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
教学设计)普定县二中:韩雯。
复习目标:1、掌握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2、知道空气的组成和保护措施;
3、掌握氧气的性质;
4、掌握氧气的制法;
5、理解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的含义及区别。
知识要点:一、空气。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二)、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三):空气的污染和防治。
讨论:1、在你的身边发生过哪些污染空气的情况?
2、大气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3、为了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
二、氧气。一)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密度和溶解性)
2、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和非金属的反应。
(2)氧气和金属的反应。
镁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
铁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四、氧气的制备:
一)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二)实验室制氧气。
1、原理 :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过氧化氢——水+氧气。
2、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 ;考虑因素: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的状态。
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考虑因素:密度和溶解性,是否与水反应。
3、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连—查—装—定—点—收—移—撤。
b、注意点。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4、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5、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课堂检测。例1、下列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属于氧化反应。
a.氢气+氧气水。
b.氨气+***氯化铵。
c.碱试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d.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
2、实验室制取氧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点燃酒精灯,加热试管;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塞上带导管的单孔塞,固定在铁夹台上;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熄灭酒精灯;⑥将导管从水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bcd、③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复习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空气。一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原理 4p 5o22p2o5 实验装置 如右图所示。实验步骤 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点燃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放热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倒吸进入集气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复习 讲义
第二单元复习。一 空气。1 空气的组成。1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78 21 0.94 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2 空气成分的测定。思考 燃烧匙中所盛物质是 能否用木炭来替代 理由是。某位同学实验后发现测定的氧气含量低于21 的体积数,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原因是。2 o2 n2 稀有气...
九年级化学第二单元复习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1.最先得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国空气的成分按分数计算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空气是一种物。2.在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所选的药品是 现象说明能否用铁丝 木炭或硫粉代替红磷因为在实验中,若出现水面上升的体积小于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