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集体教案

发布 2020-11-01 04:53:28 阅读 2502

16. 南京大**。

17.寻找时传祥。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文章的体裁特点。

2.能力目标:学会利用工具书自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教学要点】重点:1、学习时传祥的优秀品质。

2、学习正、侧面结合表现人物的写法。

难点:领会“寻找”的现实意义。

教学设想】本课的教学过程是:认真预习,**影片,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内容,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

有人说这个时代物欲横流,现在是知道“周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越来越少了。可是在上个世纪中叶,曾经有个名叫时传祥的人,可谓是家喻户晓。今天,请你跟随老师的脚步,去寻找时传祥,了解时传祥……

检查预习】学生交流预习和自学情况。

强调: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偌大(ruò) 沧桑(sāng) 漠然(mò) 老茧(jiǎn)

污蔑(miè) 挨打(ái) 遣送(qiǎn) 淳朴(chún)

记忆犹新(yóu) 颠倒(diān) 逝世(shì) 黯然(àn)

赚钱(zhuàn) 糟蹋(t糠饼子(kāng) 诚挚(zhì)

请学生读记这些字词。

教师补充,完善自习内容】

1.《寻找时传祥》最早发表于2023年5月17日,是《工人**》2023年推出的“重访精神高原”系列报道中的一篇。该通讯曾获2023年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2.介绍文体知识:

人物通讯 (属于新闻)

特点:用事实说话;新闻性、文学性。

结合分析本文的语言)

3.****,进一步了解时传祥。

新课**】1.时传祥是谁?为什么要寻找他?

时传祥是一名掏粪工人,上个世纪50年代的全国劳模;发掘劳模时传祥身上仍闪烁时代光芒的精神特质,呼唤人们学习时传祥的精神;含蓄地指出在“动荡不定的精神家园”里,虽然有入迷失了,但心存美好的人们却仍然渴望与向往时传祥精神。“寻找时传祥”,其实是在寻找时代精神。也就是文章最后所说的时传祥所具有的“正直、敬业、实在”的精神。

在文中,作者采访了哪些人?各自的反映如何?

中学生摇头。

大学生漠然。

老师傅惊讶、激动……有些愤愤的。

2. 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的精神具体表现在文中的哪些地方?

正面描写)3. 文章写时传祥,一位伟人——***也贯穿全文始终,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

侧面描写)拓展延伸】

你能说说当代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凡”的英雄吗?

插入校园**)

总结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已故劳动模范、掏粪工人时传祥的平凡事迹,赞颂了时传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教育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时传祥精神。

教师寄语】感谢时传祥精神,让我们找回做人的良知; 让我们懂得什么是奉献;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期待、温馨与关爱!伸出我们的一双手,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献出我们的一份爱,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着关怀……

布置作业】

完成校本作业。

板书设计。人物通讯)寻找时传祥 (劳模、“工贼中学生摇头正直。

大学生漠然敬业正侧面描写。

老师傅惊讶中便有些激动……有些愤愤的实在。

18.阿炳在1950

教学目标:1、了解阿炳坎坷的一生;

2、了解其代表作《二泉映月》的形成及其在**界的影响;

3、掌握电视专题片(电视解说词)的特点。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掌握电视专题片(电视解说词)的特点。

教学准备:《二泉映月》***。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先简单介绍《二泉映月》这首名曲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然后**《二泉映月》***,让学生欣赏。由此而引出阿炳,并板书课题。

二、简单介绍阿炳及《二泉映月》。

二、检查词语解释:

截然不同、高山仰止、千古绝唱、如痴如醉、昭君出塞。

三、文章分析:

1、《二泉映月》:此曲录完后,还没有名字。阿炳经常在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拉琴,所以命名《二泉映月》,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可说和内容无关。

2、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一)“2023年秋天——我们已无缘听到了”。为瞎子阿炳的演奏录音的缘由,并介绍了他的艺术生涯和坎坷人生。(倒叙、插叙;敢叛逆、有骨气)

二)“2023年2月——催第(瞎子阿炳的妻子)也随之而去”。详写为阿炳录音的经过,略写录音三个月后饱经沧桑的阿炳即**病故。

三)“这六首被抢录下的乐曲成了阿炳的绝唱——末尾”。写抢救《二泉映月》的经过和意义,并说明的影响。(代表中国民族**的世界性曲目)

3、文体特点:本文可视为报告文学。

4、写作特点:(结合内容分析)

解说词的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和说明。

多个人、多角度和多层面地叙事。

从内容上看,作品既介绍了阿炳的人生经历,也叙述了《二泉映月》成为世界名曲的经过;既“点”上写2023年为阿炳录音的经过,又“面”上写阿炳饱经沧桑的一生。在“点”上写为阿炳录音经过时,既详写了为名曲《二泉映月》的录制,也略写了其它五首曲子的录制,并补充说明了《二泉映月》成为绝唱的原因。从结构和写作手法上看,电视片既有大量解说词旁白,也有6人之多的出镜与同期声播出;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描写;既有顺序,也有倒叙、插叙;既有叙述、说明,也有议论、抒情。

作用:增强了所述人物、事件的真实性;众多人物的同期声既增添了历史感,也增添了现场效果,还增加了电视画面的可看性。

声画合一:将解说词与人物同期声结合起来叙事写人。

有别于一般的新闻报道,通过介绍和评述,揭示和升华事件的本质。

四、小结:1、阿炳坎坷的一生创作了《二泉映月》;

2、电视专题片(电视解说词)的特点。

五、练习:课末练习:(三)

六、作业:1、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为什么能够闻名于世并保存下来?说出其原因。

应根据写作特点④来回答)

2、小作文:为阿炳写100个字左右的小传。

板书设计:19.滑铁卢之战。

一、教学目标。

1、培养科学的思辨能力;

2、学习本文工笔细描和大笔勾勒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3、继续体会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两重特征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本文工笔细描和大笔勾勒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2、报告文学兼有新闻和文学双重特征的特点。

三、教学方法手段:问题研读法、多**手段辅助。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课前**影片《辽沈战役》中“锦州之战”片断,上课后便即关闭,由此导入新课:(课前要求学生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完成“思考与练习二”。)

二、整体感知。

1、学生交流自己查找资料的结果:

1)关于拿破仑的事迹;

2)滑铁卢之战的背景;

3)滑铁卢之战对法国、对欧洲甚至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2、通过听写检查学生生字词掌握的情况(要求写出拼音、汉字),并口头说出相关词语的意义:

仓皇拘泥怯懦(qiè nùo)扣人心弦疲惫(pí bèi)惟命是从优柔寡断孤注一掷。

3、请几名学生分别归纳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

教师加以引导、补充,明确:略(见《教师用书》第200—201页)

4、讨论问题:作者认为滑铁卢之战,拿破仑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是怎样认为的?

学生结合课文,分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明确:作者认为“格鲁希考虑的这一秒钟却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这种认为偶然性决定战争胜负的看法不尽全面,滑铁卢一仗固然对拿破仑的失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绝不是原因的全部。

***同志曾经指出:“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则是在莫斯科的失败。”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看法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即过分夸大偶然性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偶然性”在人物和事件发展中起到的作用。格鲁希考虑的一秒钟及其做出的错误决策,显然加速了拿破仑的败局,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改变世界历史走向的作用。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集体教案

16.南京大 17.寻找时传祥。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文章的体裁特点。2 能力目标 学会利用工具书自学。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 寻找时传祥 的现实意义。教学要点 重点 1 学习时传祥的优秀品质。2 学习正 侧面结合表现人物的写法。难点 领会 寻找 的现实意义。教学设想 本课的教学过程是 认...

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教案

21.与朱元思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进一步掌握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 虚词 句式。理解文意,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训练,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意境美 志趣美,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鉴赏水平。再现写景画面,感受...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第五单元八年级语文复习 下 一 审查目标。文章在对人类目标的单目标准的元认知中着重阐述了以下几点 21 与朱一起理解大自然的神奇之美,理解 骈文 一书 书信体骈文的特点,学习这篇文章的描写和简洁而有意义的语言 尤其是对句 其中重点论述了山水 奇文 和山水的特点。据了解,这篇文章的主人表明,这个单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