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案

发布 2021-02-26 19:36:28 阅读 1596

2013届高三作文审题立意教(学)案。

制作人:刘建亭审核人:王仁杰。

一、材料作文的审题及立意。

1.什么是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后话题作文),指的是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不限文体,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作文, 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的材料作文,也有别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

新材料作文的这些特点,使新材料作文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但同时也增加了作文的审题难度。

2.材料作文的形式:材料可分为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

3.材料作文的材料**。

寓言故事、历史事实。

诗歌、漫画、名人名言。

新发生的事件、报刊上的新闻。

一段歌词、一组素材。

一句格言、一个成语。

4.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的区别。

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主要区别在于在写作过程中材料的作用以及所写文章对材料的处理上面。

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只是写作的引子,是写作的由头。它对作文的主旨没有限制作用,所写作文只要在话题的范围内即可。话题作文更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对所提供的材料可以不理,文章的主题、体裁自定,只要与材料相关就行了。

5. 新材料作文写法五忌:

忌“引材料”时生搬硬套(照搬)。

忌抛开材料,信马由缰。既然要求根据材料作文,就必须以材料为根据来联想生发,不能置材料与不顾,而天马行空,脱缰狂奔。材料作文要求若即若离,不即不离。

忌对原材料进行随意改动,杜撰原材料的故事与情节,或者对原材料进行续写或扩充。

忌就事论事,局限于材料。在吃透材料的基础上,应本着“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原则由此及彼,联想生发开去,借题发挥,写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使文章真实而具有现实性。

忌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把写作文等同于回答问答题,因为一旦离开具体试卷我们就不知“这”为何云。

6.实战及方法总结。

1)、找材料中的对象及相应内容: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老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

“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方法小结:这则材料中心事件:乌鸦学老鹰抓小羊

结果:被牧羊人抓住。

原因:机械地模仿、照搬,而不考虑自身的条件。

经过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立意:

正确认识自己 。人要有自知之明。

要考虑自身的条件,确定好人生的位置 。

2)因果推导分析法 :

即由结果去推导原因,分析实质。给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常常都是一些现象,是事件发展的结果。我们如果从这个结果出发,去**原因,往往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例2、古代有一个渔翁,一天,在井里网捞了两条大鲤鱼;第二天,在井里捞到了三条鲫鱼;第三天,仅仅捞到了几只米虾;第四天,第五天……什么也没捞到,这是为什么呢?

以果溯因法。

结果)两条大鲤鱼三条鲫鱼,几只米虾,空白。

原因) 空间不宽,水域狭窄,藏鱼不多。 井里捞鱼。

通过“这是为什么”的分析,能较快速明白材料的主旨:到广阔的空间去撒网,方有丰硕的收获。

3) 找关键句关键词:

关键句,一般是些评价议论性的总结观点的句子,其多在材料的末尾。

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立意:人贵有自知之明。

人要有敢于模仿尝试的勇气。

例3、《鞋匠的好奇》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

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

“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的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分析:这段材料很容易找出这则材料体现主旨的词语“好奇”——材料三次用到这个词语,“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再加材料的标题《鞋匠的好奇》,而抓住了关键词语的同学很容易明白本材料的主旨:

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4)辨证关系法(多角度分析法)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和角度,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材料。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

“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 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

” 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

” 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

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构思提示:教授:反映了理论与实践、客观与主观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言与行”“理论要联系实际”;

青蛙:反映了相对与绝对、共性与特殊的哲理,可以提炼出话题“勇于质疑”“敢于挑战”;

其他动物的议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从整体材料看,反映的是一分为。

二、客观全面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怎样看待事物”“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5)联系实际法——

现实生活的某些思想、观点往往通过一些数据、比喻、寓言、漫画等形式反映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善于从中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挖掘其中的含义。

例:①(蚂蟥)多次吸你的血,它都用热烈的亲吻。②(香烟)时时刻刻的亲热,从你口中吻去多少健康。

分析:由蚂蟥、香烟联想到人类社会,我们很容易想起“口蜜腹剑”这个成语,这一组合材料的主旨也就容易把握了。“表里不一”

经典举例:阅读下面这句黄永玉给自己的画作《螃蟹》所写的解说,写篇不少于的文章。

螃蟹:可也怪!人怎么是直着走的?

对象:螃蟹、人。

主次:本则作文材料中,两个对象螃蟹和人是不是同样重要呢?通过分析,画作的标题是螃蟹,画作的解说也只有螃蟹的语言,人在这里只是螃蟹议论的对象,由此可见,材料的重点应该是螃蟹,我们应着重从审视螃蟹的角度来审题立意,那样才更切合材料思想,如果单从人直立行走的角度来写,就不够贴切了。

关键:本试题只有一句话,“螃蟹:可也怪!人怎么是直着走的?”这就字字关键,要反复揣摩每个字,揣摩句子的语气,揣摩螃蟹说这话时的心理。

辨是非:本则材料中,我们要思考,螃蟹的发问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抑或是无善无恶,随意的?材料是肯定螃蟹的发问,歌颂螃蟹,还是否定讽刺螃蟹?

或者无所谓肯定否定,只是陈述一种现象?联系螃蟹横行的特性,联系平时人们对螃蟹横行霸道的批评,揣摩画家选择螃蟹作为画作题材的隐喻意义,我们可以认为材料是讽刺螃蟹,批评具有螃蟹恶习的一种人的,据此立意最切合题意。当然,你也可以坚持说材料没有褒贬意义,或者说就是歌颂螃蟹的天真和敢于发问的,从这一角度立意,只要言之有理也是可以的。

原因:材料主要写了螃蟹的奇怪和发问,我们可以围绕这个发问追查原因,进行多角度思考。螃蟹为什么会问“可也怪!

人怎么是直着走的?”这个问题呢?原因可能有哪些呢?

无知愚蠢?天真好奇?有疑问精神?

看问题的角度单一?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直走可笑?

排斥异已?等等,我们可以开展头脑风暴,从能力、习惯,方法、道德价值观等多方面,在草稿纸上列出可能的各种原因,然后从中筛选出最大原因,确定写作的最佳切入点。

6.例文及例文点评:

校准自己的秤。

可也怪,人怎么是直着走的?”这是王永玉画作中一只螃蟹的台词。(引)

螃蟹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呢?或许因为它蟹眼近视,见少识短?或者因为蟹心太小,只装得下自己,容不得别人?

我想多半是后者。螃蟹的自我感觉太好了,以为自已横行,别人也得霸道。拿自己的好恶去强求别人,却不知道在指摘别人的时候,可笑的正是它自己。

(析)由是我想,高贵的人啊,可不要象螃蟹一样自以为是呀!请你在称量别人的时候,最好校准自己手中的秤,先称一称自己。(提)

记得有一个老套的故事:从前,某国有一眼泉水,名叫“狂泉”。国人喝了这泉水,没有不发狂的。

只有国王食用井水,不患狂病。结果国人反而认为正常的国王是狂人,大家要合力**他的“狂病”。他们对国君又烧火艾,又扎银针,又灌汤药,直到国王也发狂,大家才欢心乐意。

(联1,古代寓言)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闹剧呢?是因为国人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是因为它们的是非标准发生了颠倒。

这种以不正常笑正常,把正常当不正常的现象历史上不乏前例。汉代苏武囚于匈奴,同是汉人的卫律劝苏武说,你看我“负汉归降匈奴”,“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宝贵如此”, 你怎么这么不识时务呢?卫律恬不知耻,当然遭到了苏武的痛斥,落得千古骂名。

(联2,古代人物)

当今现实生活中,象螃蟹这样自以为是,黑白不分的家伙似乎越来越多:有头发染得半红半黄的男女指着别人的满头黑发说,“老土,你怎么不去染一下呀?”靠歪门邪道混得职称的前辈“关心”后辈说,“不就少了**吗,真傻,怎么不去抄几篇呀?

”新官上任,亲朋故旧会说:“怎么不趁机捞一把啊?”这些人就如自以为是的螃蟹和喝了狂泉的疯子一样,本来自己横行已是“另类”,结果却笑话别人傻气。

(联3,现实生活)

语文教学案例 作文教学

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师 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生 面露喜色,大声喊 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师 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生 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 这个条件...

语文教学案例 作文教学

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师 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生 面露喜色,大声喊 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师 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生 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 这个条件...

作文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怎样使作文语言更富有表现力。西烟中学万彦华。教学目标 通过总结方法 举例解析 课堂训练,让学生掌握使作文语言更富有表现力的方法,并且运用到写作实践中。知识与能力 能使习作语言丰富 更富有文采 更富有表现力 掌握运用语言的技巧,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方法与过程 尝试 积累习作语言丰富 生动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