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二七区解放路小学。
李月。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24年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68页、69页例1、例2。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对象:六年级学生。
教师:二七区解放路小学李月。
目标设定依据:
1、 课程标准相关陈述:
鸽巢问题,在课程标准中并无准确的描述。但是它实际上是一种解决某种特定结构的数学或生活问题的模型,体现了一种数学的思想方法。让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初步形成模型思想,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的紧密联系,发展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这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
2、 教材分析:
鸽巢问题又称抽屉原理,它是组合数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狭利克雷明确地提出来的,因此,也称为狭利克雷原理,还有称“鸽巢原理”的。这个原理可以简单形象地叙述为“把10个苹果,任意分放在9个抽屉里,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这个道理是非常明显的,但应用它却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
教材将鸽巢问题作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68页数学广角中的内容,和以往的义务教育教材相比,这部分内容是新增的。通过几个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鸽巢问题”,使学生理解“鸽巢问题”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鸽巢问题”加以解决。
3、 学情分析:
鸽巢问题”的理论本身并不复杂,但“鸽巢问题”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在生活中运用广泛,学生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此类问题。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判断某个问题是否属于“鸽巢原理”可以解决的范畴。能不能将这个问题同“鸽巢原理”结合起来,是本次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所以,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让学生理解“鸽巢原理”的“一般化模型”。六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已达到能够掌握本章内容的程度。教材选取的是学生熟悉的,易于理解的生活实例,将具体实际与数学原理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鸽巢问题”的**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理解并掌握这一类“鸽巢问题”的一般规律。
2. 经历**“鸽巢原理”的学习过程,体会不同的学习方法,培养数学模型思想。
3.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通过“鸽巢问题”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的魅力。
评价方案:1、 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归纳出鸽巢问题一般性的结论。
2、 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第题;学生能够理解余数大于1时该怎么思考。
3、 完成教材第69页“做一做”第题教材第71页练习十三第1题。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以及建立模型的能力。
学习重点:经历“鸽巢问题”的**过程,初步了解“鸽巢问题”
学习难点:理解“鸽巢问题”,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学习过程:一、游戏引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上课之前,先做个小游戏:老师这里准备了4把椅子,请5个学上来,听清要求,老师说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好吗?
(好)。这时教师面向全体,背对那5个人。师:
开始。师:都坐下了吗?
师:我没有看到他们坐的情况,但是我敢肯定地说:“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我说得对吗?
师:老师为什么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呢?道理是什么?
这其中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原理。
二、合作**。
一)枚举法。
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了3支铅笔。
1、小组合作:
1)画一画:借助“画图”或“数的分解”的方法把各种情况都表示出来;
2)找一找:每种摆法中最多的一个笔筒放了几支,用笔标出;
3)我们发现: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了( )支铅笔。
2、学生汇报,展台展示。
交流后明确:
1)四种情况:(4,0,0)、(3,1,0)、(2,1,1)、(2,2,0)
2)每种摆法中最多的一个笔筒放进了:4支、3支、2支。
3)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了2支铅笔。
3、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画图”、“数的分解”两种方法列举出所有情况验证了结论,这种方法叫“枚举法”,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也能得到这个结论,找到“至少数”呢?
二)假设法。
1、学生尝试回答。(如果有困难,也可以直接投影书中有关“假设法”的截图)
2、学生操作演示,教师图示。
3、语言描述:把4支铅笔平均放在3个笔筒里,每个笔筒放1支,余下的1支,无论放在哪个笔筒,那个笔筒就有2支笔,所以说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了2支笔。(指名说,互相说)
4、引导发现:
1)这种分法的实质就是先怎么分的?(平均分)
2)为什么要一开始就平均分?(均匀地分,使每个笔筒的笔尽可能少一点,方便找到“至少数”),余下的1支,怎么放?(放进哪个笔筒都行)
3)怎样用算式表示这种方法?(4÷3=1支……1支 1+1=2支)算式中的两个“1”是什么意思?
5、引伸拓展:
1)5只鸽子飞进4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 )只鸽子。
2)6本书放进5个抽屉里,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放进( )本书。
3)100支笔放进99个笔筒,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 )支笔。
学生列出算式,依据算式说理。
6、发现规律:刚才的这种方法就是“假设法”,它里面就蕴含了“平均分”,我们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把平均分的过程简明的表示出来了,现在会用简便方法求“至少数”吗?
三)建立模型。
1、出示题目:17支笔放进3个文具盒?17÷3=5支……2支。
学生可能有两种意见: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有5支,至少6支。
针对两种结果,各自说说自己的想法。
2、小组讨论,突破难点:至少5只还是6只?
3、学生说理,边摆边说:先平均分给每个文具盒5支笔,余下2只再平均分放进2个不同的文具盒里,所以至少6只。(指名说,互相说)
4、质疑:为什么第二次平均分?(保证“至少”)
5、强化:如果把笔和笔筒的数量进一步增加呢?
1)28支笔放进11个笔筒,至少几支放进同一个笔筒?
28÷11=2(支)…6(支) 2+1=3(支)
2)77支笔放进13个笔筒,至少几支放进同一个笔筒?
77÷13=6(支)…12(支) 6+1=7(支)
6、对比算式,发现规律:先平均分,再用所得的“商+1”
7、强调:和余数有没有关系?
学生交流,明确:与余数无关,不管余多少,都要再平均分,所以就是加1.
8、引申拓展:刚才我们研究了笔放入笔筒的问题,那如果换成鸽子飞进鸽笼你会解答吗?把苹果放入抽屉,把书放入书架,高速路口同时有4辆车通过3个收费口……,类似的问题我们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解答。
三、鸽巢原理的由来。
微**:同学们从数学的角度分析了这些事情,同时根据数据特征,发现了这些规律。你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和一位数学家发现的规律一模一样,只不过他是在150多年前发现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德国数学家?“狄里克雷”,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从这么平凡的事情中发现的规律,就把这个规律用他的名字命名,叫“狄里克雷原理”,由于人们对鸽子飞回鸽巢这个引起思考的故事记忆犹新,所以人们又把这个原理叫做“鸽巢原理”,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抽屉原理”。
四、解决问题。
1、随意找13位老师,他们中至少有2个人的属相相同。为什么?
只鸽子飞进了4个鸽笼,总有一个鸽笼至少飞进了3只鸽子。为什么?
个人坐4把椅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2人。为什么?
4、把15本书放进4个抽屉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抽屉至少有4本书,为什么?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鸽巢问题。
只要放进的铅笔数比笔筒的数量多1,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放进2支铅笔。
17÷3=5支……2支 5+1=6
要把a个物体放进n个抽屉,如果a÷n=b…c,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至少可以放(b+1)个物体。
作业设计:1、任意13人中,至少有两人的出生月份相同。为什么?
2、任意367名学生中,一定存在两名学生,他们在同一天过生日。为什么?
3、这里有一副扑克牌,去掉了两张王牌,还剩52张,我请五位同学每人任意抽1张,听清要求,不要让别人看到你抽的是什么牌。请大家猜测一下,同种花色的至少有几张?为什么?
六年级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学习内。最简单的鸽巢问题 教材第68页例1和第69页例2 容第1课课复时型习。1.理解简单的鸽巢问题及鸽巢问题的一般形式,引导学生采用操作的方法进行枚举。学习目。及假设法 鸽巢问题 标。2.体会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 意识教学重。了解简单的鸽巢问题。点。教学难。理解 总有 和 至...
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学习必备欢迎 鸽巢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68 69页。教材分析 鸽巢问题又称抽屉原理或鞋盒原理,它是组合数学中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原理之一,从这个原理出发,可以得出许多有趣的结果。这部分教材通过几个直观的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了 鸽巢问题 学生在理解这一数学方法...
六年级数学《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鸽巢问题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原理分析方法。二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验 观察 分析 归纳等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等活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