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发布 2020-10-15 17:58:28 阅读 9150

教学设计。

年级:一年级科目:语文教师:

教学内容课时设计。

古诗两首共2课时,第1课时授课时间。

2023年月日星期第节。

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

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

一、教材分析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

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

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

二、学情分析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画面等教学。

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1、有朗读故事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春天的情趣。三、教学目标。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四、教学重点难点。

五、教学准备。

1、学习生字词。

2、能有感情的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师引言:同学们,夏天到了,你们高兴吗?说说为什么。(学生交流)是啊,老师也非常喜欢夏天,去年夏天,老师还出去游览了一番,拍了不少照。

六、教学过程片呢!今天,老师把**给你们带来了,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分享快乐吗?请。

大声说出你们看到的美景吧!(课件展示令人赏心悦目的荷塘美景: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亭亭玉立的荷花娇媚动人,鲜嫩的莲蓬清香诱人。)

2.师激趣: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们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学生交流)看到这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12课《古诗二首》。

3.识记并书写生字“首”。

1)指生当小老师领读,注意强调“首”是翘舌音。(2)结合字理图讲解“首”的本义并组词。(3)结合本课讲解“首”的引申义并组词。(4)指导学生书写。

指导学生观察“首”在田字格中的位置。②学生尝试交流书写注意点。

教师归纳:点、撇位于竖中线两侧,首横长且直,横画上下对正。4.揭题: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

六、教学过程。

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板书诗题。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5.简介作者白居易。(1)学生介绍诗人。(2)教师补充。

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著名诗人,有“诗魔”之称,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古诗。(课件显示要求:拼读生字音节,注意读准字音;用加一加、换一换等方法识记生字字形;给生字找朋友组词;读通句子,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律。)

3.汇报交流。预设:

采:注意读准平舌音,结合字理理解字义。踪:注意读准平舌音,结合形声字识记生字。迹:分析结构和笔顺,扩词,理解“踪迹”。萍:扩词,看**理解“浮萍”。…

二)熟读古诗。

1.划节奏读诗。师引导:大家和生字娃娃交上了朋友,已经能把诗读通了,但这远远不够,我们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

这首五言诗该怎样划分节奏呢?请用“/”画出来。(学生各自练习朗读,并根据练习时的节奏用铅笔在书上做记号。

)2.指名汇报,相机大屏显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指名读诗。

4.师讲解诵读要领并范读:诵读古诗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地读,这会破坏古诗的韵味,要注意音断气连,像老师这样,你们听——

5.齐读古诗。6.趣味诵读。师引导:

这样就读出诗的节奏来了。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我们读起来更有趣些呢?师示范拍手读。

同学交流多种方法:跺脚读、合作读、**车读、表演读……

7.小结:同学们,刚才你们手舞足蹈、摇头晃脑地读诗,这样多有趣啊!8.师引导:同学们,初读了诗文,你们知道荷花池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一个小娃偷采白莲。)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师引言:一个小娃在池塘上偷偷地采了好多白莲,究竟有趣在哪儿呢?让我们一同走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2.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3.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

1)引导学生通过“你问我答”的形式汇报自己是如何“看”出来的。小娃:男孩儿或女孩儿。小艇:船。

2)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展开联想:荷塘是什么样的?白莲是什么样的?(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想象到的“莲叶何田田”的美好画面,唤起大家对荷花池和娇嫩的莲蓬的向往之情。)

3)指导学生融情想象:如果你就是这个小娃,看到一池的荷花都在风中舞蹈,风中还传来了莲蓬的清香,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相机理解“莲蓬”。课件展示莲蓬:瞧,这就是莲蓬,它长在荷花花瓣中间。

莲蓬里藏着一粒粒的莲子,花瓣落了之后就慢慢成熟了,甜甜的莲子可是夏天解暑的好东西。)

4)采访式指导朗读。①小娃欣赏着美景,陶醉在花香中,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么样?(高兴。)来,读出你的高兴。(被采访的学生读)

小娃采着莲蓬,吃着莲子,此时此刻,他的心情怎么样?(又高兴又激动。)来,读出你的激动。(被采访的学生读)

小结:小娃欣赏着美景,享受着美味,真是惬意又幸福。请大家一起读出你们此刻的感受。(学生齐读)

4.朗读前两句诗,思考: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个字?

1)师引导:这么多的白莲是小娃瞒着荷塘的主人偷偷采的,你想想,如果你是小娃,这时候,你会想些什么呢?

2)指导读出紧张、高兴的心情。

3)是的,偷采了白莲回家的小娃既高兴,又紧张。(齐读)(4)引导学生讨论:你觉得小娃的这种“偷”可恶吗?(5)你有过偷偷地做一些类似的恶作剧的经历吗?

6)小结:对呀,一个“偷”字,形象地表现了小娃的天真调皮,写出了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齐读)

7)配乐再次有韵味地诵读前两行诗句。(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师引导:小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现吗?你们从哪儿知道的?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3.学生汇报交流。

1)小娃忘记了隐藏自己的行踪,满池的浮萍被他的小船冲开了一道波痕。(2)理解:不解——不懂得,不明白,不知道。(3)认识浮萍。

导学:浮萍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看,这就是浮萍,它是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植物。(先指着画面让学生理解,再出示浮萍的**。)

4)当小船慢慢驶来,浮萍……(做手势)

5)可是小娃**知道,小船划出的波痕已经暴露了他偷采白莲的事。多么纯真质朴的孩子呀!

6)看到浮萍开了,你会怎么想?(替小娃担心、着急。)

7)指导学生读出这种心情。(自读、指2—3名学生读、齐读。)4.猜诗人的行为、心理:

1)诗中不仅藏着一幅幅美丽的、有趣的画面,还藏着一个人呢?你们猜,他是谁?

2)你猜白居易此时正在岸边干什么?(窥视、偷笑。)

3)我来采访一下:请问白老先生,您为什么在偷偷地看,偷偷地乐?(4)指导朗读。

四、感情朗读,背诵全诗。

1.指导学生想象古诗的内容,练习背诵。2.检查背诵。

3.师引导:诗中的小娃多可爱呀,你能把这首诗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吗?(学生改编故事,交流。)

4.小结:其实,像这首诗一样,写儿童有趣故事的诗还有很多,比如《四时田园杂兴》《村居》《宿新市徐公店》等,课后大家可以找来读一读。

五、指导写字。

1.先让学生观察“采”的字形,引导学生分析。2.教师范写。

3.学生练习写。(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4.展评学生写的字。

七、课外拓展。

八、作业设计。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教务主任:校长: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教学设计。年级:一年级科目:语文教师:

教学内容。古诗两首。

课时设计共2课时,第2课时授课时间2023年月日星期第节。

池上》一诗描写了一个小娃“偷采白莲”的有趣情境,非常接近儿童的。

小池》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

一、教材分析生活,符合儿童的心理,充满了童真、童趣。

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由衷喜爱之情。

本课的设计重点是使学生学会古诗并掌握识字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头脑中“活”起来,使学生回想起。

二、学情分析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朗读、想象等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画面等教学。

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诗中,感受诗中儿童的快乐,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1、有朗读故事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春天的情趣。三、教学目标。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四、教学重点难点。

五、教学准备。

一、以诗引诗,创设情境。

1.(出示配乐课件:吟咏春天。)引导学生背诵古诗《春晓》《咏柳》。

六、教学过程。

2.交流:我们刚才背诵的诗有什么共同点呢?(都是描写春天景色的诗。

)3.教师引导:大自然的美景总是令人陶醉。从古至今,不知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赞美它。

(出示配乐课件:夏天情。)师导言:

生机盎然的春天过去,姹紫嫣红的夏天来了,你们看到了什么?

4.导入新课,揭题。

是呀,大自然是那么美好,万物是那么和谐。南宋诗人杨万里被这个美丽的小池塘深深地吸引,写下了一首名为“小池”的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文题目:小池。)

5.学生读课文题目,教师介绍作者。二、初读古诗,学习字词。

六、教学过程。

1.教师导学: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池塘呢?我们一起来有滋有味地读读吧!

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诗歌,勾画难认难记的生字生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可以读给同桌听,也可以读给老师听。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3)自由朗读古诗,要把诗歌读得字正腔圆。

2.指名朗读古诗,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评价的过程中相机出示“泉”“流”1、学习生字词。

2、能有感情的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爱”“柔”“荷”“露”“角”的生字卡片,巩固字音,交流识字方法,联系诗句或者生活实际理解字义。教师相机指导:

1)课件出示“泉”的字理图,学生观察后小结:甲骨文字形像水从山崖泉穴中流出的样子。本义:泉水。

2)课件出示“爱”的字理图,学生观察后小结:手捧着东西送给朋友,以此表示友爱、喜爱。相机用“爱”组词并说话。

3)引导学生用“加一加”或“形声字”的方法识记“流”“柔”“荷”“露”。

4)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记“角”。

3.指导学生将生字带入古诗中,再次朗读诗句,读出古诗的节奏。(1)让我们再回到这个小池塘,去体会它的美。老师再读。

(2)这首古诗听起来很美,你会读吗?(3)请你也这样读一读,读出节奏。(4)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5)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男女对读。(6)师生接力读,全班接力读。三、深入朗读,体会诗意(一)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插图: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边看画面边读,说说诗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诗中找出来。(荷花池、泉眼、树荫、荷叶、蜻蜓。)

二)理解诗意。

1.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1)相机引导质疑:泉眼的水是怎样流的?“惜”是什么意思?谁舍不得谁?怎样理解“爱晴柔”?

2)指导朗读:一道细流缓缓地从泉眼中流出,池畔的绿树在阳光的照射下,将树荫投到水面,忽明忽暗。这么宁静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呢?(要读得轻柔、甜美,速度稍慢,饱含不舍之情。)

3)指导想象:荷叶刚露出什么?蜻蜓就怎样了?如果它们会说话,会说些什么?

4)“早”和“才”诗人用得非常准确、生动。有了这两个字,我们读这两句诗时眼前仿佛看见了什么?(学生交流)

5)引言:多么细微的画面,竟然被细心的诗人观察到了。如果你是诗人杨万里,此时会怎样来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

指名反复读,读出欣喜的语气。②配乐读。

2.总结:是啊,清清的泉水,茂密的大树,娇嫩的荷叶,可爱的蜻蜓构成了小池优美的风景。难怪诗人要把这样的小池写下来,这里真是太美啦!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试着背诵。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小荷渐渐长大,大家想知道它们在盛夏时节的美丽姿态吗?(出示课件:满池的荷花的**及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小池只是大自然中的一个非常非常小的部分,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呢。这些美景正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去观赏,去赞美。当然,大自然更期待你们去爱护。

这样,美景才会越来越美,越来越多。

五、写字指导。

1.学生仔细观察课后田字格中的“无”“树”“爱”“尖”“角”的字形,思考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得正确、好看,并把自己的建议分享给大家。

2.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补充,重点注意:(1)“无”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2)观察“爱”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注意比例。(3)“尖”的第一笔是“竖”,“大”要写得舒展。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4.学生练写,欣赏评议。

七、课外拓展。

八、作业设计。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教务主任:校长:年月日年月日年月日。

不用注册,免费**!

2023年春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识字1春夏秋冬。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 霜 吹 落 等8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 春 风 冬 等7个生字。2.学生自主识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初步了解四个季节的自然现象。3.培养学生能够与伙伴学习 合作的能力。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四个季节的自然现象。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2023年春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太阳 教案含反思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4四个太阳。1.会认 太 阳 道 等生字,会写 太 阳 等生字。2.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体会作者的善良及其美好的心愿。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识字 写字,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感悟作者的美好心愿。教学课时 2课时...

2019春部编版一年级语文 下册 期末复习计划

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计划。一 班级情况分析。班中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拼读音节,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 阅读和学习普通话。大部分学生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会组词。听说能力有所提高,能看图听故事 讲故事和编故事,能看图较为连贯地说一段话,并写下来。能阅读浅显的注音读物,了解大概内容。但是仍然有个别学生存在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