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第二单元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 第六周教案

发布 2020-11-03 11:15:28 阅读 1970

8、范进中举(第一课时)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教学模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范进中举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意义不在于功名利禄而在于要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教学重点:.

学生能自己基本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学会如何描写人物。

教学方法:教师作好引导,让学生有一个自己学习的方向,并且教会学生归纳知识,懂得从课文吸收方法并应用于写作。

教学手段:采用多**教学。

授课时数:3课时。

备课时间:20xx年9月12日授课时间: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1、如果说《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那么今天,当我们认识又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原来也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我们学习从清代**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儒林外史》中节选的课文《范进中举》。

2、比较导入:如果说《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控诉了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罪孽,反映了整个社会的世态炎凉。那么今天,当我们认识又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原来也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我们学习从清代**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儒林外史》中节选的课文《范进中举》。

也可以运用对联等形式导入:

3、对联导入。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枯竭,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

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都来锦上添花!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古人云:人生四大乐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

二)检查预习。

1 作者简介。

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作者吴敬样(1701-1754),字敏。轩,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家。

2.关于作品《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以直接影响。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一群“儒林”的丑恶形象。

3.注音。作揖(yī) 带挈(qiè) 相(xiàng)公醺醺(xūn) 行(háng)事。

长(zhǎng)亲腆(tiǎn)着啐(cuì)抛(pāo) 嗑(kē) 亚(yà)元。

解(jiè)元绾(wǎn) 桑梓(zǐ) 轩(xuān)敞锭(dìng)子。

拙(zhuō)病商酌(zhuó)

4. 疑难词语补充解释。

进学:科举时代,童生应岁试、科试而考中入县学,称为进学,即文中所说的中了相公。“相”读xià不读xiā中”读zhò不读zhō

烂忠厚:过分忠厚。

闯将来:闯来。将,助词,没有实义。

五更鼓:打五更的时候(天亮以前)。旧时把一夜分作五更,每到一更就击鼓报时。

权变:随机应变。

见外:当作外人看待。

果不其然:果然不出所料。

5、为什么古代的白话**中有这么多难懂的词?

一是因为时代的变迁,好多当时通用的习惯用语,现在已被淘汰,如古代称“妻子”为“浑家”,称秀才为“相公”。

二是文言文对口头语言的影响。如“谨具贺仪”“华居”等。所以,我们在阅读古代白话**时,要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以免产生歧义。

三)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全文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l~2段):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第二部分(3~结束):写范进中举后情景。

2.提问: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

讨论并归纳: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第一层写昏厥。 第二层写疯跑。 第三层写跌倒。 第四层写疯走集上。。

3.速读课文,划出描写范进的有关内容。

请同学绘声绘色地复述范进中举后发疯的丑态。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题一。

2、了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内容。

五、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一

中举前屠户贺喜。

范进借钱 范进中举。

范进发疯。中举后屠户治疯。

乡绅来拜 教学反思:

8、范进中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知知识与能力:、认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的世风。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教学模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大胆发表自己意见。

教学重点:分析范进疯掉的原因,概括这篇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对范进这个人物的形象分析。

教学方法:采用分析法、讨论法、讲解法、

教学手段:采用多**教学。

备课时间:20xx年9月12日授课时间: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朗读了这篇文章,了解了这篇文章的结构,知道这篇文章具体写了什么内容,整节课我们接着分析这篇文章,了解一下范进发疯的原因。

二、讨论:1. 范进为什么会发疯?

1)社会原因: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禁锢人们思想,选拔驯顺的爪牙,借以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2)个人原因:范进20岁开始应试,前后考过二十多次,直到54岁才中了举人。几十年的痴情的追求,一旦功名到手惊喜得发了疯,这是有其必然性的。

(从病理学分析:范进多年屡试不第,中了秀才后又中举人,连自己也不敢相信,所以神经受不了刺激,便发疯了。这种发疯是一种心理**的表现。

)2.提问: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范进末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

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3.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说出根据。

主要是两点:①热衷功名利禄,梦寐以求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所以家中断粮,仍要去参加乡试;一旦中举便乐极发疯。

②虚伪。张乡绅送银子,范进“再三推辞”,“才把银子收下”。可张乡绅刚走,“范进即将这银子交与浑家打开看,”可见推辞是假意。

)4. 作者借报录人之口,设计**疯病的灵丹妙药是狠狠打他一个嘴巴,这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打他一个嘴巴”,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极端痛恨的情感流露。范进热衷于功名,以致发疯。

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信奉者。这一巴掌打在范进脸上,却印在科举制度的“心”上。正是作者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无情鞭挞。

5.范进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中心人物,试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

讨论并归纳: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大半生穷困潦倒,到54岁才考进秀才。他中举之前,穷得揭不开锅,邻里没有一个借米周济他。

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岳父可以任意辱骂他。他中了秀才.社会地位才有所改变,可是胡屠户对他的态度仍然十分粗野傲慢,臭骂他,训斥他,他总是习惯的“唯唯连声”,逆来顺受,甘受屈辱。范进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几十年来的贫困、屈辱一旦过去,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政变就使他惊喜得发了疯。那可憎可笑的疯癫形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范进的喜疯病被胡屠户一骂一打治好后,他回忆疯额中的情景,别的都“昏昏沉沉”记不得唯独“记得是中的第七名”。课文刻画了范进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

6.孔乙己沦为乞丐,可范进中举了“老爷”,两个人的命运相反,为什么说《范进中举》一文也揭露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毒害?

两个人思想本质是一样的。在封建社会,下层知识分子凭科举道路而改变社会地位的只是极少数,若范进考不中,命运也将是凄惨的。所以写范进中举后而发疯正是从另一个角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7.通过范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可以看出这篇作品的主旨是什么?

批判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尤其是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作品通过这两个人物对待范进的态度从侧面揭示出,范进这类知识分子之所以如痴如狂地追求功名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自己成为被巴结、奉承、攀附的权贵,进一步暴露了他们腐朽的灵魂。这两个人的语言和行动更反映了当时社会趋炎附势的风气,使作品的锋芒不仅指向科举制度,也指向整个社会,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

)三、拓展延伸,师生继续讨论,将《范进中举》与《孔乙己》这两篇**你更喜欢那一篇?为什么。我们将两篇文章从三方面进行比较:

1 人物和主题思想。

范进与孔乙己同是读书人,一个到晚年终于中举而发疯,一个始终没有进学,潦倒而死。从思想性格方面来说,他们都热衷于功名,迂腐可笑,疯的不知为何而疯,死的不知因谁而死,麻木不仁,可悲可怜。因此,这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摧残他们的精神,摧残他们的肉体。

2 作者的态度和讽刺夸张手法。

范进中举》和《孔乙己》都运用了讽刺手法,但又有区别。前者是对主人公(范进)尖锐的嘲笑,那“抱着鸡,手里插了草标”的形象,那“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水”的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后者对孔乙己的嘲讽,严厉而冷峻,却并不显露,那又脏又破的长衫,那“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的神情,描绘得那样淋漓尽致。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呢?

吴敬梓对笔下的人物是的尖锐的嘲笑,无情的鞭挞,因为他痛恨封建科举制度;鲁迅对他笔下的人物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因为作者希望他能从麻木中觉醒,以便拯救中华民族。由此可见,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由作者对该形象的态度所决定。

3.表现手法。

《范进中举》主要运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而《孔乙己》则选取人物一生中几个富有表现力的片断,放在一个典型的环境里,去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四、教学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知道造成范进中举疯掉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科举制度造成的,这和我们学过的孔乙己这篇文章非常的相似。

九年级下第二单元和第五单元语文教案 第六周教案

8 范进中举 第一课时 过程与方法 采用自主合作 教学模式。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范进中举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意义不在于功名利禄而在于要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教学重点 学生能自己基本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 学会如何描写人物。教学方法 教师作好引导,让学生有一个自己学习的方向,并且教会学生...

九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测试

一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2 1 起于鲁 2 公输盘不说3 再拜 4 不可谓知类 5 然胡不已乎8 子墨子守圉有余 9 公输盘诎10 吾知所以距子矣11 待楚寇矣 12 方五千里13 吾义固不杀人14 夫子何命焉为 15 请献十金16 故不为苟得也17 故患有所不辟也 18 贤者能勿丧耳 19 一豆...

五年级语文下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人类的伙伴 单元主题学习。第一板块 课内课外,自主预习。1 课前准备。1 通读本单元课文,自学生字词,整理预习单。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老舍 冯骥才这些名家及其代表作。3 连续观察某种动物或植物的成长过程,并记录下它的变化。2.梳理预习,基础达标。读准字音,并写准字音。遭殃瞅见画框挫折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