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新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学习目标 名校内部

发布 2020-11-11 13:18:28 阅读 4276

五年级下册。

一、学期内容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数与代数。内容:正、负数的意义(p2~8);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p9~1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p14~18);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应用(p19~23);回顾整理(p24~28);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p29~32);约分的意义和方法(p33~37);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混合运算(p38~40);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p41~44);分数与小数的互化(p45~47);通分(p58~6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p62~64);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p65~68)。

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并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学会找10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10以内数两个数的公倍数的方法;结合现实情境了解约分的意义,会约分,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4.结合具体情境,掌握通分的方法;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会正确地计算,并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5.初步了解组合问题。

图形与几何

内容:用数对表示位置(p50~53);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描述简单的线路图(p 54~57);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p82~85);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p86~89);常用的体积单位及换算(p90~94);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p95~99);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p100~101);回顾整理(p102~105)。

目标:1.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能根据方向与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会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2.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常用的体积(容积)单位,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会求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统计与概率。

内容:设计简单的调查表、复式条形统计图(p71~76);复式折线统计图(p77~81)。

目标:1. 能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

2.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会用简单复式统计图来描述、分析数据。

综合与实践。

内容:我能长多高(p48~49);组队——简单的组合(p69~70);有趣的溶解现象(p106~107)。

目标:1.在实践活动中,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和了解较复杂的“组合”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能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4.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溶解现象,应用体积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数学思考。

1.结合具体实例探索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在方向与位置的教学中,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在长方体单元的教学中,经历观察、猜想、实验、证明的数学学习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4.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达、分析、判断与根据数据作出决策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三)解决问题。

1.在情境图的教学中,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2.运用分数加减和统计的有关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研究分数加减计算方法和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学习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形成一定的评价与反思的能力。

四)情感态度。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结合本册教材的学习,再次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3.学会倾听与质疑,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二、单元质量标准。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质量标准。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2.初步感知相反意义的量,了解正、负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及0的作用,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符号意识的培养,积累一些认识数的经验。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数感。

教学案例。案例:认识负数(五年级下册p2~4信息窗)

说明】本部分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自然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是今后学习有理数及运算的基础。教学中不应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应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从温度的表示法入手,借助温度计来学习正负数,融陌生的知识于熟悉的生活之中。用正负数表示熟悉的数量,延伸到生活中其他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归纳出正负数的意义。

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符号化的过程。

教学建议】1.通过温度计理解零上13度、零下3度以及0度的含义。

出示温度计,找出以上刻度。

意图:认识正负数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借助温度计找零上13度,零下3度的位置,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帮助学生由“0是起点”到“0是分界点”的思维过渡,进而产生了正负数的需要。]

2.经历符号化产生的过程,出现符号。

提出问题:零上13度、零下3度怎样表示呢?先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发挥创造性,展现自己的创意。

如:零上为太阳,零下为雪花。零上为笑脸,零下为哭脸。

零上为加号,零下为减号……等 。您认为怎样表示比较简单而方便呢?

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索符号的表示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展现自己的创意。共同讨论交流,进一步诱发符号意识,经历符号化的过程,启发学生感悟统一符号的必要性。]

3.认识正负数,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我们用正、负数表示零上零下的温度,比海平面的高低。生活中还有那些用正、负数表示的例子呢?如:

做对做错、向东向西、前进后退、赚了赔了、收入支出、转入转出……他们的共同点:一组相反意义的量。

意图:数学**于生活,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实际,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的例子,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正负数都表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知道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体会生活中正、负数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第二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质量标准。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操作、感悟、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单位“1”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3.让学生经历涂一涂、写一写、说一说的过程,通过数形结合,理解、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知道带分数是分子大于分母的另一种书写形式。

4.通过让学生分一分和涂一涂动手操作的过程,感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并会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的几分之几(或几倍)”的问题,培养学生合理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见案例1】

5.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6.通过“猜一猜”、“想一想”、“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看一看”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概括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见案例2】

7.能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会比较分数的大小,并能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8.体验分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中分数的价值,体会成功、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9.在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接纳别人正确的观点和建议,积极进行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合作习惯。

教学案例。案例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p14~18)(片段)

说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学习是以分数的意义为基础。在学习第一个红点时,通过图示呈现把1米长的毛线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学生可以根据已有学习经验,顺利列出算式1÷4=?

,然后借助纸条得到分数米,初步感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习第二个红点时,大胆放手引导学生借助操作进行探索,通过学具操作,学生发现结果是。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比较1÷4=和3÷4=这两个等式,发现了什么规律,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总结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建议】1.研究米(p14信息窗2的红点1)。

分一分:1)平均每幅画用多少米毛线?根据除法的意义学生应该列出:1÷4= ?

2)请学生思考:1÷4等于多少米?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学生可能得出两种结果:第一,小数是0.25米;第二,分数是米。

3)让得出分数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学生一般会想到1÷4是多少米?就是1米毛线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米。

4)这时教师可以提议:用手中的纸条来表示1米的毛线绳,让学生分一分、涂一涂,验证一下。

5)根据学生操作后交流汇报,归纳出:两数相除,商既可以用小数表示,也可以用分数表示,即1÷4=。

意图:初步理解两个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初步沟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研究个(p14信息窗2的红点2)。

可以延续红点1的方法进行学习。不同的是在学习时可以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大小相同的3个圆,然后再涂一涂看看平均每幅画用了多少个圆片。

画一画、涂一涂:

1)平均每幅画用了多少个圆片?根据除法的意义学生应该列出:3÷4=

2)请学生思考:3÷4=是多少个?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学生可能得出两种结果:

第一,小数是0.75个;第二,分数表示个。

3)让得出分数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学生一般会想到3÷4=是多少个?就是3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4)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大小相同的3个圆,然后再涂一涂看看平均每幅画用了多少个圆片。

5)根据学生操作后交流汇报,归纳出:两数相除,商既可以用小数表示,也可以用分数表示,3÷4=。

意图:在学生自己画和涂动手操作的过程中,通过知识迁移,进一步感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计算结果的理解,而且也锻炼了学生合理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数与除法关系的总结。

根据红点1和红点2总结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这儿,可以把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扩展,它既可以表示作为结果的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一种运算过程。

新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 三

一 计算 1 直接写得数。共计8分。2 用短除法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4分。36和2445和30 3 计算。8分。4 解方程 4分。x x 5 用简便方法算。4分。二 填空。33 1 把 0 20 2.8 按下面顺序排列。2 填上合适的单位。一桶花生油5 一瓶矿泉水500 小明家面积...

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期中试卷

2016 2017学年度五年级第一学期期中阶段检测。班级 姓名 等级 一 填一填。1.将5.83扩大到原来的 倍是5830,缩小到原来的百分之一是25。2.5.14242 是 小数。3.在 里填上 获 6.2 0.8 6.21.04 8.51 8.51 0.141 0.99 13.28 3.28 0...

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备课。小数除法。教学内容。使学生理解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懂得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通过启发学。教学目标。生思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教学重点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1 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