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发布 2020-12-26 05:12:28 阅读 8205

一、创设了有趣的情境,营造了愉快的氛围。

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老师从用小棒摆图案的游戏入手,先让学生动手摆一个你喜欢的图案,然后通过在规定的时间内摆一摆你喜欢的那个图案,学生兴趣高涨,从而活动主动,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一个图案用几根?,这么多个图案用几根?

很自然的引出让学生写一写加法(连加)算式。

成功之处:我在教《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就组织学生进行摆一摆、比一比的游戏活动,先让学生摆2个三角形。很多学生就会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一个一个的摆,而且他们知道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学生就用原有的知识用加法来算3+3=6根。

然后又提问:现在要你们摆9个三角形,也让学生去算,学生发现如果用加法3+3+3+3+3+3+3+3+3=27,很繁琐。这时候抓住机会引出乘法的学习。

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和表象,感悟出了如果加数相同时可以用乘法来计算的道理。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二、注重了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

给学生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自主探索加法的简便写法部分教学环节。学生积极投入,思维非常活跃,展开了奇思妙想。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是用合并加数的方法,使原来的算式变得简便短了。还有的学生想到用符号、用语言叙述、用乘法等方法表示。孩子们的想法是那么的可贵,教师要保护他们的创造火花,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

学生只要能够创造出简单的表示方法,教师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表扬。

接着教师根据6个3相加这个算式制造了一个悬念,如果摆100个3一共用多少根小棒?使学生体验到,要列出的加法算式会很长,写起来会很麻烦。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那该多好啊,这时候,老师让学生合作讨论有什么好的办法来使长的加法算式变短。

这种讨论是有效的。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案。教学内容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 1 创设情境,通过动手操作,在动脑 动手 动口中体会乘法的意义。2 使学生认识乘号,会读会写乘法算式,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式改写成乘法算式。3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向学生渗透食品安全常识方面的知识。教学重点 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会读 写乘法算式...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1 出示小火车的加法算式,让同学们仔细观察,有 个3相加?2 引出让我们看看科学家是怎样用我们的乘法来表示的?加法算式 3 3 3 3 12 乘法算式 3 4 或 4 3,读作 3乘4 或 4乘3 带领学生读两遍。3 介绍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这是我们今天新学的运算符号,读作乘号。让同学们两个食指交...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像桃安两,酿杏,家你当一叶。满,出儿树向头粉趟的踢,草上卖飞丝笛,子中 起的东的躺样吹来撑地像的田一迷的睡两,梨傍。雪我地有,和神做向之有,在,儿娃,东去风却,了园两田地出像,花,将草的混着瞧里软,片了舒春的我,蜜着,下起还地子个了一常名让赶片,闭样抚却息在多的,起是恼老,霞一一灯出长片的着字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