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同步练习题

发布 2020-10-10 12:28:28 阅读 4500

第六单元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燕山(yān)胡骑(jì)机杼(zhù)环谒(y)b.华歆(xìn)邑人(yì)优劣(nìe)泯然(mǐn)c.军帖(tǐe)可汗(hán)朔气(shuò)城阙(qu)d.宦游(huàn)曲阑(lán)云鬓(bìng)辔头(pi)

2.解释下列每组中加点的字词。①教导②相符、相当③北方④回头看①诲人不倦()②不能称前时之闻()③朔气传金柝()④元方入门不顾()

3.下列各句中的数目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两个的分别是()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b.仲永生五年c.军书十二卷。

d.又七年,还自扬州。

e.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5.按要求填空。

如果你的一个同学被其他人误解了,但他并不生气,仍像从前一样去宽以待人,你这时就可用我们学过的《〈论语〉六则》中的一句话来表扬他。这句话是“,。

《木兰诗》中的“,”两句揭示出了战地生活的艰苦。③你的一个最要好的同学要到外地去读书了,送别的时候你可以引用王勃的两句诗“,。来和他共勉。

6.下列句子中的“之”分别指代什么:⑴默而识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⑶传一乡秀才观之()⑷友人惭,下车引之()⑸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c、尊君在不。d、择其善者而从之。第二部分:(一)

卿卿复卿卿,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②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8.木兰代父从军的原因是什么?

9.画线的第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写出了。10.两组“旦辞暮宿(至)”写出了。11.两组“不闻但闻”写什么景象?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2.第四段主要写什么?为什么略写?

13.选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b.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4.木兰凯旋回朝,天子怎样对待她?她的要求是什么?

15.画线的第二句是什么描写?表现木兰什么特点?16.结尾一段吟唱附文,以兔为喻,赞颂了什么?

17.对木兰这一形象的意义,怎样贴切评价?

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

“a在不?”答曰:“待b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c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8.将文中画线处的句子补充完整。

19.将“君”、“尊君”、“家君”正确地填人文中的a、b、c处。依次是:

20.找出描写友人神态的词句写在下面。

21.友人为什么会遭到元方的驳斥?你赞同小元方的做法吗?22.你如何看待“信”和“礼”?

三)怪哉。汉武帝幸甘泉,驰道中有虫,赤色,头牙齿耳鼻尽具,观者莫识。帝乃使东方朔视之。

还对曰:“此虫名怪哉。昔时拘系无辜,众庶愁怨,咸仰首叹曰:

“‘怪哉!怪哉’盖感动上天,愤所生也,故名怪哉。此地必秦之狱处。

”即按地图,信如其言。上又曰:“何以去虫?

”朔曰:“尺。忧者,得酒而解。

以酒灌,当消。”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

注释]①幸:临幸,古代皇帝到某地称为“幸”。②拘系:

拘押,关押。③庶:庶民,百姓。

④按:察看。⑤信:

的确,确实。23.解释加点词语。①观者莫识()②还对曰()③咸仰首叹曰()④信如其言()⑤何以去虫()⑥以酒灌()24.翻译句子。

①此地必秦之狱处。

于是使人取虫置酒下,须臾糜散。

25.《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到,鲁迅小时候曾经问他的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先生不予回答。

你能根据本文作出回答吗?26.东方朔对“怪哉”的解说,是否含有更深的意味?

(四)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阅读提示〗

一个春风怡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巳平静下来。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杖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

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远离家乡的诗人听着这样—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怎能不起思乡之情呢?诗人情不自禁吟丁这首七绝。27.贯穿全诗的线索是。

28.这首诗用词严谨,照应严密。诗中“谁”与“”相照应,“飞”与“散”呼应,“春风”则与标题中的“”相呼应,“折柳”为别离曲,故又与结句中的“”相呼应。

29.“敝入春风满洛城”的意思是。这是诗人的,是艺术的。

30.“此夜曲闻折柳”一句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其原因在于。

31.“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中“何人”仅仅是说别人,说大家,对吗?32.“折柳”既是曲名,又是古人送别时的—种习俗。你能说出关于折柳曲的诗句吗?

第三部分:写作。

学了《伤仲永》后,我们无不为方仲永的“泯然众人”而感到可惜。如果方仲永及其周围的人是另外一个样子,现在的方仲永又将如何呢?请以《夸仲永》为题写一篇作文,以上。

参***:1.a2.①教导②相符、相当③北方④回头看3.ac5.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③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6.⑴知识⑵仲永⑶仲永写的诗⑷元方⑸书具7.d8.父亲年老无力从军,家中又无长兄,同时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保卫国家的大计。(意近即可)9.排比。木兰急切操办行装,而且井然有序的情景。

10.征途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11.宿营地空寂荒凉的景象,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细腻情怀。12.概写木兰十年征战的生活。

由于诗的重点在于颂扬她勇于献身不图荣华富贵的高尚情操,所以对战场和战争略写。13.a14.天子“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的要求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15.动作描写。表现木兰归来后喜不自禁、恢复**的激情。16.赞颂木兰女扮**代父从军长期征战的谨慎和机敏。

17.木兰代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18、对子骂父,则是无礼。19、依次是:

尊君、君、家君20、友人便怒;友人惭21、因为友人无信无礼;“信”,是立世之本,友人无信还无礼,小元方据理反驳,做得好。22、“信”是立世之本,“礼”是做人之本。23.①识辨②回答③都④确实⑤除去⑥用24.①这儿肯定是秦朝的牢狱所在的地方。

②于是派人把“怪哉”虫捉来放到酒中,过了一会这虫子就化掉。

了。25.传说中因人含冤怨愤而变成的虫子,在酒中就会化掉。26.东方朔的解说,含有劝喻汉武帝要宽待百姓的意思。

27、闻28.暗,春夜,故园情29.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想像。夸张(注意“满”字的作用)30.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

折柳就是离别的同义词。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激荡起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31.不对。

这既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思念故园之情的还是李白自己。3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卷

七年级 语文版 第六单元检测题。班级姓名座号 一 按要求填空 16分 1 夜雨寄北 中想象的诗句是。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中,道出万水千山隔不断朋友情谊的名句是。3 淮上与友人别 中,用 风笛 离亭 烘托了离人的特殊心境的诗句是。4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中,比喻新事物不断涌现的诗句是。5 木兰诗...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卷

时间 100分钟 分值 100分 班级姓名成绩。一 积累与运用 20分 1 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的方格内 4分 岳麓山的钟灵毓秀,不在于其秀丽的自然景观,而在于其山川灵气所 y n 育的文化内蕴,可以说,岳麓山是 b 大精深的湘文化的发 xi ng 地,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异...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单元练习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语文版 一 积累和运用 40分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8分 不亦说乎默而识之人不知而不愠。可汗大点兵。尊君在不辄难之称前时之闻。环谒于邑人。日扳仲永携拯如初城阙泯然。华歆。2 用原文语句填空 6分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成语 择善而从 源于 论语 中。元方驳斥来客的两个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