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发布 2020-11-28 10:38:28 阅读 8958

一、 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

1、 教材是能够与儿童进行对话的文本。

2、 教材所呈现的文化是一种儿童文化。

3、 教材所遵循的逻辑是生活的逻辑。

对话中的儿童是具有完整生命表现的人。

二、 本册所体现的课程标准的内容与要求。

1、 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信心。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对人宽容。

2、 懂得做人要自尊、自爱,有羞耻感,爱惜自己的荣誉。学习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

3、 感受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

4、 珍惜时间,学习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抄袭、不舞弊。

5、 感受集体生活中规则的作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

6、 通过学校和班级等集体生活,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培养现代民主意识。

7、 了解有关安全的常识,有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8、 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9、 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尽情少给父母添麻烦;关心家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10、知道家庭经济**的多种形式,了解家庭生活必要的开支。学习合理消费、勤俭节约。

11、活动建议:从防火、防盗、防触电、防止溺水等方面,查找有关安全的小常识和产生安全事故的案例,以知识竞赛、设置情景等方式,学习、演练自救自护方法。

三、 本册重难点:

1、 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信心。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对人宽容。

2、 感受与同学间的友爱之情,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互相帮助。

3、 感受集体生活中规则的作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

4、 了解有关安全的常识,有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5、 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孝敬父母长辈。

学习料理自己的生活,尽情少给父母添麻烦;关心家庭生活,愿意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四、 注意点:

一)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二)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四)充实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五)拓展教学空间。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为此,教师要积极地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以满足学生不同学习方式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五、 教学进度。

第一周 1-7第十周 48-53

第二周 8-13第十一周 54-55

第三周 14-17第十二周实践活动

第四周 18-23第十三周 56-61

第五周实践活动第十四周 62-66

第六周 24-29第十五周 67-69

第七周 30-37第十六周 70-72

第八周 38-43第十七周 73-75

第九周 44-47第十八周实践活动。

第十九周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期末复习。

第二十一周期末质量检测。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执教者 刘滟 2009年上期。一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本期共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来自本镇的多个社区。学生大多都生长在优越环境中,又大多是独生子女。立足社会,着眼未来,塑造身心健全 品德高尚的孩子,成了执教本学科的重心工作。以教材以契机,以生活为鲜活实例,结全孩子的生活,深入浅出地正面教育...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 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 是在低年级开设 品德与生活 的基础上,在三年级首次开设的一们崭新课程,虽然二者都属于综合性课程范围,但是在课程目标和教学的方式 方法等方面还是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组织三年级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一二年级已获得的生活经验和道德认识,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形成符...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一 学生基本情况。三年级的学生有26人,其中男生11人,女生15人。学生的基础都还可以,没有太差的学生。但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发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太差,在遇到实际问题时,不能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这也就成为了今后教学中应该培养的能力。二 教材分析。一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