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部教学反思

发布 2020-10-17 10:46:28 阅读 3068

目录。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课后反思 2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反思 2

暖流》教学反思 4

早》教学反思 4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反思 5

梦圆飞天》教学反思 6

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课后反思 7

神奇的克隆》教学反思 9

海伦·凯勒》教后反思 9

二泉映月》教学反思 10

郑和远航》教学反思 11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反思 11

精读和略读》的教学反思 13

秦兵马俑》教学反思 14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反思 15

**之都维也纳》教学反思 18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 19

月光启蒙》教学反思 21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22

谈礼貌》教学反思 23

七律·长征》教学反思 24

***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反思 24

大江保卫战》教学反思 26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反思 27

碧叶红花别样情 29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 29

望月》教学反思1 32

望月》一课教学反思2 32

灰椋鸟》教学反思 33

水》教学反思 34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节奏欢快,朗朗上口的现代诗。作为苏教版每册教材的开篇之作,它总会安排一首富有季节或者时令特色的现代诗。《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一诗的主题非常明确,号召少年儿童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绿化祖国,美化我们的家园。

对于环保问题,现在的孩子在嘴上都能说出一二,但实际行动还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教学这首诗歌很容易上成空洞的说教课,为避免这种尴尬,本学期我尝试着从诗歌的特点入手,然后感受诗歌内容,品析诗歌主题。

1、在反复诵读中了解诗歌特点:通过录音范读,自由朗读,孩子发现了这首现代诗的一些特点,比如节奏比较欢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在这基础上他们还发现了这首诗押“ao”韵,其实押韵就是诗歌的一大特点。

另外这首诗的前后呼应也比较容易感知,诗的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结构相似,就差了一个词语,“荒山野岭”成了“青山碧岭”。诗人的这一呼应非常巧妙,他把植树造林的前后不同就融进这两个词语里,并且抓住这一前后呼应能够引起孩子读诗的兴趣,理解诗歌的主旨。春光为什么会染绿我们双脚?

孩子在反复诵读中对“染”产生了浓厚兴趣。其实这也是本诗在遣词造句上的一大亮点,一个“染”字写活了整个春天,写活了漫山遍野的绿色,写活了少年儿童的勤劳与汗水,更写活了诗人的主旨思想。

2、在想象场景中感受诗歌内容。尽管诗歌的主题是植树造林,但是限于是诗歌这一体裁,所以文本并没有花大量笔墨进行场景描写,这是文本的留白,是教学的契机。教学时我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补充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的场景以及植树造林以后小动物们安宁幸福的生活。

两处想象,孩子读活了诗歌的语言文字,读懂了植树造林给自然、人类带来的真切变化。说教在这里变成了体验,相信体验能产生冲动。面对即将到来的植树节,面对春光无限的大好季节,面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植树造林从我做起”一定能化为孩子们的共识与行动。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体现了冰心对春天、对儿童的赞美之情,为了让学生体会这一种感情,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

一、出示课文中心句,“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读后请学生围绕这句话提出质疑。

生: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作者写这句话的依据是什么?

生:作者是怎样写出儿童多的?

师:把几位同学的问题综合成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说只拣儿童儿处行是一定不会找不到春天的?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课文,**这个问题。

二、在读悟中体会作者用词的特点,联想的作用和作者表达的感情。

1、提出自学要求:根据这个问题,仔细阅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词语,在文中写出自己的感受、体会。(作批注)

2、学生自读自悟。

3、交流反馈,老师适当引导。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发言,老师很愿意享受你们的读书收获。

生(略)4、在学生感悟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三、语言训练,总结深化体会。

1、课文学到这儿,请你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填空:你知道在冰心奶奶的眼中,儿童是是是。

2、回到中心,朗读中心句,深化感悟。

现在当有人问你春天在**时,你会说。

四、拓展延伸。

冰心奶奶是一位受人尊敬、爱戴的文学家,她的许多作品都包含着对少年儿童的深深的喜爱和期望,一代代儿童在她的鼓励下发奋学习、立志成才,课后请同学们去阅读冰心姐姐写的文章,并把你认为最感人的文章带到学校里,下堂课中让同学们欣赏。

教反反思:1、本堂课的设计层次分明,从中心句展开教学,最后到中心句,深化学生情感体验。

2、课堂教学中体现了”先学后教“”自主学习“的理念,并都是在有了明确的目标下展开学习的,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3、在课堂上师生关系和谐,对学生的评价中肯、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自由展示自己,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

精读赏析,深入体会:1、组织学生抓关键词“满面春风,和蔼,拍着,兴致勃勃,抑扬顿挫,高兴,满意”等词语,朗读体会***的平易近人又沉稳持重的领导风范。2、***与同学们的亲切对话部分,则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理解对话的内容,同时看图想象对话时的人物神态动作,从而真切地体会***对青年一代的关怀。

以及从背诵古诗文,学生可以了解***对古典文学的热爱。3、点明中心,总结体会:结合两部分的朗读体会,引导学生再一次深入体会:

此时此刻,南开大学的师生们心中的感受———激动,兴奋,喜悦,佩服……所有的感受,所有的情绪,融合在一起,就象一股暖流,温暖了大家的心!这里需要老师做轻微点拨,用一个生动的比喻,就给予课题“暖流”更深层的理解。

《早》这篇课文记叙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后园的梅花和鲁迅书桌上的“早”字的来历,赞扬了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暗示人们要珍惜时间。在第二课时,我抓住三大板块,即“书屋方位”“花早”“人早”,然后再把这三个融合,突出“时时早,事事早”。在教学“书屋”时,让学生**对照,在图上找出鲁迅的桌子位置,学生的争议很大,有的说是左,有得说是右,双方都有自己的理由。

(一是根据书上的文字介绍,一是根据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后来,我告诉他们应该以书本介绍为依据,一步一步为书屋中的各物品确定位置,最后统一意见,都认定了左边是鲁迅的书桌。这个部分的教学较易操作,让学生**对照,通过文字对三味书屋的陈设搞清楚就行了。对“花早”一部分的教学时教学的重点,我注意让学生抓住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是借花喻人,让学生通过欣赏梅花的美来体会梅花和鲁迅之间的共同品质。

教学中,先让学生朗读描写梅花的句子,找出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梅花的,把握梅花的“颜色美、形态美、品格美”,在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品悟之后,又再次引导学生朗读文章,加深体验。这样通过感受腊梅外在的美,联想到腊梅的早,由此引出鲁迅书桌上的早,自然流畅,学生也体会腊梅的冰清玉洁和鲁迅的高洁品格是合二为一的。在整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处理的不够好,学生发言还可以再精彩些。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上完这节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和同事的评价作了回顾、反思,感触颇多,现小结如下:

一、多法并用,感受诗境。

1、抓重点词。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我抓住重点词语“篱落疏疏”、“一径深”、“未成阴”等,采用**对照读、回忆旧知想一想、出谋划策画一画等多种方式,把古诗意境通过学生学习体验活动变成具体的图景,从而让学生体会菜园的美丽、恬静,感受花丛追蝶的快乐。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古诗解读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以读为本。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体会到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计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我引导学生先看图,说说图意,感受美。

然后让学生自读自悟,联系看图,感悟**相通之处,从图悟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与此同时,我以读为本,把读和理解、读与想象等有机结合,并不断提高读的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理解地读,投入感情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在一次一次地朗读中,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词的想象力,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凝炼。

二、创设情景,升华感情。

从一年级到现在,我班学生已经积累了40多首古诗,孩子很希望有个展示的机会。时值春天大好时机,我想,何不收集几张**来让学生看看美好的春光,说说此时此刻想到的诗句,况且也能促进本课情感目标的达成。果然,孩子们的情绪很高,不仅能对着**恰如其分地说出诗句,还能发出由衷的赞叹:

“春天真美啊!我爱春天!”“春天真是个魔术师,把大地装扮得这么美丽。

”“这真是‘春色满园关不住’!”我知道我成功了,因为孩子的灵性在闪耀了,孩子的情感在喷发了。

当然,也有不足之处:

1、预设欠充分。

课堂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并且这种生成并不是无法捉摸的。只要预设充分,精彩菜会涌现。如:

在设计教案时,我意识到“篱落疏疏”是个教学难点,准备用**、板画、扩词来解决。在两次试教中,学生都能一点就通,难点突破不再是个难题了。但在这次教学中,情况出人意料,学生竟理解为“篱笆很密”。

我想如果开始能收集一张“密不可钻的篱笆”**比较一下,诗意就显而易见了。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和下册作文全部教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和下册作文全部教学设计。目录。上册。习作1 写一位老师 2 习作2 写一种动物 3 习作3 秋天的树叶 5 习作4 说说心里话 7 习作5 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 9 习作6 看图编故事 10 习作7 任选题目作文 12 下册。习作1 写一种自然现象 14 习作2 习作修改 15...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复习全部专题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复习资料全部专题。字音。第七单元 清平乐翁媪鸡笼卧剥莲蓬。饯行友谊当作随即暂时伫立按捺不住脍炙人口。诸暨供给秦家积攒运载闷热闷得慌。押解差人抡起较量掂量彩头教头衣裳功夫本事 一锭银子踉跄 第六单元 浸蚀啃啮脊背毛毛棱棱。安徽给予白炽灯不教一日闲过锲而不舍日雕月琢。诞生颁奖机械。厄...

年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半截蜡烛》教学设计附反思

教材分析 半截蜡烛 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文章,文章通过描写二战期间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人与德国官兵周旋,最终一家人通过沉着 机智有惊无险地保护了情报 保住了生命,战胜了敌人。文章描写的是二战期间,学生没有生活体验,不会产生共鸣,也就不会有最近发展区 冯伯虎 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现代化技术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