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发布 2020-11-28 10:40:28 阅读 4693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教师:田震。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共有学生33名 ,大部分学生热爱学习,能按照《小学生守则》要求自己,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参加了少先队组织。班上班风好,学风正。但是,也有少数几个学生,组织纪律性不够强,表现在上课爱讲小话,课余时间不够自觉。

这学期,将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综合课程,本教材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社会、地理、历史等相关的内容有机融合,设置了综合性学习主题,按单元结构呈现,分五个单元。教材具有综合性、开发性、情感性,形式活泼等特点。每个主题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突出主题间合乎生活逻辑的联系渗透。

这样有利于形成社会的整体认识,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协调发展。

本教材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面向广阔的生活空间,体现学习活动在时间、空间上的开发性,重视实际生活中现实性、情感性、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教材形式活泼,富有童趣。它版面新颖,**并茂,充分运用图画、**、学生作品等多种形式,并采用对话,富有亲切感。

三、教学要求。

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生活中要养成文明礼貌关心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关爱自然,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与集体生活。

4、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6、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互相依存关系,了解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7、初步知道在中国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初步知道影响中国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四、具体措施。

1、积极转变观念,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努力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念,去**。

3、充实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切感。

五、教学进度安排。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执教者 刘滟 2009年上期。一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本期共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来自本镇的多个社区。学生大多都生长在优越环境中,又大多是独生子女。立足社会,着眼未来,塑造身心健全 品德高尚的孩子,成了执教本学科的重心工作。以教材以契机,以生活为鲜活实例,结全孩子的生活,深入浅出地正面教育...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 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 是在低年级开设 品德与生活 的基础上,在三年级首次开设的一们崭新课程,虽然二者都属于综合性课程范围,但是在课程目标和教学的方式 方法等方面还是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组织三年级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一二年级已获得的生活经验和道德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形成符...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 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1 教材是能够与儿童进行对话的文本。2 教材所呈现的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3 教材所遵循的逻辑是生活的逻辑。对话中的儿童是具有完整生命表现的人。二 本册所体现的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1 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信心。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