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认识米用米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1米的表象。过程与方法: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了解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2.用米尺较准确地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三、教学难点。
建立1米的表象。四、教学具准备。
米尺、1米的毛线、软尺、10厘米、20厘米、30厘米的小纸条若干张。五、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激趣法。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一个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学会了用厘米来测量物体。你能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吗?请在直尺上找出3厘米、5厘米、8厘米的长度。
2.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小尺子量一量黑板的长度?3.让测量的学生谈谈:“用小尺子测量黑板的长度有什么感受吗?
”(太麻烦)4.师:是的,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做单位,而对于比较长、比较高的物体、一段比较长的距离用厘米量就显得麻烦。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可以用“m”表示。(二)**新知。
1.初次感知,认识1米。
师:你们知道1米有多长吗?用两只手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
这是你们估计的1米长,但这真的就是1米吗?怎样才能知道它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
出示米尺: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长。
2.多次体验,建立表象(小组合作:比划、验证、感受)(1)量同学身高1米的地方。
师:你们想知道自己身上哪儿到地面是1米高吗?
出示活动要求:每个小组测量1个同学的身高。四人小组做好分工合作。比如说4个人中第一个人站直被量,第二个人用米尺量,第三个人检查量的方法对不对,第四个人贴标签做记号。
师:为什么有的标签贴在脖子下,有的贴胸间,而老师却贴在腰间呢?
2)师:现在同学们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请大家张开双臂,估计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一些,还是短一些?
提问:你能用两手比画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
3)师:请每个小组在教室里任意选一样东西,量一量,看从哪儿到哪儿的长是1米。
3.**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师:米尺上面也有一些刻度,请各个小组的同学看一看、比一比看米尺上的刻度和你们小尺子上1厘米的刻度有什么关系?米尺上有多少个像1厘米那样的刻度?
师:用你准备的纸条量一量、算一算,验证你的想法。(课件)1米=100厘米2米=()厘米300厘米=()米4.用米尺测量。
1)量1米的长度。
师:怎样用米尺量出这根绳子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谁来试一试?(尺子要放直放平,绳子的一头对准米尺的0刻度,再看另外一头)(2)量几米的长度。
三)拓展提高。
北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2课时
最新小学数学上册精品资料设计。第二课时秋游。教学内容 教材第 页。教学目标 1 通过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简单的问题,学习连减计算的过程。2 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地进行100以内数的连减计算。3 培养学生选择信息 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掌握竖式计算的连减的方...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苏教版 2019秋
教学内容认识时 分教材版本苏教版新授。教案属性共4课时第1课时课型。1 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 60个小格 知道时针 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知道1时 60秒。教学目标2 初步建立时 分 秒的时间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3 培养观察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 于生活,又应...
BS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套第一单元
本单元教材从学生已知的表内除法引入,通过分苹果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的意义,经历用竖式表示除法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有余数的除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从而主动探索试商的方法。教材还注重引导学生把学到的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本单元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