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河中石兽教案新人教版

发布 2020-11-15 00:11:28 阅读 9993

第24课河中石兽。

【教学目标】

1.积累“圮”“棹”“物理”等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训练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的方法。

3.领会认识事物不能“但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

【情境导入】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

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新课解读】

一、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1)注意停顿和语气节奏;(2)标出疑难字词。

2.疏通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齐读,男女生轮读。

2)结合课文注释,利用工具书,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释义,并标出重点词句,提出疑难字词句。

3)小组内解决疑难,同桌互相提问文中的重点词语解释及句子翻译,疏通文意。

3.应掌握的重点句子。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译文:过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那两个石兽,最后没找到。

2)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译文: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

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译文: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沙子形成坑洞。

4)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译文: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疯狂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疯狂吗?

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文: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朗读课文。

2.这个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

讨论并归纳:说的是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到河里,十多年后,人们找石兽的事。

3.按照故事的发展变化,课文可以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大意。

讨论并归纳:可分四层:

第一层:交代石兽沉落河中的地点和寺僧到下游找没有找着。

第二层:讲学家认为石兽沉在沙里只能越沉越深。

第三层:老河兵讲解应当去上游找的理由,按照他的话果然找到石兽。

第四层:由事到理,提出遇事不能主观推论的道理。

4.故事中主要写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主要人物:寺僧、讲学家、老河兵。

1)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去了,划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着。

2)讲学家认为石兽坚硬沉重,沙子松散,石兽埋没在沙里一定会渐渐地沉下去,越来越深,只能就地挖下去找。

3)老河兵认为石兽坚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冲走石兽,水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兽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沙成为陷坑,渐渐地越冲越深,深到石兽一半的时候,石兽就会倒在这个洞穴中。像这样再冲,石兽再转,一直转不停止,石兽就反而逆流而上。所以应该到上游去找。

4)寺僧按照水冲物的常理,认为要到下游找,结果找不到;讲学家按照石重沙松的道理,认为要到原地沙下去找,肯定也找不到;老河兵根据他几十年的实际经验,认为要到上游找,结果找到了。

三、品读课文——深入**。

1.寺僧、讲学家的方法为什么不对,而老河兵的方法为什么是对的?

借助多**手段,形象直观地演示石兽落入河中的三种情景,借助动态模拟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三类人物寻找石兽方法的相关语句的意思。

讨论并归纳:

寺僧:只考虑了流水,没有考虑石兽、泥沙的关系。

讲学家: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老河兵: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2.比较三人各自的性格特征。

寺僧:“阅十余岁”“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说明寺僧毅力坚定而经验不足。

讲学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骄傲自满,轻视他人。

老河兵:有实际经验。

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讨论并归纳: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某个道理主观判断。

四、拓展延伸。

本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学生畅所欲言。

明确:为我们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

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示例:遇到问题要具体考虑,不能想当然。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实践出真知。

五、本课小结。

本文通过寻找倒塌到河里的石兽的故事,说明了任何事都不能根据主观推理,实践出真知。希望同学们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的因素,尽可能少闹那个“但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讲学家一样的笑话。

附板书设计:

寻找河中石兽的三种方法。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习题24河中石兽 含答案

24河中石兽。01积累运用。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纪昀 y n 圮于河 p 棹数小舟 zh o 曳 y 铁钯 p 木杮 f i 湮于沙上 y n 啮沙 ni 溯流逆上 s 臆断欤 y 2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 一寺临河干 靠近 2 山门圮于河 倒塌 3 阅十余岁 经过,经历 4 求石兽于水中...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测试。1.1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2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3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4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2.1 剽悍 2 羁绊 3 轻蔑 4 略胜一筹 5.假如生命是一朵鲜花,我愿为世界奉上一缕馨香 假如生命是一枚果实,我愿为...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学案。复习目标 1 巩固掌握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文学常识 重点句。2 加深理解重点课文的知识点 思想感情 写作方法 复习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审题应考能力。课前准备 预习学案的预习。复习方式 先按要求自主完成下列内容,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超前复习,知识回顾 1 整体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