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名师风采,叹语文之美

发布 2021-04-01 17:33:28 阅读 2466

观名师风采,叹语文之美。

—记两次学习所得。

山西省临汾市乡宁县城东小学岳春艳。

参加“精品课展示研讨会”有感。

这次有幸参加了“全国教育名家山西片中小学精品课堂展示研讨会”,共听了四节课和四次报告,一睹名师的风采,觉得听一节好的语文课,真的是一种精神的享受,心灵的盛宴。

首先谈一谈吉春亚老师的“语文教什么与怎么教”,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就是语言,“文”就是文字。那么语文到底教什么呢?就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就像她讲的《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她通过让学生品读人物动作神态描写,来揣摩严监生的内心世界,在课堂上他让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口语表达,然后继续用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想象临死前的严监生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让学生进行书面表达,完成了交流点评。整节课有说有写有读有练,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一个形象逼真的吝啬鬼形象——严监生。

其次我想说一说戴建荣老师的“浅唱低吟教古诗”,他介绍了教学古诗的四种形式:读之、歌之、吟之,舞之,所谓读就是让学生反复朗读,朗诵;所谓歌之就是让学生唱,唱《春晓》、唱《咏鹅》、唱《清平乐·村居》、唱《小调歌头》;所谓舞之,就是让学生做动作,手舞足蹈,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来学习古诗;所谓吟之,就像古人吟诗一样,它既不同于读也不同于唱,而是让学生根据平仄声规律来读古诗词。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平时声音延长,仄时声音短促。

他上的一节课是《静夜思》,就是运用吟诵的方法来教学生学习,倒是别具一格。当时也给我们推荐一本书叫《我爱吟诵》,我也想推荐给大家,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学一学,并运用到古诗词教学中。

再次我想说一下窦桂梅老师的“三超越“教学方法,即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载课堂,尊重老师,超载教师,学好教材,即教师把课文作为一个载体,一个范例,通过一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走进一本书。窦老师讲的一节课是《我的爸爸叫焦尼》,这是一本书名,是小学生必图书之一。短短的一节课,她让我们知道了这本书是:

简单的表达,丰富的感动,感动了台下所有的老师,感染了台上所有学生。我们都记住了这本书《我的爸爸叫焦尼》,我们共同的收获是:都有一种迫不急待要好好读这本书的欲望,我想作为五年级老师的我,通过让学生学习《冬阳·童年·骆驼队》,就让学生有了读《城角旧事》的欲望,通过学习《祖父的园子》,让孩子们喜欢上了萧红的作品,爱看上了《呼兰河传》,那么我的课才是成功的课,才是有价值的课。

短短的两天学习,让我真正的知道了什么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参加“特级教师观摩课”有感。

上周末,我有幸参加了“中国教育梦——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好课堂小学教学观摩课”,忽然觉得,原来语文课也可以上得这么美,学生也可以学得这么有意思。这次培训自己最大的感受是:语文课接地气了,它实实在在地走进了生活,走进了学生的心中,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阵地,是学生心灵受到情感熏陶的乐园。

每位老师的课都精彩纷呈,各有特色,让人回味无穷。

薛法根老师授课——《鞋匠的儿子》,紧紧围绕林肯说的三次话,让学生进行品味、揣摩,层层递进,由扶到放,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悟到:“人和人只是身份有别,但人人平等”“伟大的人必定有伟大的胸怀,伟大的思想,伟大的人格”。紧接着他让学生进行了练习拓展,出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情景对话,让学生进行淡定从容、心平气和地应对,做到睿智地回答,既不贬低自己也不伤着对方,让学生学会用语言化解尴尬,用语言维护自己的尊严。

这样的一节课,学生情感受到了熏陶,语言的到了训练,难道不是一节接地气的课吗?

罗才军老师授了两节课,分别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少年闰土》。他的课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落实到位。如行云般流畅,如春雨般无声,在不是不觉中,学生背会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全诗,背过了《少年闰土》中看瓜刺猹的一个片段。

在一次次地点拨引导中,学生品读了作者言不由衷的“喜”,感受到了闰土不一般的可爱。一次次地引导,结尾总是又回到了起始,让我们听课的老师如梦醒一般,啊!一节课上完啦。

盛新风老师的课,是心灵的洗礼,美的享受。在二年级写话课中,她把绘本当作一座桥梁,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借小兔子传递孩子们的心声,通过绘本这一载体,让孩子把心底里的话流畅地表达出来,整节课轻松有趣,让人意犹未尽。

乌塔》这节课,盛新凤老师采用的是“以练导读,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了三个梯度,训练了学生的三种口语能力。其一:训练独白体语言。

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一:练习介绍,(出示:爸爸妈妈,我向你们介绍14岁的乌塔,她让学生做到“讲得简洁”。

其二:训练对白体语言。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二:

练习对话。盛老师在这个过程中采用由扶到放,先和学生练两组对话,而后让学生进行一段话的训练,做到“对得自然”。其三:

训练辨白体语言。让学生进行活动三:练习反驳。

让学生模拟和家长对话,对家长的观点进行反驳,做到“驳得有理”。真的是一种超乎人想象的翻转,从教学内容的“翻转”到学习方式的“翻转”(口语训练),让我对“和美语文”有了一种深深的好奇之心,探求之心。

虽然短短的两天学习已经结束了,但是我的学习激情被点燃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和美”的道路上,我将不断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