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二。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个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诗歌。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小黑板,录音带、投影。
主要板书安排:
作业设计:课内:抄写字词、组词、扩词。
课外:读背诗歌。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人们都很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是事。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自学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欢乐童年清波替。
3).读通课文。
.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读。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分小节,理清脉络。
1).这首诗共16行,分成几个小节?每个小节有几行?
2).看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3).指名学生填写。
4).小结。
5).分4组读课文,每组读一节。
.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精读训练。
.看图。1).图上画了什么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神情怎样?他右手提着什么/蝈蝈是什么颜色的?
3).盲婆婆神情怎样?她的手势、动作说明了什么?
4).小结图意。
.分小节学习。
第一节。1).指名读。
2).这一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样?他为什么会这么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节。
第二节。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那为什么红领巾说它会唱歌?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说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你们看,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为什么这么说?
4).小结,齐读。
第三节。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的是什么?
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想一想,蝈蝈本来是在什么地方。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指的是什么?
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东西,为什么偏要说她会看到小溪的清波?
3).第二句说了什么?这一句里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请想一想,上面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盲婆婆想到田野,这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人想到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4).出示投影:盲婆婆在田野里。
a.图上的盲婆婆拿着什么?她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么开心?
b.在盲婆婆的周围是一片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c.指名自由说说图意。
5).指名二人分读本节两个字词对称的句子,联系图意,体会一下。
6).小结。齐读。
第四节。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和第二小节第一句说法完全相同,但是意思就不完全相同,你们能体会出来吗?
过渡:蝈蝈到底能不能给盲婆婆带来欢乐呢?请看第二句。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指名有感情地读第四节。
5).小结。
三.总结。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年儿童对残疾人的爱心。
你们读了,有什么体会?你们也关心残疾人么,可以说说。
第三课时。一。朗读指导。
.教师范读。
.学生练读。
.指名读,师生评议。
二.背诵。.放录音欣赏。
.指着板书引背。
.各人轻声背诵。
.分组交换背。
.全班齐背。
三.写字指导。
四.作业练习。
.抄写生字词。
.比一比,再组词。
忘()你()邻()古()
盲()您()您()郊()
.扩词训练。
野()(喜()(
居()(忘()(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5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目的要求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 能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教学难点 学习生字 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教具准备 投影片 小黑板 词卡。教学时间...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设计之四
教学设计之四。1.学会本课的两个生字 盲。喜2.读通。读懂,读好课文。3.通过多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奉献爱心,主动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美好意向。教学重点和难点 读好课文,激起学生关心帮助残疾人。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多 卡片。一个鸟笼,一块毛巾。主要板书计划 多 作业设计安排 1抄写生字。2...
二年级上语文教案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苏教版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第一课时 课题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5课。教材简解 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描写 我 将心爱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生动情节,赞扬了少年儿童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行为,展现了少年儿童美好的心灵世界。标题没有点示谁送,耐人寻味,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初读时可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