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莉陶立成。
在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影响下,笔者和许多同行一样,从以前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尽量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努力营造师生共同参与学习的教学氛围,大家经常用讨论法, 不但发展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讨论的问题都是由教师根据课程学习目标设置的。在讨论中,大部分学生认真**,但总是有一些学生因为课堂气氛十分轻松而开小差,也有个别学生对设置的问题不感兴趣,没有积极参与。
面对这样的一种局面,笔者一方面不断适时地调整计划,根据学生情况设置问题,尽可能保证学生兴趣和能力的发挥;另一方面及时鼓励学生发问,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兴趣、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而后者起到的效果往往更为明显。
笔者在讲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六节《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一课时,就出现了因为学生“接下茬”而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思路,却有意想不到收获的情况。讲 “《资政新篇》”这一内容时,简单交待完洪仁玕编写《资政新篇》的背景资料,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其中各项措施的内容,除了让学生自己仔细阅读书中的内容,还把《资政新篇》和《**田亩制度》进行了比较。重点让学生对比了《资政新篇》和《**田亩制度》在经济方面的内容,使学生明确《**田亩制度》是要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理想天国;《资政新篇》主张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用资本主义代替平均主义。
当课堂教学正在沿着笔者的设计思路顺利进行时,突然有一位学生站起来问:“工商业不都一样吗?还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分吗?
”顿时使教室里出现骚动,一两个趴着的学生也睁开朦胧的睡眼,笔者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讲台下面却已经沸腾起来。
在这井然有序的课堂中,笔者正得意于师生默契的互动,忽然被他这么一问,才开始意识到自己在备课过程**现了纰漏,看着台下活跃起来的学生,笔者想到了这几点:第一,问题与课文有关,属于课外拓展知识,学生的热情已调动,不能扫了他们的兴。第二,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学***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与合作**的能力,所以不能直接把答案给他,而且笔者也没有圆满的解释。
第三,学生的知识面目前一般都不宽,讨论能将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笔者心里是没有底的。如果经过合作**没有获得恰当的解释,课后依然可以继续讨论。第四,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用到政治学的相关理论和知识,怎么办呢?
时不我待,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后,笔者谨慎并很期待地选择了后者。于是笔者说:“好,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好。
并夸奖他是爱思考有思想的学生,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了。然后让学生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恰当的解释。学生讨论了三分钟,笔者也有了思考和调整的时间。
学生:“我们讨论过了,但是没有找到恰当的解释。”教师:
“那给大家点提示,咱们一起再看看。”
抓住学生闪现的亮点
新的学期开始了,每次走到教室里,我总是觉得眼前一亮。发现教室变得非常干净 整洁。地扫得干干净净,也拖得清清爽爽,让人一走进去就非常舒服。一开始,我也没有多在意。今天,我特地早早进教室,我惊呆了,我看见有三位同学正在忙碌着,我再定睛一瞧,更傻眼了。我看见这三位同学不是别人,而是我们班的三 位平时在班级...
抓住学生闪现的亮点
新的学期开始了,每次走到教室里,我总是觉得眼前一亮。发现教室变得非常干净 整洁。地扫得干干净净,也拖得清清爽爽,让人一走进去就非常舒服。一开始,我也没有多在意。今天,我特地早早进教室,我惊呆了,我看见有三位同学正在忙碌着,我再定睛一瞧,更傻眼了。我看见这三位同学不是别人,而是我们班的三。位平时在班级...
如何构建学生作文的“亮点”
作者 王翠敏。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2年第02期。大千世界,华彩纷呈,作文何尝不应如此?但平时教学时,一篇篇作文读过之后,印象深刻的只有寥寥几篇,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作文中缺少亮点,没有自己的 华彩 没有 万绿丛中一点红 的那抹 红色 所以,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更不用提印象深刻了。那么,教师应如何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