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二年级语文上册水乡歌教学设计2苏教版

发布 2020-12-08 16:44:28 阅读 6992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十个生字,重点指导学生写“装”“飘”字,掌握两个新部首。

3.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荡”、“新生活”等重点字词,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美好的生活。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感知水乡。

1.**课件,欣赏水乡风光,激发学生对水乡的喜爱之情。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圈画生字、拼读生字。2.检查反馈,理解“驳”、“帆”

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水乡什么多?三、细读课文,感情朗读。(一)学习第一小节。

1.理解水乡水多的特点。

1)出示课文第一小节,自由读,让学生想象:仿佛看到什么?(2)指导朗读,读出渠多、河多、池塘多的特点。2.理解水乡水美的特点。

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画面,用手势帮助学生理解“荡”。(2)指导读好“处处绿水荡清波”,感受水乡的水美。3.有感情地读第一小节,读出文字之美、意境之美。(二)学习第二小节。

1.理解水乡船多的特点。

1)方法迁移,引导学生找出描写船多的词语并进行感情朗读。(2)看图理解“白帆片片像云朵”。

3)指导有层次地朗读,读出船的多、船的美。2.想象船上的渔民都在干什么,体会渔民的勤劳。(三)学习第三小节。

1.理解水乡歌多的特点。(1)自读质疑。

2)随文解字“箩”,想想:水乡人用箩筐来装什么?(3)联系上文,想象水乡人民的过上了怎样的新生活?

2.理解“歌”的在文中意思,再读课题,。3.学生选择不同方式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小节。

四、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结构上的特点。

2.师生对答读,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文章结构特点,帮助学生背诵。3.拓展思维,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家乡什么多。五、小结下课。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二、听写生字。三、指导写字。四、迁移练习。

1.次感悟文章结构特点,尝试动笔练写。

2.搜集赞美家乡、歌颂幸福生活的诗歌,举行小型诗歌朗诵会。教学反思:

水乡歌》教学后记。

教学之前,读过高林生老师关于本篇课文的解读,了解了水多、船多、歌多的内在联系。读了阳光老师对本课的解读,了解了本课用“箩”把歌与水乡人的生活巧妙的联系。再读此诗,不再是孤立的水多的秀丽风光、船多的兴旺景象、歌多的幸福生活。

而觉得作者是代表水乡人,为今天的水乡的变化自豪、兴奋。从字里行间能感觉到水乡人乘改革之东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着美丽的家园,反之,在建设家园的过程中,他们又感受到了政策的英明,感受到家乡的可爱,劳动的愉快。“箩”是水乡人每天劳动的工具,在这里,作者选择它不仅仅是为了合辙押韵,而是让人感觉到水乡人的劳动每天都是那么充实,那么快乐,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政策下他们才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

如何把些联系在教学中体现,让学生有所感悟呢?我做了如下尝试:

第一课时主要是利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充分读书,理出了诗歌的内容,课文主要写水乡的水多、船多、歌多。学了“装、船、飘”三个生字,相机理解了“驳、箩”的字意。学生读到正确、流利的程度,部分学生已经能把课文背诵下来了。

第二课时的教学开始,为了在联系上有所突破,组织了一段对话:师:(**了***的《好日子》)听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能找几个词语说一说吗?生:欢快、激动、喜庆、幸福。

师:再读课文,找一找生活在水乡有没有这样的感觉,用诗歌中的句子说一说。生:千首曲,万首歌,唱咱水乡新生活。

师:既然这首诗的最后一节就能表达这个意思,为什么还要写前两节?生:

(专心读前两节)“千条渠,万条河,处处绿水荡清波”能看出这里的景色美。生:“千只船,万只驳,白帆片片像云朵”能看出水乡很热闹。

师:后面的“千首曲,万首歌,唱咱水乡新生活”与这有联系吗?生:

水多才会有船多。

生:船多了唱歌的人才会多。

师:为什么说歌会“装满一箩又一箩”?

生:船多,人多,歌也多,所以说装满一箩又一箩。师:怎么不说装满一车又一车呢?

生:水乡的渔民是用渔船打鱼的,所以不能说一车又一车。生:怎么不说装满一驳又一驳呢?

师:这个问题提的真好,驳比箩要大上多少倍啊!用驳不是更好吗?生:驳不是用来装歌的。

生:箩也不是用来装歌的。(学生激烈争论)

师:同学们想一想,渔民们在渔船上带上箩是做什么用的?生:装鱼装虾。

生:想起来了,渔民们看到了一箩一箩的鱼,心里高兴,他们就会唱歌了。生:他们劳动时有收获,所以很高兴,就要歌唱。

师:再联系前面两节诗歌的内容和课文的插图,说一说这唱歌还因为什么?生:他们的唱歌还因为生活的环境美。生:还因为他们生活幸福。

师:是啊!在这改革开放的年代,水乡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建设着自己的美好家园,池塘一个连一个,处处绿水荡清波,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兴旺,白帆片片像云朵,难怪他们的歌装了一箩又一箩。

现在我们来进行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水多、船多、歌多,水乡的生活快乐。[思考]1、学生充分读书可以读懂内容。第二课时对话的基础就是前面学生充分的朗读。

2、要有教师的适度引导。课前**《好日子》为学生奠定了情感基调,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情感体验。3、要充分相信学生。

“为什么不说装了一驳又一驳”这样的问题教师也没有想到。4、课文的学习要有整体观念,有了整体,才能抓住联系。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教学准备:

多**课件,小卡片。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大体了解诗歌主要内容。2、学习生字,指导书写"连、飘、荡、装、船"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口述:**能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带我们去自己想去的任何地方。此时此刻,让我们一起聆听优雅的**,走进风光秀丽的水乡吧!

2、(**舒缓的背景**,屏幕出示江南的风光片)师述:大家看,这就是水乡。仔细看看,多美呀!

绿水环绕着清水,身处其境,犹如进入了人间仙境。再看看湖面上,好热闹啊,捕鱼的小船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象在开一个盛大的集会。湖水清澈蔚蓝,让人心情舒畅,分不清是在湖**还是已在空中行。

3、你们喜欢水乡吗?(生答:喜欢)其实我们的家乡--张家港,就是一个风景怡人的水乡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揭题:水乡的美可以用**来渲染,用画面来展现,还可以用诗来描绘呢!请大家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课题--读好课题。这是一首献给水乡的歌,想听吗?2、教师范读课文,配乐《秋湖月夜》。

3、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4、同桌互读,相互评价、纠正。

5、指名读,相机指导。随机出示小卡片,如:清波、飘满、装满、咱、新生活。三、自读自悟朗读交流。

1、自读课文,思考:水乡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怎么体会到的?

2、全班交流:①水多、船多、歌多。(此处教师板书)②你是怎么体会到的?指名说说,并进行朗读指导。四、学习生字培养习惯。

1、示:"连、飘、荡、装、船"五个生字。(1)指名认读--**车读(2)"我当小老师"

我教大家学"x"字,分析字形,口头组词或随机认字开花。)(3)连:连忙连接。

飘:飘荡飘扬轻飘飘飘洋过海荡:荡秋千。

装:时装装扮不懂装懂船:渔船2、指导书写:

1)指名上黑板在田字格中书写,其于在书上描红。

2)评议黑板上小朋友写的字。(在这一主动评价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怎样把字写漂亮,写美观。)

3)完成作业:写习字册第二课时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在形式多样的朗读中感受水乡秀丽的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上次我们一起欣赏了水乡的美好风光,今天让我们再一起走入水乡,唱一唱优美的--《水乡歌》--齐读课题。

2、**放课件,边欣赏水乡美景,边听课文范读。

3、小朋友,水乡美吗?打开书本,自己再读读课文,你会觉得水乡更美的。二、再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把你认为美的地方多读几遍。2、交流:你觉得水乡美在哪儿?

学生回答,相机完成板书。是呀,水乡美就美在这里的"水多、船多、歌多"3、水乡绿水清波、白帆如云,多美呀!绿水环绕着清水,身处其境,犹如进入了人间仙境。让我们再来仔细欣赏一下吧。

4、(点课件: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师述:看,这里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水真多啊!谁想来读?

点课件,示:处处绿水荡清波):是啊,这里是池塘,那里是池塘,踮起脚尖儿,你会发现,池塘里的水真绿啊!--指名读师生合作读:师读第一句,生读句。

师叙述:水乡不仅水多,船也多,看看湖面上,好热闹啊,捕鱼的小船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好象在开一个盛大的集会。湖水清澈蔚蓝,让人心情舒畅,分不清是在湖**还是已在空中行。

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这一小节,边读边在脑海里放电影,看谁的电影放得最美。交流:刚才在脑海里放的什么电影?

点课件,出示图和课文),引读:白帆片片像……指名读--齐读。

师述:水乡船很多,船上的人们不由得唱起了动听的渔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水乡的歌。(师放**,生闭上眼)张开小眼,跟着**,读读这一小节。

4、水乡这么美,水乡歌更美,这么美的课文,读它是一种享受,谁愿意来享受这种读书的快乐呢?--指名生读--让我们再来唱唱这首优美的水乡歌。--齐读。三、课外拓展。

我们张家港就是水乡,你们还能说说水乡什么多吗?(生答)课件出示荷叶图:水乡什么多?荷叶多。

师:怎么多?谁来做小诗人?--指导。

刚才还有小朋友说到了桥多、鱼多、米多,能象刚才一样编首小诗吗?找自己的好朋友先说一说。交流。四、作业。

把你编的小诗写下来。附送:

2023年二年级语文上册水乡歌评课稿素材苏教版。

水乡歌》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首诗歌,作者抓住了绿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点。给读者勾勒出一幅鲜明、形象、秀美的水乡风光图,歌颂了水乡的秀美风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洪艳老师上了这节课,给我的感受是:整体设计上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致力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体现了在情境中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以生为本,以读为主,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让学生朗读感悟,从而体会到水乡的水多、船多、歌多。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感受江南水乡的秀美风光和水乡人民的美好生活。

一、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注重角色的转变。

整堂课上,洪老师仪态大方,语言亲切、富有感染力,让人有如沐春风之感,体现出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课堂上,洪老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教学者转向引导者,不是满堂灌,而是循循善诱,师生共同学习,相互影响、提高。二、创设情境,重在激发兴趣。

如何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体验,洪老师至始至终引导学生投入到情境之中。上课开始,老师创设情境让孩子们欣赏水乡的美景,说说自己对水乡的感受,这一问题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生个个精神抖擞。

在学习课文时,蔡老师更是利用多**课件,让学生进入江南水乡的情境,让学生理解“白帆片片像云朵”,利用**让孩子理解。

了“渠、驳”的意思。这一情景的创设,学生如临其境,教学难点更是迎刃而解。三、抓住重点词语,让学生朗读感悟。

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客观要求和最重要的途径,忽视了读或读不到位,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写技能训练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抓住了什么语文能力。在教学课文第一小节,感悟水乡水多时,洪老师提了一个问题:你从哪些字词中感受到水多?

学生不仅从文字中感受到水多,而且体会到水美。四、教学流程紧凑自然。

四、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五、注重写字教学。蔡老师注意搭建平台,迁移运用。教学最后,蔡老师布置了仿写的作业,让学生仿照所学诗歌的形式,当回小诗人再写一段话,鼓励学生把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提高了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为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铺设了桥梁。

在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可以充分释放学生的**潜能。这种延续的**活动源于文本又超越了文本,激活了学生深入**的意识与创造性思维。

总之,本文语言美,意境美,蔡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抓住了“美”,也突出了“美”,学生领悟了“美”,也读出了“美”,我们听着同样也获得了“美”的感受。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水乡歌》说课稿

水乡歌 说课稿。一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水乡歌 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8单元中的一首诗歌,本单元以自然风光为主题,抒发了热爱水乡 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作者文丙,原名王文丙,男,汉族。诗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南京 青春 杂志编辑。诗作曾被选入 中国当代短诗选 百家诗选 中国新时期儿童诗选 以...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水乡歌

设计理念 以读为主,在朗读中体悟 美 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 体验阅读的乐趣 向往美好的生活,关心自然是本文设计的主要理念。设计特色 以读为主感受 美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 创境激趣走进美。1 师谈话导入 轻缓地 小朋友,我想没有人会不知道,我们的家乡叫 无锡 出示 人道是,江南无锡好风光...

2019《水乡歌》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 语文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2 随文认识飘装,学习新部首风衣。3 了解水乡的一些特点,感受水乡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准备 多 课件 磁带教学过程 一 水乡 激发审美情感。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很漂亮的 想看吗?示 江南美景 二 进行文本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