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微课教案 21 古诗两首

发布 2020-11-27 17:54:28 阅读 7267

21.古诗两首。

—理解诗意。

微课目标:通过品读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理解诗意。

微课内容。课件呈现21.古诗两首。

—理解诗意。

课件呈现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诗人在诗中描写过祖国山河,赞美过祖国山河。本课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祖国山河的,特别是第二首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表达了祖国山河之美。我们可以先朗读古诗,然后进行赏析,从而真正理解这首古诗。

课件呈现朗读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我们可以多朗读几遍,再借助注释,才能真正的理解古诗。

课件呈现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文学家、知名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其父洵、弟辙,合称“三苏”。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学习,青年时期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显露出多方面的艺术才能。苏诗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课件呈现理解诗意:

饮湖上:在湖上喝酒。潋滟:

水波荡漾、波光闪闪的样子。方:正,恰恰。

空蒙:形容山岚迷蒙的样子。亦:

也。欲:想要。

西子:西施,春秋末年越国的美女。相宜:

适合。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课件呈现古诗赏析:

湖指杭州西湖。湖光山色相映,风景绮丽。全诗先写“晴”,次写“雨”,最后两句结合起来概括,而用新奇的妙语赞美西湖无时不美的迷人景色。

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三年级上册语文21课《古诗两首》

题目时间 课型。古诗两首。节次第一课时。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六单元精读课文。授课对象。三年级 用普通话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语文学。课标分析。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培养热爱祖国 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1古诗两首2 教案

最新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1古诗两首 2 精品教案。设计意图 古诗词的语言是祖国语言宝库中的精华。本课教学摒弃传统的支离破碎的分析释义,重在积累与感悟,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涵养学生的性情,陶冶学生的情操。教学中,注重过程的优美,情感的投入,知识的拓展,让学生主动地走进古诗,走近诗人。同...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1古诗两首》教案 4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 1 正确认读 寺 掌握 妆 与 寺 两个生字。2 理解诗句的意思,自然成诵。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查阅资料,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 读懂古诗,初步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2 指导学生想像诗中意境有感情地朗读,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节奏 韵律与美感。情感态度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