥之美。1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2.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3 感受语言美,欣赏中国桥之美。情感 态度 价。值观。学生自...

初中语文桥之美说课稿

桥之美 的说课稿。一 把握大纲说教材。一 教材的地位作用。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均与建筑园林 名胜古迹有关,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展示人民大众创造性智慧,包涵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课文,掌握说明文和小品文的相关知识,开阔眼界,提高审美情趣 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桥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