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发布 2020-11-28 10:36:28 阅读 2914

执教者:刘滟 2023年上期。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本期共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来自本镇的多个社区。学生大多都生长在优越环境中,又大多是独生子女。立足社会,着眼未来,塑造身心健全、品德高尚的孩子,成了执教本学科的重心工作。

以教材以契机,以生活为鲜活实例,结全孩子的生活,深入浅出地正面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而言非常重要。二年多下来,和孩子之间形成了非常融洽的教学氛围。这群懂事可爱的孩子在学得新知识的同时,自己的品行会更上一层楼。

二、教材内容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继续以“学会做人”为核心,发展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使自身的发展有助于社会的进步。

2、通过教材,从学生社会生活的原型出发,多视角(地理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角度)地去分析、**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展示完整的社会生活, 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在此过程中实现学科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以及参与社会的能力。

3、帮助学生掌握体验、感悟、建构的学习策略,关注思维过程及其体验,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主动参与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4、让学生在明理过程中内化为自己的品行坐标,逐步学会做一个高尚的人。进一步学会共处,学会惜时,学会感恩。

四、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

3、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课时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时数。

我学习,我快乐 6课时。

第一周时光老人对我说2课时。

第二周我有一把金钥匙2课时。

第三周今天我进步了吗2课时。

家庭因我而美丽 7课时。

第四周妈妈,您放心吧2课时。

第。五、六周我爱我的家人3课时。

第七周我们共同面对2课时。

共享友爱阳光 7课时。

第七周大家都是好朋友1课时。

第八周你的心情我理解2课时。

第十周友爱是相同的2课时。

第十一周为了友谊,我们共同努力 2课时。

谢谢你,家乡的劳动者 8课时。

第十二周清晨,谁在为我们忙碌2课时。

第十三周家乡的打工族2课时。

第十四周行行出状元2课时。

第十五周小蜜蜂”在行动2课时。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 6课时。

第十六周56个民族是一家2课时。

第十七周多彩的民族风情2课时。

第十八周民族团结一家亲2课时。

2023年2月12日。

我学习我快乐”活动一:《时光老人对我说》

教学目标: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理解、感悟一分钟的重要。

教学过程:1、看图: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说看出了什么。

教师启发谈话:画面上那个低着头的小朋友,遇到什么事情,你想知道吗?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到答案。

(板书)

引导学生看图感知,形成初步的感受,创设了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学习氛围中来。)

2、游戏:请小朋友们来做一个游戏,睁开眼睛往前看,不眨眼,比一比谁坚持的时间长,(一分钟后)让同学谈感受。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

(学生自由交谈)我们今天学了课文《一分钟》以后,对“一分钟”的体会一定会更深。板书课题。

游戏是学生喜欢的形式,增强了趣味性,学生对"一分钟"有了一定的体会后,必然会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3、讨论:

1)讲故事,问:元元迟到的20分钟在**?

2)你觉得一分钟重要吗?我们应该怎么做?

4、拓展:以“我帮元元改毛病”主题,引导学生想一想今后元元应该怎么做?

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情感迁移,训练表达,也是正确的行为引导,体现语文教学的综合性。)

5、伴教锦囊: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

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鲁迅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郭沫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时间。

达尔文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我学习我快乐”活动二:我有一把金钥匙。

教学目标:1、知道学习每门功课都有趣,懂得学习的重要意义;

2、交流学习一些学习的方法和窍门,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活动——现场访谈“金点子在行动”

、帮帮盼盼。

1、学习生活很有趣,帮助有困难的人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有一位小伙伴看到我们学习得那么快乐,他也很想参加,可是他遇到了困难,你们看--他是谁?遇到了什么困难?你们有没有像他一样也遇到过字写不好的困难?

有的小朋友朝老师眨眨眼。赶紧小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写不好字?

你有什么写好字的办法?

2、哪位小朋友来帮帮盼盼?(讨论错因,如何写好字,奖励爱心之星,答不出可引导看书上29也上创创鼠的回答:向老师请教、请同学帮助、自己勤奋练习、多动脑筋、仔细看、向爸爸妈妈请教、注意写字姿势……)

3、小朋友的方法这么多,我们赶紧把它记在书上(指导写或画,填补空白。)

4、听了创创鼠和小朋友的办法,我们也来动手写四个字(子、月、四、五)

一个月后我们再写同样的四个字,看看我们是否掌握方法,有进步了?有进步的小朋友获得进步星。(学生练习书写)

、帮帮同学。

1、刚才我们帮盼盼解决了字写不好的困难,那我们自己有没有在学习中遇到过困难?(学生发言提出自己的困难)

2、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扮演记者,带上你们剪的五角星去采访同学,也可以去找听课的老师帮你想想办法,问问他们是怎么学习的,送上自己的五角星表示感谢。

学生走动交流,找同学、老师商量解决的方法或窍门。)

3、交流:你们的困难解决了吗?说说你找到的好办法。你开心吗?给自己送上一颗五角星。

小结:创创鼠听了大家的发言,想跟大家说:小朋友们,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可千万别着急,要先动脑筋想一想,有时多看看书,有时可以问小伙伴和爸爸妈妈,另外请老师你帮忙也是一种学习的好办法!

别忘了老师也是你们的朋友。

总结:这节课大家感到快乐吗?喜欢品德与生活课吗?让我们一起在今后的学习中去寻找更多的快乐!

我学习我快乐”活动三:今天我进步了吗。

活动目标要求:

一、情感与态度。

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每门学科都有趣,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激发学生乐学、爱学的情感。

2、学习与老师、同学交往,善于发现自己和同学学习优点,并学会欣赏,引导学生体验成功学习的喜悦,培养学生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

课前准备:教师(1、了解学生各科学习情况。2、**〈闪烁的小星〉、幻灯、话筒。)学生(写字、画画等学生作品准备。)

活动过程:活动(一)——师生互动游戏:“我们是朋友”

1、小朋友们,记得开学第一天,我就和大家说过,我是你们的老师,也是你们的大朋友,你们还记得吗?朋友之间需要互相了解,开学到现在虽然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了,同学们可以说说自己进步了吗?进步在哪些地方?

(学生自由提问,师生交流)

2、你们都了解我了吗?这是因为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讲,其实认真听别人说话也是一种学习,所以我们要学会认真听别人说话。现在我这个大朋友想了解小朋友们为什么会进步的?

(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教师针对学生在该门课的表现加以评价和鼓励并引导学生从语文、数学、**、美术、体育等课学习内容、学习成绩方面来说。)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 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 是在低年级开设 品德与生活 的基础上,在三年级首次开设的一们崭新课程,虽然二者都属于综合性课程范围,但是在课程目标和教学的方式 方法等方面还是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组织三年级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一二年级已获得的生活经验和道德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形成符...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 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1 教材是能够与儿童进行对话的文本。2 教材所呈现的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3 教材所遵循的逻辑是生活的逻辑。对话中的儿童是具有完整生命表现的人。二 本册所体现的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1 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信心。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对人...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一 学生基本情况。三年级的学生有26人,其中男生11人,女生15人。学生的基础都还可以,没有太差的学生。但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发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太差,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能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这也就成为了今后教学中应该培养的能力。二 教材分析。一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