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中右结构——四年级下册第二课。
作者/王超。
【教材解读】
本课是《写字》(《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本人教版新课标》)第八册第二课《左中右结构(一)》的内容。教材列举了长短、宽窄不同的“衍、澈、辩、倒、游、谢”6个左中右结构形式汉字,要求学生识读范字掌握其特点和写法。把“例、滩、彻、树、嘲”5字补写完整,书写“道谢、例外、关键、沙滩、旅游、健康”6个词语,挑选自己喜欢的字练习,本课共计练习51个汉字,多种练习,从模仿到自主练习,达到熟练程度。
左中右结构是在左右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延续,因此,首先让学生明确了解左右结构的特点并能熟练地书写。由此,学习左中右结构的字就不显得很难了。要注意吸引学生的兴趣,不要很直接地让学生看结构很复杂的字体,其实再复杂的字体,通过教师的点拨,学生便会豁然开朗,所以教师一定要起到引导、指路的作用。
本课利用电脑操作让学生了解,左中右结构的三部分并不都是一样的,而是有变化的,书写是有规律可循的,让学生仔细观察,抓住左、中、右三部分宽窄、高低的变化特点,得出左中右结构字的基本类型,掌握书写方法。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读帖,观察、比较、分析左中右结构汉字“结构随行,写得紧凑”的规律,激发学生自探规律的学习兴趣。
2.感受左中右结构汉字在一个方块内三部分组合宽窄高低、参差变化、相互让就的动态美。
3.学会“看一想一临一比一改”五步临写法。从模仿练习到自主练习,达到熟练书写的程度。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
1.拍照游戏:体会单人照、双人照、三人照时同学形体变换的必要性。
2.揭题:从拍照中引申出左中右结构字的安排也要注重各部分的穿插和避让。
(设计理念:从拍**和左中右结构字之间寻找共同规律,初步了解各部分之间的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揭示造字的原理)
二、识读范字,掌握特点。
分组出示范字“倒、衍、辩”和“谢、澈、游”。
1.观察、比较、分析它们共性的特点。说说“倒、衍、辩”左中右三个部分宽窄、长短的变化。(板书:宽窄、长短)
2.体会汉字的形体美。师:这里有三座不同套型的房子,你看看汉字宝宝的体形,它该进哪座屋子?(中部较宽、短)用图形课件演示三部分宽窄、长短不同。
倒衍辩。3.为什么有宽窄变化?
“倒、衍、辩”左中右三部分中中间部分较宽、短(课件演示中间部分特点),独体字“至”书写时也较宽,三点水、言字旁作为偏旁书写时也写得较短,结字随形,因此在左中右结构书写时中部仍然较宽。(板书结字随形)
4.出示范字“谢、澈、游”。师:仔细看看它们的体形,能进刚才那幢房子吗,为什么?(中间部分较窄、长)
谢澈游。“谢、澈、游”中言字旁、三点水书写时仍然遵循结字随形的原则,在左中右结构汉字书写时写得较短,中间部分“身、育、方”分别写得较长,书写汉字有规律可循。
5.总结规律,出示儿歌:
左中右,别碰撞,宽窄高低要细想。
避让穿插形体美,和睦团结好风尚一。
左中右三个部分要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中´司的部分要写得正一点,左中右三个部分高低、长短要恰当,碰撞在一起不好,应该像小朋友一样,要讲文明,讲礼貌,互相谦让,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的变化。
(设计理念:初步感知左中右三个部分之间的参差变化,举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领悟字理如同做人之道。让学生通过自主尝试和比较,学会发现问题,编写朗朗上口的书写儿歌,指导书写)
三、临写范字,指导方法。
1.明确书写要领,师范写“倒、辩”。
“倒”:中部较宽短,右部较窄长。
“辩”:中部窄短,右部宽长。
2.指导自主临摹“五步练字法”。
(1)看。仔细观察范字的笔画、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想。想一想范字结构的主要特点,左中右三部分的大小、高低关系。
(3)写。在田字格里临写一个。
(4)比。与范字作比较,找出缺点。
(5)改。再次临写,改进缺点。
3.学生尝试练习“倒、辩”,备写三个。
4.教师异步指导,并随机抽取典型作业。
5.指导书写“衍”。
(1)出示小篆“衍”,理解字义。会意字,本义:河:水流入街道来了。现指是多余的。
(2)设立病字医院。以“衍”字为例,讲解分析:
各部分要**,长短适宜。
各部分要穿插,相互避让。
各部分要紧凑,高低适当。
6.师范写,明确书写要领。
“衍”:中部较窄,中部较长、偏下。
7.学生练写“衍”三个,同桌互评。选出最漂亮的一个圈起来。
四、明确要领,自主临摹。
1.指导学生同桌合作摆放”谢”,要求:左中右结构三部分和谐,田字格中位置正确。
2.指名上台摆放。
3.引导总结:“谢”:左部较窄,右部宽长。师范写。
4.回忆五步临写法,学生尝试练习“谢、澈、游”,各写三个。
5.教师巡视,个别辅导,提醒正确的坐姿,并随机抽取典型作业,讲解、示范。
(设计理念:通过小组合作动一动、摆一摆、比一比,概括写字结构规律,引导学生写好左中右结构的字,让学生明白书写汉字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五、自主练习,拓展运用。
1.补笔练习。
(l)示范。补写“例”。
(2)学生练习:“滩、彻、树、嘲”等字,先补笔画,再完整练习。
(3)反馈,重在补笔效果。
2.书写词语。
(沙滩)运动,有益(健康)。
(旅游)时迷路了,遇到好人帮助,连声(道谢)。
成绩好的同学(关键)是上课专心听讲,无不(例外)的。
3.把你喜欢的字挑几个再练一练。
(设计理念:从扶到放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拓展中提高实际运用的能力,学会举一反三)
五、作业反馈,评价小结。
1.四人小组推荐一位同学的优秀作业,参加“小书法家”的评选。
2.学生欣赏“小书法家”的作业,教师适当点评示范。
3.为班级“小书法家…‘小评论家”颁发“书签奖”,统计全班合格率。
4.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左中右结构字的书写特点,今后,在书写时碰到这一类字一定要先分析每个偏旁部首的特征,给每个部分都排好合适的位置,处理好大小比例的关系,那么你的字就一定会写得更加亮丽。
让我们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共创和美世界。
(设计理念: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提升学生对字的鉴赏审美能力,通过互评改进,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过程,增强自信)
【教学反思】
一、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和锻炼学生自学能力。
左中右结构的字较为复杂。不可能面面俱到去分析,这节课教师教给学生的方法是抓左中右三部分宽窄、长短主要特征。在揭示字形的表象、列出书写知识的要领时,教师不是包办代替把现成的结论“喂给学生”,而是设疑提问,让学生积极主动**,独立思考,尝试答问,分组出示“倒、衍、辩”和“谢、澈、游”,学生不难发现言字旁、三点水无论在左中右的左边或中间都写得较窄、短,最后师生共同归纳“左中右三个部分高低、长短要恰当”,1][2]下一页
经历生命的蜕变——《生命生命》磨课之路。
作者/ 王瑞瑞。
全国第九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在厦门落下了帷幕。我有幸作为一名参赛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也因这次活动,我经历了工作6年以来第一次真正的磨课。活动过后,回头去看那条磨课之路,我充满了留恋,磨课使我在一次次自我改变中成长。
于是整理思绪,记下这难忘的磨课经历。
一、在教材解读中叩问生命的内涵。
1.正确的教材解读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
《生命生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本文作者主要是借用三个故事来书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而这三个故事都是小而短的。利用这个特点,在学生正确读文后,我引导他们用文中的词语讲三个小故事,既学习了概括一段话主要内容的方法,又试着开始运用文中的关键词来进行表达。
这样的教学环节,不仅使学生明确了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理清了文章结构,而且在无形中引导学生运用文中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理解,清楚了文章的结构——提问+三个故事+感悟。
最开始的教学设计中,在理清了文章的基本结构以后,我将三个故事当作孤立的三件事来讲,努力引导学生逐段抓住语言文字,分析文中三个故事中分别写了三个怎样的生命:这是一只怎样的飞蛾?这是一株怎样的瓜苗?
作者又是怎样的一个人?结果试讲后发现这样的设计使课变得十分理性,学生的读书似乎只是在为了寻找一个结论而进行,他们总是“置身文外…置身情外”,导致这堂课失掉了应有的语文味。更甚之,分析来分析去,文字变得支离破碎,并造成了课堂上只见飞蛾、只见瓜苗但不见作者的结果。
仔细思考,发现原因在于我忽略了这篇文章的写作角度。它是以作者所看所听为视角,借助这三个小事例来阐释自己对生命的思考。重点不应是飞蛾、瓜苗怎么样了,而是看到这些现象的作者想到了什么,有了哪些思考。
有了准确的文本解读,在教学设计中,我就开始关注语言本身,而不是事物怎么样了。仔细研读,我发现,三个小故事的构段方式基本一致,都是写了作者看到的现象和由此产生的感慨。于是,我从这个特点人手,逐一走进每段话,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所思所想,不仅更好地实现了中年级段的教学,而且充分尊重了文本的特点与作者的写作思路。
2.合理的教材解读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前提。
这篇课文不仅小学课本里有,中学课本里也有,可见它的难度之大。不同层次的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去读,每个人的理解也不尽相同。经过对课文的反复研读,我们认为,在飞蛾求生的故事中作者想告诉人们,应当敬畏生命的存在;瓜苗逆境中茁壮生长的故事是要告诉人们,应当重视生命的过程,尽管它可能很短暂;作者静听心跳进而感悟生命的意义,是要告诉人们,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人都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而且要创造价值,精彩有力地活着。
在几次试讲后,我茫然了。27岁的我因为生活阅历的不足,似乎都没有真正读懂这篇文章所要传递的人生哲理,那作为四年级的10岁的孩子,又如何能在一节课读懂读透这篇文章呢?是拔苗助长,还是顺其自然?
我最终选择了后者。因为语文课不仅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感染作用,更要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我将飞蛾绝境中求生、瓜苗砖缝中茁壮生长、疾病缠身的作者有价值地活都归为他们对生命的珍爱,不再追究每个故事侧重传递的关于生命不同角度的解读与内涵,将教材的难度降低。
这样的调整,改变了教学设计偏思想内容的理解而忽略语言文字的运用这一问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左 右》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 左右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人教版 数学一年级上册 左 右 知识目标 认识 左右 的位置关系,能够正确描述物体左 右的位置关系。能力目标 能初步运用 左右 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情感目标 以生活中有关 左右 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认识 左...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一年级《左 右》教案
左 右 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学科课题名称。数学。年级。左右。学情分析。左 右是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位置关系,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学习中主要通过操作,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经历位置活动,从中感悟位置关系。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普遍参与,但在活动中很少动脑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加以必要的指点,让学生在...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左 右》优秀教学设计
课题左 右。版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页内容 做一做第1题,第2题。教学目标 1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 左 右 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2 使学生会用 左 右 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 左 ...