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7 10课

发布 2020-12-19 22:03:28 阅读 7476

课题主备人教学目标。

石维华。7.多样的天气。

课时。1课时。

授课时间课型。

新授课。1.初步认识阴、晴、雨、雪、风等常见的天气现象,并能用这几种天气现象描述天气能识别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并能用天气符号记录天气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现象的能力,正确描述几种天气现象的特征。

3.感受天气现象的多样性,产生**天气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记录的科学态度。重。难点。

重点:认识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能通过天气符号辨别天气情况。难点:用阴、晴、雨、雪、风等科学描述天气现象。

教学准备。搜集多种天气的现象的**。

集体备课。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很多关于天气现象的**,现在和小组内的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吧。导入二学习新课。

教学过程。1、常见天气现象。

师:同学们,你能根据**的信息,具体说说每一种天气现象么?

师:你们说的真全面,像阴、晴、雨、雪、风等都是天气现象(板书),我们结合一个微课再来感受一下这些天气现象吧。(**微课)

如果我们要给别人介绍某天的天气,我们可以怎样说呢?

2、设计天气符号。

二次备课。师: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种天气现象,那生活中我们是怎样知道天气情况的呢?

师:我们如果想记录这些天气现象,用文字是比较麻烦的,你有没有简单的方法?生预设: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符号。

师:好办法,那同学们就发挥想象力,选取两种天气现象来设计一下吧,填在记录表一里。生设计符号并展示。

有了这些天气符号,我们就可以简便快速的记录天气了。

三)生活应用。

师:同学们,学习了这么多天气现象,我们现在是什么天气啊?现在小组合作,先观察一下现在的天气,然后用一句话描述一下,同时用天气符号记录下来吧,统一记录到表二里。

小组交流(四)拓展。

记录一周的天气现象。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课题主备人。

石维华。8、天气与生活。

课时。1课时。

授课时间课型。

新授课。1.知道天气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知道在出行、生活、工作等方面要参照哪些天气因素。

教学目标。2.能够交流与对比同一种天气现象给不同人们会带来的不同影响;认识与体会到不同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不同的影响。

3.在生活中对天气现象保持好奇心,能从不同角度认识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4.意识到一些恶劣的天气的形成往往与人类生活与生产有关。树立关注自身行动,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重难点。能够交流与对比同一种天气现象给不同人们会带来的不同影响;认识与体会到不同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不同的影响。

教学。准备。

写一写雨天出行需要的物品。

集体备课。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天气(生说师板书),这些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

1.要下雨了,人们的反应一样吗?

1)解读图意。谁说一说。学生解读图示的意思。

2)分析原因。抛出问题:同样是下雨天,人们的反应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3)感悟提升。问:如果收麦子时下大雨,农民会喜欢吗,为什么。2.雨天出行。

1)唤醒经验。下雨天如果要出行得带什么雨具呢?(2)会准备工具。3.天气与生活。

1)解读天气,体会影响。(2)拓展延伸。(3)辩证思想。(4)环保教育。三、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从有利不利、密切联系、防护措施、环境保护等方面谈收获。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课题主备人。

石维华。9、天气与动植物。

课时。1课时。

授课时间课型。

新授课。1.知道天气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能说出根据天气变化来保护动植物的简单方法。

教学目标。2.会用举例的方式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能提出有关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影响感兴趣的问题。

3.能对天气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够如实描述观察的现象,乐于表达、交流。

4.保护身边的动植物,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重难点教学准备。

知道天气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能说出根据天气变化来保护动植物的简单方法。

教师准备:与本课有关的**、**;教学课件、模拟实验的材料等。学生准备:喷壶、蜗牛、塑料箱、小石子;课前调查的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影响的**资料等。

集体备课。一、情境与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有趣的**,让我们来看一看吧!你们看到什么了?

二次备课。教学过程。

师: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天气与动植物有着怎样的联系吧!二、**与发现。

一)天气对植物的影响1.看一看。

师:让我们来看看天气对植物的影响。

师:先来看一看课本上三幅**,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

三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师:这些现象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天气变化)师:会有什么影响?你还有什么想问的问题?2.连一连。

师:请同学们将天气情况与相关**连一连,观察、对比连线内容,看有什么发现?(生交流)3.说一说。

师:你还知道天气变化对植物有什么影响?生交流,师补充。

二)天气对动物的影响1.看一看。

师:ppt出示课本**,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张**,分别是什么动物?这些动物的表现与平时一样吗?这些不一样的表现又和什么有关?(小组讨论交流)2.找一找。

师:你还知道天气变化对动物有什么影响?举出具体的例子。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老师补充天气对动物影响的**资料。此环节渗透**技能:为了证明天气变化对动物有影响,找到猴子等动物在不同天气中的活动实例,就是在搜集证据。

)3.做一做。

过渡:刚才我们通过搜集、观察和对比**,发现动物会随着天气变化,做出一些反常态的行为,下面我们再。

来通过一个模拟实验,具体看一下天气变化时蜗牛的行为有什么变化?(生做实验,交流现象。此环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模拟实验。

用喷壶模拟大雨,观察蜗牛的行为变化。)老师****!三、拓展与应用。

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天气对动植物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那人们面对恶劣天气,应如何保护动植物的呢?ppt出示课本**。

图上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生交流)师:

你还知道哪些保护动植物的方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课题主备人。

石维华。10、怎样预知天气。

课时。1课时。

授课时间课型。

新授课。1.通过交流收看天气预报和生活经验,知道天气是可以被**的。

2.通过认真、细致地观察,培养学生能够依据事物的变化,大胆推测和想象的创造思。

教学目标。维能力,能主动进行验证,从而更好地指导生活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培养他们观察认真、耐心、细致的优良观察品质,能够进行持久观察的坚持力和意志力。

4.了解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天气带来了便利。了解我们可以利用科技产品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

重点:以“预知天气”为活动载体,指导学生逐步经历科学**的过程,建立**。

重难点。的科学概念,知道使用工具和观察自然现象可以**天气,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互相影响,发展变化的。

难点:通过观察对信息进行梳理、整合、分析、推理和判断,从而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研究报告单;多**课件。

学生准备:查阅有关天气谚语的相关资料,记录收看的天气预报内容。

集体备课。一、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发现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天气的变化影响着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也影响着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和行为。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看看我们能从中发现些什么?

又从这些发现中想到了什么?二、学习新课:

一)、借助观测工具,**天气。

1.谈话:(师出示室内温湿计)仔细看,这上面都。

二次备课。教。

学过程。有什么?知道它有什么用处吗?

2.交流、讨论“人们是怎样提前知道天气的?”

3.谈话: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工具可以帮助我们预知天气,科学工具就是科技产品,它们的发展可以指导我们解决一些问题。

二)、观察自然现象,交流天气谚语,**天气。

谈话:通过刚才同学们认真、细致的交流、整理和分析,知道了许多可以**天气的方法。除了借助工具、收看天气预报**天气外,你还知道哪些方法?

谈话:在生活中,你听过哪些有关天气的谚语?

三、拓展延伸:

谈话:同学们,利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你能**明天的天气吗?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前后左右。教学目标 1 能以自己为参照认识前 后 左 右。2 在不同场景中,以不同物体为参照,用前 后 左 右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3 在描述物体位置的活动中,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意倾听别人的意见。4 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熟练运用前 后 左 右来描述或寻找物体的位置。教学重难点...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1课前后左右。教学目标。1.能以自己为参照认识前 后 左 右。2.在不同场景中,以不同物体为参照,用前后 左右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3.在描述物体位置的活动中,乐于表达自已的观点,愿意倾听别人的意见。4.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熟练运用前 后 左 右来描述或寻找物体的位置。活动流程。一 导入新课。1.教师...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教案

2018 2019学年二年级科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一 学情分析 本年级共有3个班。一年级时学生已经对科学课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活动方式 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