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16《爱莲说》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

发布 2020-10-14 00:04:28 阅读 7527

《爱莲说》导学案。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通过对“托物言志”写作方法的学习,理解荷的精神内涵。

一、预习检测。

1、关于《爱莲说》。

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但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这篇“说”,是宋朝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任职时写的。《爱莲说》是一篇状物抒情、寓哲理于暗喻之中的名文。

作者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况,婉曲地批评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言简意丰,文笔摇曳多姿,历久传诵不衰。2、关于周敦颐。3、给下列字注音蕃()濯()涟()亵()噫()鲜()4.解释下列词语蕃()濯()妖()蔓()益()植()亵()谓()鲜()君子()宜()清涟()亭亭()5.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陶后鲜有闻。(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品味语言,领悟语感。

1、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呢?

2、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文章是不是仅仅写莲花呢?作者借莲花来写人,而又直接在文中点出来,那这种写法叫什么?

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比喻君子“濯清涟而不妖”一句比喻君子“中通外直”一句比喻君子。

不蔓不枝”一句比喻君子“香远益清”比喻君子。

亭亭净植”一句比喻君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一句比喻君子3、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了菊花、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4、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形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5、作者将菊花、牡丹、莲花一一拟人,表达什么思想?

6、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三、知识拓展。

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四、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可爱者甚蕃蕃:②陶后鲜有闻鲜:③亭亭净植植:④濯清涟而不妖濯:2.翻译下列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译文: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3.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

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五、板书设计。

爱莲说周敦颐。

生长环境---濯清涟而不妖纯真自然,不媚于世体态---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香气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高洁独立风度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第- 2 -页共3页。

托物喻人。菊花牡丹对比烘托。

第- 3 -页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 16爱莲说

爱莲说 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与自主学习 1.学习目标。1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理解 托物言志 的写作手法 2 理解作者写牡丹 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2.自主学习 15分钟 1 初读课文,识记下列加下划线字的字音 字形。淤泥濯清涟 亵玩焉 隐逸者鲜有闻。2 解释下列加下划线的字。可爱者甚蕃 濯清涟而不...

初中七年级语文《爱莲说》导学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 爱莲说 导学案。一 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并把握词 语句,疏通文意。2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3 认识古代仁人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资料袋 1 了解 说 这种文体。说 就是古代 种以议论为主的文体,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用来抒发感情。本文就是一篇借物咏志讽世的...

七年级《爱莲说》导学案 1

3 朗读体会,请3位同学读。教师评价 注意舒缓节奏。染 和 妖 一扬一抑。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陈述句式,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重音应放在 鲜 字上。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疑问句式,朗读时应读升调。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感叹句式,朗读时应读降调。同学齐读。再读课文评价。4 学生自读课文 出示课件伴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