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试卷 一

发布 2020-10-10 12:20:28 阅读 4034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聪敏而且爱好学习,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二、文言文阅读(38分)

一)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9、这首诗的题目是作者代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一起,被称为4分)

10、“与君离别意”,中的“君”指1分)

11、“无为在歧路”的“无为”意思是2分)

1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

2分)13、点出杜少府出发地点的句子是将宦游之地的句子是2分)

二)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4、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字。(4分)

俱欲: 15、区别下面句中加下划线字的古义和今义(4分)

本所以疑所以:古义: 今义:

疑: 古义: 今义:

三)《论语》六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论语》的“论” 字读 __它是记录及其

言行的书。(3分)

17、课文里有些语汇已经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其中有两个表示虚心好学的成语是2分)

18、《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分)

19、第一则用了两种修辞手法。(2分)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

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四)

读贺知章《回乡偶书》一诗,回答后面问题。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21、“离别家乡岁月多”一句和我们学过的同题另一首诗中一句意思相同并相照应。(2分)

22、在此诗中,指的是哪些人“人事半消磨”?(2分)

答。23、诗中两句,触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想?(2分)答:

三、作文(40分)

先在下面这个题目中的横线补充一个表示心理感受的词语,如“愉快”“兴奋”“伤心”“痛苦”等,然后把那一天发生的事情和你的感受写下来。

题目:让我的一天。

注意:1、中心要突出,写出重点来。 2、注意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有机的结合起来。 3、通过环境描写或侧面描写表现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4、字数在以上。

参***:

一、积累和运用 1、b 2、b 3、a b 4、a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5、b 6、(1)不——否 (2)火——伙 7、c 8、c 二、文言文阅读 (一) 9、《送杜少辅之任蜀州》 王勃唐初唐四杰 10、杜少府 11、无须,不要 12、四海之内都有知心朋友,远在天边就好像近在咫尺、 13、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二)14、一起想要 15、所以:古义:……原因今义:

表因果关系的连词疑: 古义:迟疑今义:

怀疑 (三)16、lú孔子**们 17、不耻下问学而不厌 1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9、排比、反问 20、略 (四)

21、少小离家老大回。

22、既指作者,也指家乡的人。

23、诗人虽然离别家乡数十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却一如既往。诗人独立镜湖之旁,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他的心头,也反衬昔日的人事几乎已经变化净尽了。

三、作文(略)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试卷(二)

一、默写(1—6题,共12分)

1、儿童相见不相识。

2却话巴山夜雨时。

3、扬子江头杨柳春数声风笛离亭晚。

4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千古绝唱,其中人们最欣赏的诗句是。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富有哲理的诗句。

二、古诗阅读(7—9题,6分)

读贺知章《回乡偶书》一诗,回答后面问题。(6分)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7、“离别家乡岁月多”一句和我们学过的同题另一首诗中一句意思相同并相照应。(2分)

8、在此诗中,指的是哪些人“人事半消磨”?(2分)

9、诗中两句,触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想?(2分)

三、文言文阅读(10—25题,共32分)

一)《论语》六则(12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分)

罔殆:1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2分)

1)人不知而不愠:

2)默而识之:

12、分别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3、用课文原句回答:(2分)

1)作者阐述学和思辩正关系的句子是哪句?

2)作者说明孔文子称“文”的原因是什么?

14、课文中有些话已凝结为成语,试着写出你印象最深的两三个成语。(2分)

15、升入初中的你,一定感到了初中学习与小学学习是那样的不同。结合 《〈论语〉六则》,请你谈几点学习的体会。(3分)

二)期行(10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6、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2)相委而去:

17、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1分)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18、文中哪些语句体现出元方虽小,却很明白事理?(2分)

19、文中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2分)

20、“拉钩上吊,一百年不回头”,你还记得这句童谣吗?多年来,你可能曾为了自己而失信,也可能曾为了守信而付出代价。那么这则故事,带给你的又将是何种信念呢?为什么?(3分)

三)乘船(共10分)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2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1分)

辄携:22、解释加点的词。(2分)

有一人欲依附。

遂携拯如初。

2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幸尚宽,何为不可?

宁可以急相弃邪?

24、华韵、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猜测一下华韵难之的理由或当时的想法?(2分)

25、假设你是一位道德裁判,你将如何判断两人高下?并简述理由。(3分)

三、作文(26题,共50分)(两题任选一题)

26、(1)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总有一些埋藏于灵魂深处而又时常折磨着自己的事情,这是一种毒素,聚积多了,时间长了,对身心的健康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因而,请你勇敢地走入阳光地带,亮出自己的灵魂来。用文字表述出来。

题目自拟,不少于。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代诗歌改写成一篇左右的文章。

答案。一、默写(1—6题12分)

1、笑问客从何处来。

2、何当共剪西窗烛。

3、杨花愁条渡江人君向潇湘我向秦。

4、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试卷 一

一 积累和运用 22分 未标明分数的皆为2分 1 下面加下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人不知而不愠 y n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x n b 诲人不倦 hu 学而不思则罔 w ng c 乡音无改鬓毛衰 cu 朔气传金柝 tu d 思而不学则殆 d i 尊君在不 f u 2 下列加下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卷

七年级 语文版 第六单元检测题。班级姓名座号 一 按要求填空 16分 1 夜雨寄北 中想象的诗句是。2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中,道出万水千山隔不断朋友情谊的名句是。3 淮上与友人别 中,用 风笛 离亭 烘托了离人的特殊心境的诗句是。4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中,比喻新事物不断涌现的诗句是。5 木兰诗...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试卷

时间 100分钟 分值 100分 班级姓名成绩。一 积累与运用 20分 1 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的方格内 4分 岳麓山的钟灵毓秀,不在于其秀丽的自然景观,而在于其山川灵气所 y n 育的文化内蕴,可以说,岳麓山是 b 大精深的湘文化的发 xi ng 地,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