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反思

发布 2020-11-23 20:29:28 阅读 8066

《找规律》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突出点:

第一,整堂课完全是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一个大课堂,大空间。合作学习的设计有要求、有过程、有结果。从计算结果、发现规律到运用规律进行计算、最后进行规律的总结,整个流程一气呵成。

我想,专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握了我教学的思路和流程,这是需要多么深厚的功底和阅历。

第二,能分清知识的易混点。“150×40=6000”通过这个例子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乘数中一共有2个0,可是结果中却有3个0”。我觉得这就是专家细心之处和研读教材与众不同的地方。

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要注意这个方面,把握知识的易混点,不要让学生混淆。

第三:课前热身活动让学生自己来主持、当小老师;活动中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说出想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思路。

第四,课堂上预留了大量的学生做练习的时间,减轻了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的确,这一点我是吸取了上次公开课拖堂的教训。为了减轻学生课后的作业负担,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在达到了基本的教学目标后,预留学生做练习的时间。

专家的点评很到位,有血有肉,鼓励的话让我更加自信。

再来说说对本节课的几点思考:

第一,找规律上要把握住方向、标准的一致性。听完,我有点疑惑,我让学生找规律可不是漫无目的瞎找规律,而是将每两个算式进行比较地去找的。但专家建议都应当以第一个算式5×1为标准来进行比较。

我思考须臾,觉得的确是这样,没有必要将5×10和50×10进行比较,因为学生在计算5×10和50×10的时候,都是直接计算5×1的,然后在结果后面添上0就可以了。这一点值得思考,在四年级“商不变的规律”中应当要注意。

第二,在运用数学归纳法时,至少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算式,才能得出一般性的规律,不然,得出的规律就是特例,不能算规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数学就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我在高中和大学里,学数学归纳法的时候,老师也是和我们说过找规律至少要三个例子。我在上这门课之前就思考过这一点,因为书上的确安排了3个算式让学生找规律。

可是,我为了追求整堂课的效率和新颖性,避免重复,我还是将后面两个算式给避开了,只讲了第一个算式。殊不知这是学习任何规律中最大的忌讳,我忘了最原始的原则。这一点很值得我深思,也是我学到得最深刻的教训。

第三,在找规律和总结规律的过程中教授的太快,应当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后,教师适时给出提示性的话语进行总结。造成这种想象主要是怕一堂课的时间不够,担心学生畅所欲言后难以及时收场。我在今后教学中需要在重难点的地方放宽时间,不要顾虑许多,让学生们大胆的说想法,说到他们无话可说为止,我才进行指导总结。

专家给出的建议会让我弥补不足,羽翼丰满。

三年级《找规律》教学反思

三年级 找规律 教学反思。三年级 找规律 教学反思。1 对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思考。课程改革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习。活动 是 活动单导学 的主题,通过 活动 促进学生发展是 活动单导学 的根本目标。活动单导学 模式中学生是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氛围。把课堂的时间交...

三年级找规律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设计了两个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找出计算的规律。2 能熟练进行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上完后认真地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如下 一 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 理解数...

青岛版三年级找规律教学设计

继续看,下一组。课件出示a和b一一间隔排列 生 a和b是一一间隔排列的。2 两种物体 间隔排列。课件 三组齐现 师 我们一起来仔细的观察这三组,它们有什么共同点?生 都是一一间隔排列。师 第一组,几种小动物?2种 第二组,几种图形?2种 第三组,几个字母?2个 师 无论是小动物 图形还是字母,都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