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
园。教学目标〗
1.在“美丽的植物园”这一情境中,对方向与路线、图形和角的认识及加减法计算进行复习,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
在具体情境中发展观察能力、估测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分析〗
这一节课是对前面三个单元学习内容(方向与路线、认识图形、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的整理和复习。教材编者以淘气、笑笑游览植物园为背景展开复习活动。由于我校位于深圳市的市区,毗邻深圳市多个有名的旅游胜地,经过网上的资源搜索,我了解到深圳市仙湖植物园有许多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素材,对学生来说也比较亲切与熟悉。
于是,我结合教材编写意图和本地教学环境的资源,对教材进行了改编与创造。为了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到生物与数学的联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以全班师生一起游览深圳仙湖植物园为主线,在大情境中开展各景区活动,在学生了解相关植物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本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是旅游参观路线的确定,此环节涉。
教育资源。教育资源。
及到最短路线问题,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较高的难度,而且路程的计算涉及到多个万以内数的加法计算,学生对三个数以内的加法比较熟悉,要算三个以上数的和,则容易出错。因此,我把仙湖植物园的导游图进行了简化和修改,降低难度。〖课堂实录〗
一)欣赏植物园风景,引出课题。
**深圳仙湖植物园的部分景区风景。抛出引子:“看了这些风景,你想说什么?
”学生有的说:“花真漂亮!”有的说:
“这些风景真美!”有的说:“看了这些风景,我仿佛看到了春天。
”有的说:“我想知道这些美丽的风景在**?”学生从“美”的感受中引发了心理需求――这些美丽的风景在**?
我真想去看看!因此,我借机引出本节课主题:游览这个美丽的植物园――深圳仙湖植物园。
(二)观察导游图,解决方向与路线问题1.了解方向与位置。
出示深圳仙湖植物园的导游图,如下图。
让学生说说大门、化石森林、古生物博物馆、专类植物区分别在小平树的什么方向,并用一句话介绍小平树的位置。由于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是这学期刚认识的方向,少数学生介绍大门、化石森林、古生物博物馆的方向时有一定难度,不过一旦他们说错时,其他学生马上给予纠正。但在介绍小。
教育资源。教育资源。
平树的位置时,有名学生说:“小平树在大门、化石森林、古生物博物馆、专类植物区的中间。”我立即说:
“你说得很好,你能不能用我们学过的方向说说?”这样,把学生的思路引到“方向”上来。2.
确定行走路线。
在学生介绍完各景区的方向与位置后,我又抛出另一个引子:“在这些景区里,你想参观哪个?”学生有的只说一个,有的说了两三个,有的说全部景区都想去。
我又一次抓住契机:“为了满足全班同学的心愿,我们全部景区都去!”同学们发出兴奋的呼声。
我接着提出要求:“那你们能不能帮大家找到一条从大门出发游览所有景区,最后回到大门的最短行走路线呢?”这一项活动不简单,不仅涉及到万以内数的加法计算,还涉及到最短路线问题。
学生充满信心,四人小组合作开始探索活动。小组内,有的冥思苦想,有的各抒己见,有的小组先找到一条路线,但不知是不是最短,计算路线长度后找第二条路线。我不时地在各个小组里巡视,听听他们的想法,偶尔发表自己的意见。
小组代表介绍他们找到的路线。我们从大家汇报的路线中比较选择,确定了最短的参观路线,即:大门→化石森林→古生物博物馆→小平树→专类植物区→大门。我们出发了!
三)参观景区,了解相关植物知识,解决认识图形和加减法。
教育资源。教育资源。
计算问题1.化石森林。
化石森林里,我和学生交流木化石的由来。我问道:“你们知道这些木化石是怎么来的吗?”大多数学生摇摇头看着我,有三个学生举起了小手。“这些树木原来就种在这里的。”
这些树很早就种在植物园里,现在变成化石了。”“这些树原来是种在原始森林的,后来种到植物园了。”我笑了笑说:
“同学们说得还不够准确。这些木化石是来自我国的新疆、辽宁等地方,是一亿五千万年前,由于地壳的激烈运动,被埋于地层底下,然后经过硅化作用形成的。”当我说到“一亿五千万年”时,学生们不禁发出“哇”的呼声。
接着,我引导学生观察化石森林里的小女孩。揭示问题:小女孩在想,“我的身高是1米40厘米,估计身边这棵木化石的高度是多少呢?
”学生进行估测,有的说:“这棵木化石的高度大约是小女孩身高的2倍,我估计是2米80厘米。”有的说:
“这棵木化石比2个小女孩的高度还高,我估计大约是4米。”有的说:“不对,这棵化石木的高度比小女孩身高多一点,我估计是3米。
”经过验证,我们肯定了估计是2米80厘米和3米的同学的想法。
教育资源。教育资源。
2.古生物博物馆。
古生物博物馆门前,我引导学生观察:“这是古生物博物馆的建筑形状,你们能从中发现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吗?”学生可踊跃了,向大家介绍发现的文字的个数,锐角、直角、钝角、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只可惜我为学生提供的资源有限,要不然,我们可以在古生物博物馆里畅谈各种古代生物了。
3.小平树。
小平树前,我和学生交流小平树的由来。我问他们:“你们知道这棵树为什么叫小平树吗?
”“***爷爷种的。”我进而问:“这棵树是***爷爷在11年前种下的,请你们算一算,***爷爷在哪一年种下这棵树的?
”话音一落,下面一片唏嗦声,有的学生拿起笔列起竖式来了。这时,有两个学生相继站起来说:“今年是2024年,我用13减11得2,1990加2是2024年。
”另一学生说:“我用2019减10得1990,用3减1得2,合起来是2024年。”好聪明的小家伙!
4.专类植物区。
专类植物区里,我向大家介绍了植物区里的各植物展区及管理员记录的各展区植物种类的统计表,学生向大家介绍了他们从统计表中发现的数据和信息。我们还进行了男、女生提。
教育资源。教育资源。
问题、解答问题的小比赛呢。
四)介绍小知识,感受植物的美与珍贵。
学生真是太棒了,面临挑战从容不迫!我得给他们小小奖励。我请他们欣赏了珍贵植物,有金钱松、银杏、水杉、香果树、金花茶。
“哇――”学生又一次陶醉了。这可是一个好机会!我紧接着问:
“你们知道这些植物为什么珍贵吗?”学生有的说:“因为它们很美。
”有的说:“因为它们很难种,要过很长时间才开花、结果。”有个学生更有趣,他说:
“我说金钱松吧,金钱金钱,肯定很珍贵。”他的话,引起满堂笑声。我补充道:
“这些植物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们不仅有欣赏的价值、使用的价值,更因为在很多年以前,由于人们的乱砍、乱伐、滥用,使它们面临灭绝的危险了。”听到我这些话,学生刚才爽朗的笑声顿时消失了!我进而向他们出示了这样一段话:
你知道吗?生物的种类很多,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估计有200万至450万种,已经灭绝的种类更多,估计有1500万种。从北极到南极,从高山到深海,处处都有生物的存在。
当学生听到“灭绝的种类估计有1500万种”时,他们又一次发出“哇”的一声,这一声,沉甸甸的。
五)交流感受,揭示主题思想。
借着这份沉重,我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想法,有的说:“我们。
教育资源。教育资源。
不可以乱摘校园里的花。”有的说:“我们要爱护植物。
”有的说:“我觉得仙湖植物园真美,比我想像的还要美。”有的说:
“我想去仙湖植物园。”有的说:“我们也要爱护动物。
”我也提出了倡议:“让我们大家都来爱护家里的一草一木,学校的一草一木,深圳的一草一木,让我们的家、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深圳,变得更美丽!”带着沉甸,带着希望,带着信心,我们走出了课堂。
教学反思〗一位教育同行在听完这节课后给了我一句评价:“你这节课有鲜活的人文背景,挺不错。”我欣慰地笑了,我的初衷,正是让学生体会到,植物很美,生物很美,生活很美,数学也很美!
我成功地做到了。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真切地感受到植物、生物的可贵,感受到爱护生物的责无旁贷。然而,这只是我对整理与复习课的一次新尝试,如果从知识点来说,本课知识点的深度不够。
这也是我的一个疑惑:在这样一节以整理和复习为主题的课中,有没有必要拔高知识的难度?我想,或许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案例点评〗这节课,在师生的互动中,始终让学习者与听者沉浸于享受数学的迷人魅力中,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如下几个方面。
教育资源。教育资源。
1.将数学知识生活化,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实现了数学的“有价值”性。
2.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本地资源和学生情况,创造性地对教材进行了改编,使学习活动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上。4.
淡化学科边缘,实现了课程的有机整合,把数学学习同生物知识的了解和环保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正由于这四个突出的特色,让我们不禁发出惊叹:原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学习真的有意思!
教育资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除法
页。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除法。教学目标。1 会正确迅速地运用6 9的乘法口决求商,能根据道乘法算式列出相应的两道除法算式,初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2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归纳 迁移 类推的能力。3 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除法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搭配教学设计
课题 搭配。授课人 狄建霞。学校 石总场一小。日期 2016年11月30日。一 创设情境游戏导入。师 孩子们,看过喜洋洋与灰太狼吗?生 看过。师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羊村的儿童乐园开张了,慢羊羊村长邀请小朋友们去参观游览,可是喜羊羊为了防止灰太狼进村,在羊村入口装了两把大锁,你们想试一试打开它吗?生...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 会正确迅速地运用6 9的乘法口决求商,能根据道乘法算式列出相应的两道除法算式,初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2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归纳 迁移 类推的能力。3 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通过对问题解答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教学过程。一 创设问题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