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强调一般步骤的梳理,关注操作技能的形成。
本单元内容中,涉及“量出指定角的度数”与“画指定度数的角”等属于操作技能的知识,可以归为典型的程序性知识学习范畴。而程序性知识是一种研究“怎么做”的知识,其学习过程的最大特点,便是明晰相应的操作流程。教材在编排“角的度量”与“画角”两节内容中,均注意对操作步骤的归纳提炼。
如“角的度量”中研究了度量角的大小的“单位”与操作工具“量角器”的工作原理后,涉及具体量一个角的度数时,呈现了量角的步骤;同样,在“画角”
这节内容中,教材也是呈现了画角的步骤。作为一种程序性知识,关于“如何做”’“一般步骤是怎样的”等问题的思考,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学习者也只有明确了相应的操作步骤,再加以一定量的练习,其技能水平才能相应提高。
3、 重视空间观念的培养,关注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作为“图形与几何”的基础性内容,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是一个学习目标。本单元内容在编排中,抓住了几何知识的特点,突出学习的过程性,既注重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也为学生积累相关的数学活动经验创造了条件。如在直线、射线与线段的编排中,采用想象与实例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又如在练习七的相关练习中,多次要求学生用估一估、再度量的方式进行学习,也注重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此外,在整个单元的编排中因为重视操作活动,强调概念知识的系统认知,能为学生后续学生类似内容积累起丰富的活动经验。
三、本单元教学设计基本思路及注意事项。
1、准确把握学习起点,恰当定位教学目标。
关于“角”的知识内容,本套教材分了两次进行编排。二年级上册已经涉及“角的认识”的一些基本内容,因此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需要在充分了解二年级上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制定本单元相应知识的教学目标。如关于“线段”的认识,应定位在特征的归纳与提炼上,以此为基础,进行直线、射线的特征认识教学。
又如“角”的含义的引出,应与学生已有的角的特征认识沟通起来,完善对“角”的概念的认知。再如在“角的分类”的教学中,应将学生原来知道的直角、钝角、锐角的大小关系作为深入认识“角”的分类的出发点,在“角的度量”学习基础上,对直角、钝角、锐角作新的认识。只有恰当定位教学目标,才能引导学生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有新的收获。
2、重视学生的自主**,关注方法的适度提炼。
本单元内容的一大特点是操作活动多,许多知识的学习需要通过直观图形的观察、描述和动手操作等方式进行。教材编写时也比较重视量、数、折、拼等操作活动,旨在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在习得知识技能的同时积累相关的活动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自主尝试**的机会,以确保学生的操作体验活动切实到位。
如在初步认识线段、直线、射线的特征后,可先组织学生自主讨论、动手画、想象说明,然后进行整理;又如在测量角的度数时,引出度量工具后,可先让学生尝试测量某个角的度数,然后在讨论方法;再如在“画指定度数的角”的教学时也可先让学生尝试,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直观经验之后,再引导学生对操作过程进行归纳,提炼出一般的操作要点,形成一定的操作经验。
3、 结合相关知识的学习,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本单元内容学习中,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载体。教学中教师需要抓住相关素材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
如在理解直线、射线的特性时,“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等,便隐含了无限的思想;又如在角的大小比较中则渗透了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展开学习过程,组织学生自主实践,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性特点,加深对相关数学思想方法的体验与感悟。
4、 强调基本内容的掌握,适度拓展提升。
本单元的学习是在二年级上册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的,也为后续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奠定一定的基础。因此,除了本单元中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习得之外,需要有一定程度的拓展与提升。比如“画指定度数的角”的学习中,除了引导学生掌握用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之外,可适时引导学生用三角尺画一些特定度数的角,比如画30度、45度、60度、90度、120度等。
这样处理已不仅仅停留在画角的层面上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体验特殊三角形间角的关系。此外还可引导学生一些超过180度的角的度数,拓展对角的认识,这些活动经历将为学生以后学习与角有关的知识积累起相应的基本活动经验。
四、 典型教学案例实录及分析。
教学案例1:角的度量。
教学实录。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秋天来了,成群结队的大雁飞向南方,它们越过高山,飞过大海。看:它们排着怎样的队伍在前进?
生:人字形。
师:这里的人字形可以看作我们数学中的什么图形?
生:角。师:大雁结队飞行成角,这个角有奥秘吗,你想怎么研究?
生:我想知道这个角的大小。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度量角的大小的有关知识,再用这个知识来研究生活世界里角的奥秘。(板书课题:角的度量)
点评]:从动态中抽象出“角”的模型,引出问题,再抛出“用度量角的方法来研究生活世界里角的奥秘”这一极具挑战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使学生迅速进入忧愤状态。
二、再现创造,**新知。
1、感悟量角的原因。
大屏:比比看,下图中的角1和角2谁大些?
生:角1大。
师:你是怎么比出来的?
生1:眼睛观察的。生2:把角2移过去与角1重合起比,角1大些。
小结:要比较角的大小,可以凭眼观察,也可以重合起比,这都是好办法!
师:下图中的角1和角3比,谁更大些,怎样比?
生:把角3翻过来,再去与角1重合起比。
追问:真会想办法!那究竟大多少呢?
生不语)师:看来,要知道一个角比另一角究竟大多少,靠“比”是不行的,还需要测量出它的准确数据。
2、建立10的表象。
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要想知道一条线段的长度,你们是怎么办的?
生:用直尺量。
师:需要什么单位?
生:长度单位,如米、分米,厘米等。
师:要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呢?
生:用称称,需要用到质量单位,如克,千克等。
师:要想知道一个角的大小呢?
生:也需要一个工具,还需要一个计量角度的单位。
师:要计量角,数学上也设定了一个单位,叫做“度”。怎样的角是一度呢?
小结:为了准确测量一个角的大小,人们通常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每份所对应的角就是1度。照这样的分法,把一个半圆平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应的角也是一度。(配合课件)
师:感受一下,1度的角怎么样?
生:很小。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度角,再反复看看课件上的1度角,试着用手指比1度角。
点评]:通过直观比较∠1、∠2、∠3的大小,揭示量角必要性。通过对测量长度和重量所需工具和单位的再现,为角的计量单位“度”和量角的工具量角器的“发明”“创造”作为了奠基。
再巧用课件,通过观察、想象、制作、对比等方式,帮学生建立起1度的表象。
3、体会量角器的建构过程。
从90度——45度——全刻度,完成量角器的创制。
师:如果把半圆两等分,每份所对应的角是多少度?
生:90度。
师:如果在半圆的左起始边记为“0度”,依次应该是多少呢?
生:900,1800。
师:想想:它可以测量生活中多少度的角?
生:90度和180度的角。
小结:像这样,可以用来测量角的工具,我们叫它“量角器”。
师:如果将半圆四等分,每份所对应的角又是多少度?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45度。
生:用180除以4.
生:……师:这样的量角器可以测量生活中多少度的角?
生:90度、45度、135度……
师:它可以用来测量左边的大小吗?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生:把半圆六等份、七等份,等份的更细些……
师:好办法!看看老师将半圆进行了几等分?
生:10等份。 生:18等份。 生:180等份。
师:同桌交流交流,究竟是多少等份?每份是多少度呢?
生:18等份,每份是10度。
师:这样的量角器是否可以测量的大小呢?(课件演示)读一读,多少度?
生:60度。
师:如果把这个角翻转过来,改变一下它的开口方向,看看又是多少度?
生1:120度。
生2:60度。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师:对了,我们只是把刚才的角改变了一个方向,它的大小变了么?(没有)可是,在这个量角器上,我们能直接读出60度吗?那怎么办呢?
同桌讨论、交流)
师:为了方便测量开口朝右的角,我们专门为它再增加一圈刻度,这样就能精确测量不同方向的角的度数,由此可见,改变方向之后的角仍然是60度。
师:仔细看看内、外圈相对应的刻度,你有什么发现?
生:内外圈相对应的两个度数相加,正好是180度。
师:这样的量角器后来就逐步演变成了我们现在所使用的量角器。(课件出示)
具体认识量角器。
师:接下来,让我们具体认识一下手中的量角器,你知道它各部分的名称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40页,同桌之间相互指一指,说一说。)
课堂练习:抢答:直接读出下面角的度数。
点评]:学生的最大困惑点是量角器的来历和认识,很多学生弄不明白:为什么需要把半圆平均分成180等份?
为什么需要0刻度线?为什么需要内、外圈刻度?针对困惑点,执教者从90度——45度——全刻度,完成量角器的创制,再看书认识量角器,用抢答巩固认识,设计新颖,突破了教学难点,虽用时17分钟,却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4、尝试量角归纳量角的方法。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量角器,让我们来尝试量角,好吗?请同学们打开练习纸,试着量一量角1、角2、角3的度数?并以组为单位,说说你是怎么量出来的?
学生独立量,小组交流讨论,展台汇报展示)
小结:老师把量角的方法编成了一首儿歌,一起读一读吧!(点对点,线对边,读数看另边,内外要分辨)
三、练习量角,感悟价值。
1、量开课时大雁所成的角。
指名一生量白板上大雁南飞排**字形的夹角,并说说测量的方法。(约45度)
小结:大雁南飞排**字形的夹角,经科学家反复测量,发现始终在45度至54度之间,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课后可以继续**。
2、**影响角大小的因素。
估一估,量一量,下面两个角谁更大些?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直接读出下面角的度数。
4、你能猜出这个角的度数吗?
5、课件出示:“玩一玩”
师:孩子们,你们玩过滑滑梯吗?感觉怎么样?你们有注意过吗?在下面三种设计的滑梯中,我们应该选择哪一种呢?为什么?
小结:对,滑梯与地面的夹角在45度左右的滑梯滑起来最舒服。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有角的影子,需要我们用量角的办法去研究它。同学们,课后试试吧!看你还能发现哪些奥秘。
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作者 蔡文艺。内蒙古教育 综合版 2014年第02期。新课程改革以来,课程标准取代了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是 教材编写 教学 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它能为教师的教学 定向 让教师明白教什么以及教到何种程度。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应该是基于课程标准的。而在当下,教师普遍缺乏标准意...
数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 7的乘法口诀 教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72 74页。课程标准 数与代数中数的运算 1 能熟练的口算表内乘法。2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 7的乘法口诀 教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72 74...
数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二年级上册 7的乘法口诀 教材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72 74页。课程标准 数与代数中数的运算 1 能熟练的口算表内乘法。2 能运用数及数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做出解释。教材分析 7的乘法口决是在2 6乘法口决的基础上学习的。7的乘法口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