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参考1)金蝉脱壳。
教学这一课时,我采取以“脱壳过程”为一条内在的主线,对文本进行重新的组合。一节课时间是有限的,而文本的内容又非常地多,所以教学时我集中精力让学生感悟脱壳时的情景。而对前面的1-2两节,只是提取了“肥肥的,……这一句,让学生感知了脱壳前蝉的样子即可。
然后就细致地引领学生感悟脱壳时,让学生清晰地、深入地、形象地、感性地把这复杂的脱壳过程映在自己的脑中。接着又有重点地感知“翅膀的变化”以及整体地感知颜色的变化。最后采取师生合作的形式感知了脱壳后的变成成虫的蝉及壳。
在这个过程中,在这个主线进行的同时,我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尽可能引领学生感受“奇特”突出“自然的神奇”。到最后拓展延伸时,我采用了两个反映蝉的奇特的资料,即“寿命长”“鸣叫奇特”,更突出蝉的奇特,自然界的神奇。
在教学这个过程中,我采取的读书方法是:让学生读懂文字――让学生初步感知文本描写的情境――试着用读表达出这种情境――在表达中更加清晰看到这情境。在让学生读懂文字时,我先采取整体的读,用一个又一个有“信息差”的问题,引领他们读,然后进行理性的分析,分析脱壳的顺序。
在理性分析的同时,也获得了感性的认识、较为形象脱壳场面。这时学生有了初步的脱壳印象时,就引领他们用读来表达这脑中获得的初步形象。在表达这初步形象的同时,他们又会进一步内化这初步形象,而获得更完整,更形象的、更真实的、更有艺术性的“脱壳情境”。
在近一段时间,我老是在思索着一个问题,就是专家们告戒我们要“整段整段读,不要搞零碎的分析”,对这一论断,在教学中我们不太好把握,对于高年级段,我们往往需要的是对个别重点词深入地感知,及体会用词,用句的妙处等,这些都离不开具体的语句,都离不开零散的分析。对这个矛盾我仍是百思不得其解。我发现有些老师教学对重点小节的文字只敢整体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读,而不敢走入这节之中,让学生获得更近距离的感知。
这样虽然好像是整体**知,显得很整块,可是我感觉这样的感知太模糊,太遥远了,没血没肉,不够生动与深刻,是绝对不可取的。
现在,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我们不必在意形式上的零不零散,不必在意是搞整段的分析还是短距离的拉锯战,而应把整个教学精力放在寻找教学主线上、教学的主体形象上。一节课应围绕一条主线(也可以再有一条内在的隐线),对文本的语言文字进行重组,为了获取这一完整的艺术形象,对文本进行高度的融合,对于与主线关系不大的小节,完全可以不理睬(在第二课时中),对于课外有利于深化这一条主线的资料,我们也可引入进来。这样一来,教学就好设计多了,这个疑难的问题也不攻自破了。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金蝉脱壳教学反思2苏教版
教学反思参考2 金蝉脱壳。针对教材的特点,本人抓住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 竞猜谜语,激趣导入。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揭示自然奥秘的,刚上课,我请同学们猜一猜有关昆虫的谜语 身体半球形,背上七颗星,棉花喜爱它,捕虫最著名。七星瓢虫 翅膀一展亮晶晶,整天飞舞花丛中,手足不闲爱劳动,酿造蜜糖好过冬。蜜蜂 长...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7 金蝉脱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7 金蝉脱壳。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通过对重点段的学习,掌握金蝉脱壳的过程和每一过程的特点。3.学会在领悟课文内容 了解表达方法 理清表达顺序 掌握关键词句的基础上,练习背诵,熟读成诵。4.引导学生感受动物世界的奇妙与情趣,认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
五年级语文上册《金蝉脱壳》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上册 金蝉脱壳 说课稿。一 说教材。金蝉脱壳 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课文主要介绍了自然界的神奇现象以及伟人观察事物认真细致甚至为之献身的精神,学习这个单元,能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真细致地观察周围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并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并进而培养出做事认真细致的习惯。金蝉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