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精品教案。
一、文本教学解读。
秋天》是一篇介绍秋天的短文,描写了秋天到来时天气、树叶、天空及大雁活动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全文注音并配以插图,旨在让学生借助拼音识字、朗读及认识事物。
1.识写生字。
课文共55个汉字,其中10个生字要求认读,4个要求会写。10个生字中,“了、片、大、飞、个”等字已在前面的教学**现过,是熟字,宜用“再认”的方式认读;其余生字,宜用“拼读”的方式认读。
认读“秋、气、大、会”4个字,宜将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先借助拼音读一读,再用字组词说一说,最后根据字形记一记。例如“秋”字,先认读“秋天”,再用“秋”组成“秋风、秋雨、秋月、中秋”等词语,最后用“拆合法”记一记“秋”的字形,“禾+火”合成“秋”,意思是“谷物成熟”。“会”宜借助熟字“人+云”识记,并认识偏旁“人”字头。
认读“树、叶、飞”3个字,宜借助课文插图,读一读生字、认一认事物,将识字与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再借助熟字“木、口”,认识“木”字旁、“口”字旁。
认读“片、个”2个字,可以组成“一片、一个”,说一说:一片雪花、一片树叶、一个孩子、一个汉字等,表示单数,再组成“一片片、一个个”,再说一说:一片片雪花、一片片草地、一个个孩子、
第1页/共10页。
一个个汉字等,表示多数。
认读“了”字,这是一个轻声字,宜整体认读“凉了、黄了、落了、来了”等词语,熟读为主。
了、子、人、大”4个要书写的字都是独体字。在掌握横、竖、撇、捺写法的基础上,重点学习“横撇”的写法。教师需要边示范边提示书写要领:
横笔略上斜,撇笔不宜长。要求学生练熟新笔画后再书写整字,教师示范并提示:“了”,横笔略上斜,撇笔不宜长;弯钩沿中线,不能一直线。
“子”,“了”字加一横,横笔略长在中线;“人”,撇从中线起,捺从撇上出,撇尖与捺脚,同在一条线;“大”不是在“人”字写完后加一横,而有特别的写法,即:长横在中线,竖撇横中穿,捺从交叉下方出,收笔略比撇尖低。
2.朗读课文。
在识字的基础上,应让学生自己尝试朗读课文。重点指导:读准轻声字“了”,应在熟读中形成“轻而短”的发声技能;读准“一”字的变调,应根据注音读正确、读熟练,此处不讲变调规则。
针对学生自读**现的问题,运用“跟读”与“问读”的方法,帮助学生将句子读正确、读连贯。跟读:学生跟着教师朗读,从分句到整句、从一句到几句,逐步扩大跟读句子的长度,读熟课文。
问读: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读出相应的词句,在问读中学习根据句子的意思正确停顿,积累朗读经验。例如:
什么从树上落下来?一片片叶子从哪儿落下来?
3.背诵积累。
第2页/共10页。
在正确、连贯地朗读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背诵课文。《秋天》语句长短不一,且分成3个段落,学生背诵时的难点在于“长”。教学时宜“化长为短”,先根据所写的事物分别背诵,再按顺序将短句串联起来,背诵全文。
还可以借插图分层背诵。借助插图,按照从近到远(或从地面到天空)的顺序,分两个层面进行背诵。近处的事物:天气、树叶、叶子;远处的事物:天空、大雁、雁阵。
需要提醒的是,学生的背诵方法不局限于上述方法,应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背诵。
4.迁移运用。
秋天》用通俗易懂的语句,描写了秋天里事物的变化,从这些变化中认识了秋天这个季节的特点。常用的句式是“什么怎么样”,比如“天气凉了”“树叶黄了”等。这样的认识方式和表达句式,学生可以迁移到对秋天的认识中。
教学时可以借用课文中的另一侧插图“松鼠储粮图”,引导学生用“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说秋天的变化:高粱;果树;松鼠。跟着教师阅读其他文本,用相同的句式反复地进行说话训练。
而后,可以鼓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秋天还有哪些事物也发生了变化,运用这样的句式自由说话。这样的说话活动,既丰富了学生对秋天的认识,又丰富了学生的语句积累。
二、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0个生字。
第3页/共10页。
2.学写汉字“了、子、人、大”。
3.学习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背诵课文。4.借助**阅读,丰富对秋天的认识。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汉字,会认会写“了、子、人、大”四个字。2、能正确、顺畅地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进行语言训练,在朗读中了解秋天的一些变化。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板块一认读字词,认识事物1.认读“秋天”,识记“秋”字。
1)出示“秋天”:谁能根据拼音读一读这个词语?谁能用“秋”字组成不同的词语?
2)“秋”可以拆成哪两个字?这两个字合起来表示什么意思呢?要点:“秋”由“禾”和“火”合成,表示谷物成熟。2.凭借经验,自由认读。
出示“气、大、会”:(1)你认识哪个字?请领着大家读一读。(2)谁能用这个字组一个词?(3)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
提示:“会”是由“人+云”合成,认识偏旁“人字头”,“人”字作偏旁时变“扁”了。
3.借助插图,认读“树、叶、飞”。
第4页/共10页。
1)出示课文插图:谁能说一说图中的事物?要点:树木、叶子、飞翔的大雁。(2)熟读生字“树、叶、飞”。
3)比较一下“树”与“木”、“叶”与“口”,你有什么发现吗?要点:“木、口”分别是“树、叶”的组成部分,称为“木”字旁、“口”字旁,作偏旁时变“瘦”了。
4.比较多少,认读“片、个”。
1)出示:一片叶子、一个汉字。谁能读一读?还可以用“一片、一个”表示哪些事物?
2)出示:一片片叶子、一个个汉字。谁能读一读?这与“一片叶子、一个汉字”有什么不同?
要点:“一片、一个”表示单个;“一片片、一个个”表示很多。(3)游戏:老师来说“一”,你们来说“多”。
举例:一只大雁——一只只大雁;一群大雁——一群群大雁;一棵大树——一棵棵大树;一片树林——一片片树林。
板块二正确连贯地朗读课文1.教读轻声。
1)出示“了”字。这是一个特别的字,没有四声,怎么读呢?要点:
轻声字的朗读要领是“轻而短”;教师示范,学生跟读。(2)出示带“了”的词语:凉了、黄了、来了。
谁会读这些词语?哪些词语也带“了”字?
2.教读变调。
第5页/共10页。
1)出示“一”字。这个字会读吗?
2)出示带“一”的词串:一片片叶子、一群大雁、一会儿、排成个“一”字。比较一下两种读法,你觉得哪一种好听?
提示:教师先用“不变调”的方式朗读,再用变调的方式朗读;比较后总结:变调更好听;教师领读,直至熟练自如、顺口顺耳。
3.尝试自读。
1)请你自己朗读课文,一句一句地读正确。(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4.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第l、第2两个自然段,教师先一个分句一个分句地领着学生朗读,再一个整句一个整句地朗读。
第3自然段,教师示范读出惊喜的语气,学生模仿朗读。(2)师问生答,读顺长句。
什么从树上落下来?——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一片片叶子从哪儿落下来?
——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怎么样?一会儿又怎么样?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板块三多种方式,背诵课文。
1.秋天来了,事物都会悄悄地发生变化。请你根据事物的变化,将句子说完整。
天气;大雁;叶子;天。
第6页/共10页。
空;树叶;秋天;
要点:说出这些事物的特点,例:天气凉了。
2.出示课文插图。课文是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秋天的。请你看图,课文是怎么排列顺序呢?
要点:课文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介绍。
3.现在请你对照插图,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完整地介绍一下秋天。
要点:天气——树叶——叶子——天空——大雁——秋天。4.请你练习背诵课文,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板块四**阅读,话题交流1.借用插图接着说。
出示插图“松鼠储粮”。秋天来了,还有哪些事物也发生了变化?请你接着说:秋天来了,什么怎么样。
要点:秋天来了,高粱红了;秋天来了,苹果熟了;秋天来了,松鼠储藏食物了……
2.跟着老师边读边说。
请你跟老师朗读另一篇《秋天》,说说作者写了哪些秋天的事物,各有什么变化。
要点:田野里的稻子、棉花、高粱;果园里的苹果、石榴、枣子。预示着这是一个丰收的秋天。
3.联系生活继续说。
第7页/共10页。
秋天来了,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发生了变化?请你继续说:秋天到了,什么怎么样了。
要点:秋天到了,稻子黄了;秋天到了,棉花白了等,鼓励学生能用句式连着说。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第8页/共10页。
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板块五认识横撇,学写汉字1.认识横撇,熟练书写。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教师边示范边提示书写要领;要求练熟新笔画后再书写整字。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第9页/共10页。
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2.范写“了”,学写“子”。
教师示范并提示“了”的书写要领;比较“了”与“子”,练习书写“子”:“了”字加一横,横笔略长在中线。
3.范写“人”,学写“大”。
教师示范书写“人”,并提示书写要领;学生比较“大”与“人”的书写区别;学生练习书写“大”字。
第10页/共10页。
2024年一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一1秋天教案4新人教版
秋天。一 教学目标。1.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读出长句子中停顿和自然段间的停顿。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使学生了解秋天的特点,懂得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感受到秋天的美。3.揣摩 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 热爱生活的感情。二 重点难点。1....
2019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秋天人教部编版教育
秋天 教学设计。许建梅。教学目标 1 认读 秋 等10个字,会写 了 子 人 大 4个生字。2 能正确 流利朗读课文。3 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 兴趣和亲近大自然的情感。课前准备 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收集秋天的实物。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2课时。一 激趣导入,初学质疑。1.导入 大自然是一幅...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5 影子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影子 人教 部编版 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 会认 影 前 后 等十一个生字,会写 飞 马 鸟 三个生字。认识两种笔画 和 认识两个偏旁 犭 和 宀 2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3 通过观察图画与联系生活,学会识别 前 后 左 右 四个方位,培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