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教学的探索

发布 2021-03-10 06:45:28 阅读 8764

高三到了,学生的学习更加紧张,课业负担也更加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作文水平的有效提高,是摆在所有高三语文老师面前的重要问题。

现在,我国基础阶段的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我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学习了新课程标准。了解到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而新课程中的分科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

第二,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我确定了高三阶段的作文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的意识;引导学生确定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指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有了高一高二阶段阅读的积累和参与意识的提高,我决定采取以下措施来实现本阶段的作文教学目标。

一、充分利用课堂,向课堂要效果。

基本上每节课的前几分钟都交给学生,其中每周有三次让他们自由讨论,话题是社会热点或生活中琐事,具体哪节课讨论什么问题则由课代表根据同学们的建议决定,一般都是在星期日晚自习之前确定好下一周语文课前的讨论计划,如果有突发事件,可以临时改变原计划。上课之前,课代表将话题写在黑板上,学生前后桌分组讨论。各组指定代表发言。

老师则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归纳和补充说明,以使学生产生清晰的、深刻的认识。

这里列举几个典型的话题:“如何看待上海市**劝阻市民穿睡衣外出的做法”“西北干旱之我见”“如何看待重庆拟建城市新地标——全球最高的摩天双子塔” “如何看待‘搭阿凡达顺风车——张家界、黄山更名’现象”“恢复女校是社会需要还是历史倒退”“硕士做保安,是转变观念还是人才浪费”“‘青歌赛’歌手该不该考文化”“电子眼有没有必要走进课堂”。

例如:“如何看待上海市**劝阻市民穿睡衣外出的做法”这个话题,先由同学自由讨论,然后由老师或学生总结。此次讨论结果形成正反两方。

正方:赞成上海市**的做法。

①穿睡衣出门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且不符合国际礼仪,市民应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世博会是向世界展示自我的窗口,如果让国际友人看到这些风景,必然会影响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

③穿睡衣出门固然是个人的行为,但这和在公共场所吃东西、大声打**、吸烟一样,不可任性而为。

④**有移风易俗、变革陋习、引导新的社会生活方式的责任与权力。劝阻市民穿睡衣出门,是一种行政倡导,理所应当。

反方:上海应该尊重市民的生活方式。

①上海市民穿睡衣出门是几十年积淀的一种生活方式。此时出来“劝阻”,显然是怕影响世博会的形象。那么,干涉市民穿着自由,同样也会影响上海的形象。

②穿睡衣出门是上海市民的一种生活习惯,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世博会一来就禁止,这反映了上海在文化上的不自信。

③如何穿衣,是个性化、文化性的问题,而不是国际礼仪的问题。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劝阻市民穿睡衣出门的做法,本身就与这一主题背道而驰。

二、加强习作训练,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琐事,有感而发。

现今中学生作文,素材千篇一律,不是陶渊明,李白,苏轼,杜甫,文天祥,就是钱学森,季羡林,丛飞,孟祥斌,李剑英,作文结构模式千篇一律,不是观点加素材,就是辩论赛、跟帖、产品说明书等另类形式漫天飞。这些情况都是没有鲜活的生活积累,缺少生活感悟造成的。要改变这种现象,就需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琐事,从生活点滴中发掘、表现大的主题。

新课程标准》在写作这一项中是这样要求的,要让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能有意识地考察写作的目的和对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也为了能够适应高考作文的要求,需要老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先“放”后“收”。所谓“放” ,就是在这个阶段要坚持开放性原则,允许学生自己命题,或者由教师设定个性化命题,这时的作文不要求在课上规定时间内完成。一方面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另一方面,要使学生善于体悟日常生活琐事,从中发掘大的主题,也就是要善于“以小见大”。

所谓“收”,就是在此阶段坚持规范性原则,写作要有硬性的规定:首先是命题作文,其次是必须在作文课堂上完成。一方面,要使学生善于“大题小做”,即对大问题寻找小的切口,轻松应对命题作文,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力求作文内容与形式的规范。

放”是“收”的基础与必要准备,而“收”则是“放”的最终目标。两者缺一不可,并且由“放”到“收”的过渡衔接很重要,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有真情实感的佳作不断涌现,使我也叹为观止。有学生以“剃头”来表现父子之间的交流与亲情的,有学生以如厕难来为学校基础建设提建议的,有学生以老院的变迁,来表现时代变迁、抒发人生感悟的……诸如此类能够以小见大、充满个性特色、洋溢着人性光辉的佳作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使同学们有了可资借鉴的样本。

这里展示一篇佳作:

剃头尹东方。

一直以来,我脑中就没有多少与父亲有关的回忆。我与父亲很少说话又一直在外求学,与父亲交流的机会很少,每次总是短短的几句话;但是,我与父亲之间还是有一架沟通的桥梁,那就是“剃头”。

在我还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开始给我剃头了。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过年的时候,父亲总要费老大的力气把我摁在一个高的凳上,而我总是吵着不剃头,因为我害怕被夹头发。父亲每次给我剃头时,绝对不会说些哄我的话来把我骗到凳子上,而总是用一句带有命令口吻的话要求我:

“快过来,给你剃头。”父亲此时早已准备好了所有工具。他拿起那块大布,敲敲上面的尘土,然后扬起来为我披上,最后用夹子夹紧了布的接头处。

为我剃头前,父亲总要拿着推子在自己的胡子上来回蹭几下,然后再扭动几下推子后面的螺丝,直到最合适为止。父亲为我剃头总是从脖子那一片开始,冬天的时候,推子的冰凉总让我很难受,我会猛缩一下脖子,父亲则摁着我的后脑勺,继续着他的工作。有时,我被夹了头发,总要埋怨几声,父亲板着脸,以冰冷的口吻教训我:

“就这点痛,叫啥叫!”剃头时,我总要动来动去,弓着腰,父亲则用手掌拍一下我的后背,让我挺直背,坐正了,别乱动。结束时,父亲取下夹子,用扫地的扫帚为我扫几下脖子,然后交给我,我扫了几下衣服后,扔了就跑,父亲则会把我喝回:

“你的头发,还不自己扫。”

后来,我小学毕业后在外地求学,每次回家都让父亲剃头,父亲觉得每次去别人家借推子不大方便,干脆自己买了一个。等我上了高中后,父亲总唠叨着让我上理发店:“这么大了,我给你弄得不好看,叫你同学见了笑话。

”每个月回家时,我都要趁父亲有空,找到凳子、推子等工具,要求父亲为我剃头,我说:“头发长了,给推短点。”父亲吸一下即将燃尽的烟,扔了,然后从床头拿来花镜,准备一番,才开始为我剃头。

父亲推几下,就低下头仔细端详一番,观察**不平,**还长一点,就小心谨慎的推理平整,完了之后让我照镜子看**推的不好,并且为我吹走脖子间的碎头发。每次帮我剃头时询问我最近的成绩,然后做一番教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

学习呀,不下苦功夫是不行的。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慢慢的长大了。每当父亲为我剃头时,我都能看到他黝黑的面庞,逐渐增多的皱纹,以及那愈来愈白的头发。从开始他按住我剃头,到后来每次剃头都要稍歇一会儿做准备,我越来越明显的感觉到父亲在变老。

看着父亲花白的头发,我真的很想说:“爸,我给您剃剃头吧!”

三、调整作文评价方式,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环节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败。

首先是作文评价原则问题。我认为作文评价应以肯定、鼓励与批评、指正相结合为原则。单纯的肯定、鼓励无法使学生弥补作文存在的不足,这种评价将最终失去效果;而单一的批评、指正则会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与热情,同样不会收获预期效果。

所以应双管齐下。

其次是评价方式问题。传统的评价方式存在诸多不足:单纯给分数的评价方式不够具体直观;套语式的评价方式缺乏亲和力;书面的评价又不一定能够为学生理解与接受;单向的评价缺少反馈,又不足以了解学生……这些评价方式甚至可能会挫伤学生的写作热情。

针对这一现象,《新课标》就明确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新区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以鼓励。”因此,我倡导多元化评价方式,并对作文评价方式作了多种尝试。

以下为我认为效果很好、应该综合运用的评价方式:

3、怎样做才是解决垃圾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呢?(p73)1.自评。

预计未来20年,全球人均供水量还将减少1/3。为了更多的了解学生的创作动机、创作过程、对自己创作的满意程度,每次作文都求学生在习作后写自评。

18、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方法,我国的九寨沟、长白山、四川卧龙等地都建立了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为物种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场所。2.互评。

为了让学生有互相交流的机会,别人的成功之处多多借鉴,失败之处自己引以为前车之鉴,尽量避免,可以采取互评的方式。

1、人们把放大镜叫作凸透镜(边沿薄、中间厚、透明),它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3.集中评价。

4、举例说明微生物对人类有益的方面是什么?对比较普遍的问题,主要是立意、结构、素材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集中评价。

4.个别面评。

14、在太阳周围的八颗大行星,它们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这种方式主要是针对比较个别的问题。可以抽自习课或课下时间,一对。

一、面对面的点评,以使学生对教师的意图、对自己习作的长处与不足产生更清晰、深刻的认识。

5.“点”评。

14、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它的精细结构。这种方式可以是课上集中的评价,也可以是一对。

一、面对面的评价,关键是对作文的局部进行评价。哪怕是一个句子一个词语的运用,也应让学生从评价中得知自己的不足,更要让学生在评价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看到自己所取得的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自己作文的水平。

13、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包括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6.书面评价。

答:火柴燃烧、铁钉生锈、白糖加热等。这也是传统的评价方式。不同的是,评价语言个性化、生动化、情感化,不再使用套话,避免隔靴搔痒,也避免给学生疏远之感。

中学作文教学的探索

初中生个性突出 性格活泼 感受独特 求知欲强烈,对生活 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但因为认识不足,表现和创作能力也不够,再加上老师引导不力,导致了学生怕写作文。故我认为,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结合若干年的探索,我对初中作文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

作文教学的新探索

孙桂美。安徽省怀远实验中学,安徽。怀远 摘要 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发现,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改革,作文教学也同样需要改革。把中学作文教学与语文课堂结合起来,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写作,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对作文教学改革安插了几个路标,颇有成效。关键词 作文教学积累模仿。方法习惯。现 在学...

对作文教学的探索

王建平。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面临一个很有意思的境地 有好多学生恨它 怕它,可也有一部分学牛爱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文木身需要有很厚重的积累,一些学生积累较丰富,在写作时就能信手拈来 一些学生平时写作文基木就是凑合,交差了事,在写作文时就会感到无从下手。这就对语文教师就提出了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