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会动的线条》教学反思

发布 2020-11-23 20:57:28 阅读 4068

三年级下册美术《会动的线条》,讲完后觉得心情还不坏,这节课也驱散了我觉得自己讲不好课的阴影,让我感触颇深。现在我将这节课的得失总结如下:

成功之处:一、课前交流,吸引学生。

课前交流时我很好的用语言吸引了学生,让他们喜欢上我;另一方面,我用“善思之星(就是能积极开动脑筋,举手回答问题的小朋友)、绘画之星(就是能将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很好的通过绘画表现出来的小朋友)、小点评家(就是能用这节课的知识说出别人**画得好,提出恰当建议的小朋友)不知道谁会被评上呢?”激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热情。

二、互动体验,活跃氛围。

1、丝带拉直是静止的,怎样让丝带动起来?此时,我让学生拿着丝带体验尝试,很好的拉近了师生距离。

2、老师也喜欢画画,瞧!老师还带来了自己的三幅作品,请大家来评评,哪幅画的最好:出示课件《三颗树》板书:

疏密有致。通过让学生评价老师的作品,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3、课前歌,生唱师打节奏,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引导到位,配合默契。

1、动起来的线条我们都是用什么线条表示的?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会动的线条就是“曲线”。

2、欣赏谁的**是我故意将三幅不同动感的水放在一起做对比,于是,学生很容易就发现第一幅平静,第二幅舒缓,第三幅强烈。

3、正是这些舒缓不。

一、或多或少、有序无序的动感曲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生机和不同的美感。由于前面的情境创设到位。所以我接着抛出一个问题:

如果生活中所见之处都是直线会怎样?很自然的引起学生想象。有的学生说:

“大海将没有了波涛”有的同学说:“柳树都是直的”有的说:“裙子飘不起来了”我觉得把学生的想象力启发出来了。

四、环环相扣,衔接紧凑。

1、在欣赏雷锋小学同学的作品时我说:“瞧!雷锋小学的小朋友用会动的线条让他们的画动起来了,你想用会动的线条让什么在你的画面上动起来?

”这样就很自然的过渡到下一环节,学生讨论作画。

2、在评价环节我用自己用曲线制作的小手当小礼品要送给表现出色的同学,故意只做了一个,可有很多同学画的不错,于是我说:“怎么办呢?老师有办法。

其实它做起来非常简单,瞧!老师还用了什么线条?”这就一下子把学生引导了课外拓展上,感受曲线的多种作用。

当然,让我感到欣慰的同时,我也感受到自己还有许多不足,最明显的就是:没把一节课的时间恰当的分配好,讲的时间太长。另一方面是,语言还不严谨,有时还重复啰嗦。

这些都是以后需要改进的,当然,它们也都是我的经验。

总之,这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但也不乏精彩之处,是我从教以来比较满意的一节课,以后我还会努力,相信自己是可以不断进步的。

三年级美术下册《会动的线条》教案

封面 三年级美术下册 会动的线条 教案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会动的线条 是人美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课的内容,本课的编排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学习学习线条这一基本美术语言和造型元素,深入挖掘线条的表现力,掌握方法,生动表现生活中的现象。一 设计思路1 指导思想。本课属于 造型。...

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会动的线条》教案

小学美术第6册第4课会动的线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一 编辑指导思想。本课是 造型 表现 领域的一个内容。本套教材中,各册都贯穿了线条系列的内容,会动的线条 是这册中线条系列的一个内容。首先,从题目上力图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线条的表现力,引导学生在观察 分析 尝试怎样使...

三年级下册《画中的线条》教学反思

画中的线条 教学反思1 画中的线条 一课,其教学目的就是,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线条的作用力和表现力,学习运用对比观察 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充分地感受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无穷魅力。为了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教学中我通过语言的提示 摸不同质感的物体 粗糙的树干 丝绸 等各种感官上的刺激设计一些练习,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