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课标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小数除法》教学建议。
小数除法在生产和生活以及进一步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课标教材《小数除法》这部分主要包括: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七大板块。
与原义务教材相比,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还是例题的选材上都发生了变化。从教学内容看,原来小数乘、除法编在一个单元,现在小数除法成为独立的单元;原来小数除法的意义作为一个知识点编在学习小数除法之前,现在没有了;原来在小数除法学习的结尾部分安排了连除、除加、除减的混合计算,现在改成了解决问题;用计算器探索规律也单独成为一节教学内容。从呈现的学习素材看,画面精美、生动有趣,内容都是学生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生活场景,这比原教材更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从教学目标上看,课标教材与原教材比较不仅强调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获得,更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2、让学生经历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并掌握计算方法;3、学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数,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使学生初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5、用计算器进行有关计算探索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在本单元教学中,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是本单元的难点。在教学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时,注意联系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这样便于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的计算方法。
针对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在实施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小数除法。
计算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反应出它的作用,才能使学生较为深刻的理解为什么要计算。本单元教材在这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
例1的王鹏晨跑、例5的奶奶编“中国结”、例7商店购物、例8****会等等,都是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数学问题。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紧密联系生活,让计算教学的课堂“活”起来。例如:
在“小数除以整数”例1的教学时,通过多**(或以讲故事的形式)展示,王鹏同学坚持参加晨跑锻炼的情境,准备4个星期跑22.4千米,大家帮他计划一下,他每周应跑多少千米?列出算式22.
4÷4后,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被除数是小数,这是以前没有学过的,怎么算呢?因为有整数除法作基础,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试一试,然后交流各自的意见,重点分析用竖式计算的方法。
又如,教学“商的近似数”例7时,设计一个模似购物活动:爸爸给王鹏买羽毛球,付钱时遇到19.4÷12除不尽的情境。
再结合现实生活引导他们想到,实际生活中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这样把小数除法的教学与现实生活紧紧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达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的目的。
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学习小数除法。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在本单元里,我们已经看不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了。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经历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在自主探索中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例如:例2、例3虽然都是小数除以整数,但被除数整数部分不够商1,而且例3除到末尾还有余数;学生在计算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应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以疑促思。教学时,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形式,引导学生从小数点的处理方法、除的顺序、商的位置、余数的大小以及余数的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使学生从实质上把握二者的联系与区别,然后形成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又例如,“一个数除以小数”的教学,因为已经掌握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又有商不变的规律方面的知识作基础,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大胆尝试。教学例5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交流,然后进行师、生交流,让学生充分发表组或各自的意见。
方法一:7.65米=765厘米 0.
85=85厘米 765÷85=9(个);方法二:7.65和0.
85同时扩大100倍变成765和85 765÷85=9(个);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尽管两种方法思考的角度不同,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来计算的。学生有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再根据想法用竖式表示,重点突出如何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掌握计算方法。
三、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小数除法。
课标教材取消了过去应用题的单独教学,把计算与解决问题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本单元里,计算教学不是以单纯的例题形式呈现的,而是把它置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之中,同时又结合计算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内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循环小数”的教学。本节的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可以采用多次认识的方法逐步完善学生对概念的认识。
教材把循环小数的教学与解决“王鹏每秒跑多少米?”联系起来,要知道王鹏每秒跑多少米就必须计算400÷75得多少,在计算中发现:余数总是25,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继续除下去可能永远也除不完。
这是第一次认识:小数部分不断重复出现一个数字的小数是循环小数;再通过78.6÷11=,第二次认识到: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中几个数字不断地依次重复出现的小数也是循环小数;在此基础上再归纳出完整的循环小数概念。
再如例12的教学中,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用求近似数的相关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在解决问题中让学生了解取近似数有三种方法:“四舍五入”法、“去尾”法、“进一”法,其中常用的方法是“四舍五入”法,通过总结、反思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与多样性。
四、让学生在反思中学习小数除法。
学生在课堂中不仅要学会探索,更要学生反思。数学作为一门思维训练的重要学科,在教学中,我们要经常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促使学生“回头看”,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和严谨的研究态度。本单元的教材为我们培养学生的反思力,提供了有力的资源。
如:例1中的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
例4中的想一想,前面几例小数除以整数是怎样计算的,让学生反思,归纳计算法则。又如:学完小数除法后,该怎样验算呢,反思自己的学习结果,是否正确。
教材中还出现了对计算题正确与否的判断,促使学生反思找出对错,如果错了错在**。以上教材提供的素材,可着重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反思、在学习活动后反思、在问题解决后反思。作为教师还可让学生在学习结束时反思,评价自己、小组、全班学习情况和表现。
五、让学生在问题意识中学习小数除法。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以往教材按照“例题——解答——习题”的模式编写,小学生学习数学就是去解决教材中提出的问题,而对于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重视不够。现行教材在本单元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呈现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素材。
在本单元中五次出现了现实的生活情境,要求学生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如:练习三中的第3题:
“爸爸带小勇去登山”、练习四中第4题“苹果的重量问题”。练习六中第8题:“80元钱买文具”及整理与复习中“小丽买书的问题”等,以上呈现的学习材料都要求学生多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让学生在人文精神的熏陶中学习小数除法。
在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人文精神得到了褒扬,数学教学中的德育功能,得到较全面的开发。本单元教材在素材的选取上充分注意了课程的德育功能和人文精神的渗透。如:
本单元出现的王鹏及家人参加晨练、双休日登山、打羽毛球情境等,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和意识。又如,教材中有关两栖动物、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等有关信息,教育学生保护动物,培养学生爱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情感教育。又如:
老奶奶“节约用水”的事例,教育学生保护资源,渗透节约光荣的思想教育。这样使计算教学显露生机,洋溢情趣,使学生徜徉在浓厚的人文氛围中,做到“润物无声、落地无痕”,使学生形成一定的人文修养。
数学五年级上册说课标说教材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要交流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新课程标准 中指出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下面我从说课标 说教材 说建议三个方面来说教材 一 说课标...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28课
彩色的非洲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彩色的非洲 这篇课文从骄阳蓝天 植物世界 动物世界 日常生活 自然,条理清晰 层次分明,这种表达方法值得学生在写作之时学习和借鉴。本组教材以 异国风情 为专题,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户,向学生展示一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通过本组教材的学习,让学生学...
人教版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人教版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必修作业模版内容。一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小数乘法教案。二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本人所任的五年级有学生37人,男生13人,女生24人。由于女生多男生少的原因,班上多数的学生都还比较听话,但就是部分学生习不太踏实,有个别学生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