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作文教学

发布 2021-02-26 19:37:28 阅读 6353

铜铺街小学刘丹。

语文教学贯穿小学、初中、高中,是我国文化传递的根本途径。其中的作文,是语文教学的枢纽所在。一个人语文素养,集中于作文才能上体现出来。

作文教学也叫做写作教学。它是识字写字、遣词造句、语法修辞、布局谋篇、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综合训练,是衡量学生语文学得怎样的重要尺度,也是检验语文教学成果必不可少的手段。从写作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情况,看出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可以看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理解水平和思想感情的倾向性。

一、 在作文教学中,先教学生做人,再教学生作文

世事练达皆文章”,文章是个人秉性的外在表现。人生观和世界观在作文中不仅仅表现为一个指导作用。人生观和世界观是一个人对生活和世界的系统、整体的认识。

这一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也决定了一个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而作文是思维的表达,先要有了深广的思维,然后才有如何表达的问题。所以要从教学生做人入手,使学生与广阔的世界找到一个联结点。

这样一来,学生的眼界和思维方式也就发散开来,不仅具备了表达的内容也同时了产生表达的欲望。

学作文,就是要使学生铸造自己健全的人格,使自己成为符合社会需要,时代需要的人。为此,教师要努力使学生作文过程成为学生思想品德内化的过程。以教学艺术为支撑,引导学生把学做人转化成自己的心理需求。

”可见,作文与德育是一体的。把德育提高到世界观、人生观的高度,使之系统化、整体化,对作文教学大有裨益。而此时的作文教学,又将进一步促进学生德育的发展。

不亦快哉!

二、 模仿·改进·创新。

吕淑湘先生从语言学生规律的高度指出:“学习语言的一般过程是模仿——变化——创造。”(谈语言的学习和教学》)可见,作文教学中, “模仿——改进——创新”是一个基本的过程。

模仿。亚里士多德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吕淑湘又指出“一个人学习语文从模仿开始,而且一直在模仿,”“在语言教学中要注意模仿的重要性”。

写作教学要充分发挥模仿的有效性,让学生从模仿开始。

小学语文教学总体而言就是学生的一个模仿的过程。从造词到造句,再进至段落和篇章的写作,正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模仿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文教学应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确定教学目标,不必急于求成,给学生定立过高的目标。

模仿就是一个打基础的过程,牢固的基础会带给学生充盈的写作信心。李白“三拟《文选》”就是古人模仿学写作的例子。沈从文在教大学写作时,专门写了一批**作为范文给学生阅读。

模仿之责不可谓不重大。

自然,模仿是不可混同于抄袭的。模仿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要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别人的话,而不是照搬照抄。郭沫若所说的“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才是我们要提倡的模仿。

2、改进。模仿,不光是为仿其形,仿其辞,更重要是仿其神,仿其意。从仿某段节的措辞或语言风格,过渡到模仿全篇的构思立意;从仿范文的选材方式、结构形式,过渡到全文的表现手法。

”通过模仿建立写作基础之后,要不断尝试语言文字的灵活运用。修饰整理自己的语言、结构。何其芳曾说:

“修改是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用过功夫。”要提高写作教学质量,必须足够重视从“改中求进”。

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作文一般是由老师来修改评点的。但同时,大部分学生是不会去读老师辛辛苦苦写的评语的,能够从老师的评语中吸取教训,不断改进的学生更是屈指可数。老师的辛勤劳动不能产生有益的结果终究无益。

所以要培养学生自己改作文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提出:“我想,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

假如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他强调说:“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学生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自改能力,一定要养成先思后动笔的习惯。很多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在写作之前都没有构思的过程。面对作文纸,不是无从落笔就是言不及义。

督促学生写好提纲是一个有效的方式。学生在写提纲时,会对自己的写作内容作出规范和取舍,这其中已经包涵了改进在内。

作文完毕之后的自改,要训练学生多方位看问题的能力。看到自己的短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老师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置疑自己写作方式的习惯,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好的范文来使学生找到差距,使学生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修改。

自改之外,可以提倡学生之间互改作文。

最好做到“三易自稿”改而不厌。鲁迅先生曾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将一篇文章改到满意的程度,比写十篇不用心的作文有益得多。我以为不妨减少写作的数量,而致力使学生对每一篇文章都细心认真的一改再改,让每一篇文章都成为美文。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信心都将持续提高。

3、创新。文以新为贵,创新被视为写作的生命。学生写作的创新,一般指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如题材的突破,手法和技巧的新用。”

要使学生在写作中创新,必要使学生具备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不可少的。当学生在写作中写出了新的东西时,一定要予以鼓励,向其他同学展示他的进步。

要积小为大,逐步推进。对学生不提过高的要求,肯定每一点小成绩。量变是质变是前题。

在求新的过程中,因为是接触的以前不熟悉的内容,错误和纰漏所在难免。此时,老师应在肯定其努力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引导。

作文要出新,也要注意方法。如多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心理感受;选材讲究典型性;多写别人不想写不肯写的;重视小处落笔、小中见大等。当然,丰富的课外阅读是有可少的。

三、 兴趣、情感、灵感、创造性思维。

上课抠拼音,辨怪字,钻牛角尖;作文猜题、押题,切勿跑题”,这是语文教学的现实也是语文教学的无奈。作文不是为考试而作的。教师首先要放下包袱,把目光放远。

作文是语文的灵魂,是语文综合素质的考查。也因此,作文对学生而言也无疑是语文学科中最难的内容。对作文缺乏兴趣,一写作文就头痛是学生的通病。

区区一篇作文不过几百字,而一个学生会有畏难情绪;可如果让学生去讲自己喜欢的事物,可以发现无论在词汇或是条理上,学生并非不具备表达能力。兴趣不可不培养。

把学生吸引到写作上来,需得作文课生动有趣才行。素质教育讲究创设情境,如果每篇作文都对应于一个动人的情境,学生的兴趣应当会浓厚起来。在命题方面,不妨自由一点,给学生发挥的空间。

一般不要给学生一个具体的题目,而是给出描写的范围(如写人、写物、写事、写景之类),让学生自由拟题。

文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没有情感这种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狄德罗语)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以感动自己和感动别人为目标来进行写作。

写作是性情的抒发,只有真性情才能达到 “或叫人开怀大笑,或令人掩卷沉思,或使人泪流满面,或让人撕肝裂肺……”的艺术效果。

作文创新需要灵感。灵感是一种最富创造性的高度紧张的精神力量和心理状态,它是想象的翅膀,是思想的火花。”然而灵感从何而来呢?

只有耕耘才能带来收获,平时的积累越丰富,灵感来得越频繁。叶长勇老师在论述这个问题时,给我们提供了以下途径。

多读、巧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多思、巧思——是通向灵感的彩虹。

多练、巧练——磨练出灵感的火花。

抓契机、动真情——激情是灵感的催化剂。

创新是作文的高层次目标,表达自己的个性是写作的一大动力。2023年高考作文发展等级要求指出,作文创新,要求“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材料新鲜,见解新颖,有个性特征”。作文是思维的产物,作文的创新**于思维的创新。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要有针对性的发展学生不同形式的思维方式。这样,在写作中,学生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个性,有与众不同的表述内容和方式。

试论初中作文教学

摘要 引导学生写作随笔,记日记,养成日写百字 周成一篇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在完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之后,写创造型作文。关键词 作文 教学 参与意识。语文能力是生活 学习 工作的基础,作文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今天社会虽然已进入信息社会,但电视取代不了阅读,电脑也替代不了写作,文字表达仍是学生...

试论高中作文教学模式

以往的作文教学过程往往以教师为主导,导致学生被动地写文章,不是为了抒发情感而是为了应付教师的任务,可想而知,最终形成的文章鲜有出彩之处。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笔者依据多年的从教经验,以建构主义理论为理论基拙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下面笔者将具体阐述这种教学模式。一 确定文题。作文题目的确定应以教...

试论优化作文教学

二 科学实践,寻资源 其次,在作文课堂中,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课外独立和合作的实验 还要适当考虑时机挤出时间来让学生尽情地 玩 从而展示实验地真实过程,展示实验的成果。自主地 成了调动儿童所有感官进行观察感知 自我感悟 思维训练和言语表达的外在诱因和动力。孩子们玩出天真的情感,玩出个性的习作 玩出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