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四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教案

发布 2020-10-21 05:41:28 阅读 2555

1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学习作者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景抒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4.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习作者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景抒情。

3.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观察**,春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很多诗人作家都在这个季节留下了名诗名篇。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手关于春天的诗。

2.走近作者:杨万里(2024年—2024年)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主要作品:《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舟过安仁》等。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重点)

2.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3.学习作者用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景抒情。(重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5.理解词语。

6.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宿:宀要扁,亻的撇稍长、起笔稍高,百字横要长、短撇靠左、日字要扁窄。

徐:彳的下撇要长,右边人字要扁宽、撇和捺相连位置靠上,于字下横要长。

篱:上下要写紧凑,离字上横要长、上框扁窄、与上横分开,下框要扁宽。

疏:首笔横撇要小,止字下横变为一提、右边中间三笔紧凑、下边中间有一竖不能丢。

四、品读释疑。

1.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

诗意: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新叶刚刚长出来,不茂密,还没形成树荫。

儿童们奔跑着,追寻翩翩飞舞的黄色蝴蝶。可是黄色蝴蝶飞入一片金灿灿的黄色菜花中,再也找不到了。

2.这首诗描写的什么季节的景色?

新绿未成阴”和“菜花”都说明这是暮春季节。

3.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第一句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笆稀疏,小径深远,树头花落等静态画面。

4.儿童急走追黄碟。

急”“追”这两个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

5.飞入菜花无处寻。(课后第2题)

无处寻”三个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无处寻”三个字让我们仿佛看见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形象。

6.这首诗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这首诗先是静态描写,后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作如生,仿佛就在眼前。

五、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清新美丽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黄蝶的生动画面。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

3.课堂小结。

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徐公店投宿时所见到的景物,展现了春夏之交儿童捕蝶嬉戏的生动情景。全诗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喜爱乡村春天美景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

1.观察**。

2.走近作者:范成大(2024年6月26日—2024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南宋名臣、文学家。他的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主要作品:《夏日田园杂兴》《喜晴》《卖痴呆词》等。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写4个生字。(重点)

2.想象画面,感受画面美。 (重点)

3.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难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理解词语。

5.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杂:上下都要扁,中间一横要长,小字的竖与横交叉、下边撇和点外展有力。

稀:禾字要窄、上撇短、下横稍往上拉,希字上边要小、布字要宽、下竖要长。

蜻:虫字要扁小、下横往上提,青字窄长、上边宽、三横中下横最长、月字要窄。

蜓:两边高中间低,先写壬字、后写廴,廴的横折折要窄、撇稍长、与捺交叉。

四、品读释疑。

1.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诗意: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农民忙着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门前没有人走动,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2.讨论交流:《四时田园杂兴》描写了哪些场景?

3.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这两句诗,诗人从景物的颜色、形状等方面写出了梅子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的特点。描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的景物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型。

4.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无人过”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蜒飞蝶舞,以动衬静。

5.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场景。(课后第2题)

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正午时分,太阳高高在上,篱笆影子随着太阳升高越来越短,路上没有人经过。四周静悄悄的,只有蜻蜓和蝴蝶飞过。

6.这首诗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这首诗先是静态描写,后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作如生,仿佛就在眼前。

五、结构主旨。

1.课文结构。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2.课文主旨。

四时田园杂兴》描写了初夏江南农村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农民辛苦劳作的同情。

3.课堂小结。

中国古诗语言凝炼含蓄、韵律和谐优美、意境深邃高远。这是一首田园诗,让我们体会到了田园风光的美丽。

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一、激趣导入。

1.观察**。

2.走近作者:辛弃疾(2024年5月28日—2024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主要作品:《青玉案·元夕》《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重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重点)

3.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重点)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5.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

6.理解词语。

7.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茅:矛字上边横撇要扁小、末端有一点,下边的横要长,竖钩的竖稍有弧度。

檐:左窄右宽,詹字要紧凑,厂字竖撇要长、下边的八字要小,言字上横最长。

翁:公字要扁、撇和捺分开,羽字稍宽、右边习字的折竖稍长、行笔有力。

锄:三部分都要窄、要紧凑,钅旁的撇要长、三横都短,力字的撇要长。

赖:束字要窄、口字要扁、居中、下边撇长点要小,贝字的撇行笔要轻点有力。

剥:扁框上边两横要短、下横要长,下边与水字不同、竖钩左右四笔要紧凑。

四、品读释疑。

1.清平乐·村居。

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

诗意: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

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词的题目?

这是一首宋词,“清平乐”本来是一种**歌曲,后来才用做词牌,是词牌名,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

3.前两句诗词描绘了哪些景物,有何特点?

诗人开篇用白描手法,勾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南农村的特色,为人物的出现安排了特定的背景。接着讲老公公和老婆婆,他们讲话的声音带着吴音,愈加显得温柔、有趣,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从“媚好”看出他们生活的愉快。

4.后两句刻画了哪些人物?重点刻画了谁?“喜”和“卧”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刻画了锄豆的大儿子,编鸡笼的二儿子,剥莲蓬的小儿子。重点刻画了小儿子。“喜”字不单解,作“喜欢”,它可以说是词的点睛之笔。

小儿的顽皮和淘气,为这幅乡村图增添了更为样和更为温馨的气氛,使它霎时有了生机,有了光彩。“卧”字使用最妙,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可爱的劲和盘托出,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

5.拓展提升。

以《宿新市徐公店》和《清平乐·村居》为例,说一说诗和词的区别。

一、时间上: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

诗从《诗经》开始就有。二、题目方面:诗是自由取题目的,词必须有词牌名。

三、词最主要的特性是**性。四、形式方面:诗句式整齐划一,而词又叫长短句,五、风格一斤方面:

诗比较庄重,而词比较妩媚。

部编本四年级下册21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1.认读 芙 蓉 等7个字,会写 芙 蓉 洛 等8个字,理解字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3.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4.体会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品质。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教学难...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9古诗三首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课由三首古诗组成,暮江吟 重在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情景,感受美景 题西林壁 重在感悟其中蕴含的哲理 从不同的角度,多元化思考问题 雪梅 借助雪梅之争,暗含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之意。教学本课,重在创设情境,引领学生透过诗句走进古诗描绘的意境,启发联想和想象,进行古诗...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古诗三首》教学实录

1古诗三首名师教学片段实录。自由想象,体会儿童的鲜明特点 教学重点 师 同学们,读了三首古诗,你觉得哪些画面非常有趣?生1 我觉得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有趣。师 谁能展开想象,说一说具体画面?生1 小孩子都不懂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学着大人的样子在树荫下一本正经地挖土种瓜呢!师 这些孩子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