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香蕉》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面向小学二年级学生,1课时。二、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4页。三、教材分析:
通过“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四、教学目标:
1、理解用除法表示并解释等分的过程;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2、经历“分一分”、“说一说”的过程,抽象出除法算式,建立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之间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六、课型:新授课(计算教学)七、教学课时数:1课时。
八、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九、教学方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的教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十、教学过程。
一)温故铺垫,复习导入(3分钟)
师:同学们,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些什么内容?(平均分)师:
怎样分才是“平均分”?(每份分得一样多、分得公平)师:说得好!
那下面老师想考考你们,你敢接受挑战吗?请看题:1、我会填(抢答题):
二六()(十二六三()(十八。
师:同学们的乘法口诀学得这么好,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但平均分的知识你掌握得如何呢?请看第二题:2、☆☆
1)平均分给了三个人,每人分得()个。(生:每人分2个。)(2)每人分三个,可以分给()人。(生:可以分给2个人。)
设计意图:由练习入手,既复习了平均分,又为新知的学习找到了知识的生长点,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情境创设,引入课题(2分钟)
师:讲猴子妈妈到森林里摘香蕉让小猴子分香蕉的故事。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新知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三)自主合作,学习新知(23分钟)活动一:(15分钟)
1、分一分,说一说(3分钟)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猴子妈妈要求小猴子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应该怎么分呢?请用你手中的小木棒代表香蕉同桌之间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分的结果是什么?(学生小组分小木棒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只份,每分是6根。)2、写一写,读一读,认一认(9分钟)
师:像这样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根,你能否用一个算式把它表示出来呢?(学生自由写出来,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板书:12÷2=6(根))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试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教师给予补充)
师:刚才,××同学教我们用这个算式表示了平均分,同学们,你会读这个算式吗?(学生试读)
教师领读:十二除以二等于六。(板书:读作“12除以2等于6”)师:你会读了吗?试着先写一写,再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师:这是一道除法算式,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我们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如乘数、乘号和积;在除法算式中每部分也都有自己的名字,你知道它们叫什么吗?(生试说)
师:你们看看课本怎么给他们取名字的?
生:12称为被除数,÷称为除号,2称为除数,6称为商(板书)师:哪谁能说说算式中的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学生试着回答,教师小结补充)
小结:被除数12,表示有12根香蕉,÷表示平均分,除数2表示平均分成2份,商6表示每份分得6根。
师:现在你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算式的意义吗?请跟你的同桌说一说。3、体验感悟(3分钟)
师:猴子妈妈觉得每天吃6根太多了,想让小猴子每天少吃一些,应该怎样分呢?你能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生:平均分成3份,每份4根,除法算式是12÷3=4(根)师:这里的又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生:表示有12根香蕉,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得4根。师:
你能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生:12是被除数,3是除数,4是商。
活动二:(8分钟)
师:猴子妈妈看到我们班的小朋友这么聪明,也想考考大家:如果把这12根香蕉,每4根装1袋,需要几个袋子呢?下面请同学们再用你手中的小木棒来分一分。(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知道吗,这道题也是平均分,也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12÷4=3(个)(板书)你会读吗?谁敢来试试?(生读)
师: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认识吗?
生:认识!12称为被除数,÷称为除号,4称为除数,3称为商。师又分别表示什么?(生回答,老师补充)生:表示有12根香蕉,每4根装1袋,需要3个袋子。
师:还可以怎么理解?
生:表示12根香蕉里包含有3份的4根香蕉。
师:说得非常好!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响亮的掌声送给他!
师:如果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还可以怎么分?请你在小组中商量一下,再。
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说得最好。(学生小组讨论,并试着列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生1: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3根,除法算式是12÷4=3(根)生2: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2根,除法算式是12÷6=2(根)生3: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1根,除法算式是12÷12=1(根)生4:有12根香蕉每2根装一盘,需要6个盘子。除法算式是12÷2=6(个)生5:
有12根香蕉每1根装一盘,需要12个盘子。除法算式是12÷1=12(个)……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动嘴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并认识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形(平均除和包含除),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充分学习提供了时间和空间。(四)巩固练习,掌握新知(10分钟)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分一分的活动,不知小朋友们是否学会了,现在我来考考你们吧!
1、我会填。
1)算式6÷3=2,读作(),表示()。2)算式12÷2=6,读作(),表示();2、火眼金睛(对的打√)
1)有6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子,每个盘子放几个?
列式:6×3=18(个2)有8根小木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几根?
列式:8÷2=4(根3)有8根小棒,每2根分一份,可以分几份?
列式:8÷4= 2(份。
3、拓展练习。
有一些苹果是十几个,如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就剩下1个;如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
友,也剩下1个。想一想,有多少个苹果?
设计意图:结合本节课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新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能力,同时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要,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五)课堂小结(2分钟)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了什么本领?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同桌的表现怎么样?
设计意图:学生的自我归纳与整理,及时梳理新知。同时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十。
一、板书设计。
分香蕉。12÷2 = 6(根)
读作:12除以2,等于6
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12÷4=3(个)
十。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在理解了平均分的意识基础来,第一次认识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教学的过程中,我以小猴子分香蕉的故事引入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分一分、说一说来引出并认识除法以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在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在操作中去解决除法问题,并从中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开始认识除法,并在自学看书的过程中认识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这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练习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说理,找出数学信息和关键词,然后进行列式计算,为学生自主解决看图题和应用题打基础。本课时学生基本上能明白了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但是未能很好地用除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这也是由于我的引导和讲解力度不到位。本课做得不到位的地方:1、在实物操作演示这一活动中,学生未能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展示“分香蕉”的多种方法,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效果不理想。
另外学生对除法算式意义的理解还显得不够深入。2、教学难点没能突破,对学生个体的指导力不足。3、没能按设定的情境情节引出本课的思想教育,如:
不能暴饮暴食、要制定计划,合理安排时间等。4、时间安排不合理,分物活动时间太多了,造成练习时间匆促,没能体现出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掌握的学情。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香蕉教案北师大版
分香蕉 教学设计。一 教案背景 面向小学二年级学生,1课时。二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4页。三 教材分析 通过 分桃子 分苹果 分糖果 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 分香蕉 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上册《分香蕉》教案
分香蕉 教案。1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 分香蕉 的具体情境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2.知道除法算式的读法 写法,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初步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重点和难点。1.重点是认识除法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2.难点...
2019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人教版
版 第七单元 认识时间第1时。题认识时间 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页例1 例2 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三第1 3题教学目标1 知道钟面上的知识。2 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3 知道1时 60分。4 结合具体实例,感受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遵守时间 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能分分地读取时间,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